最新经济定调!北京高层会议召开,释放三大关键招商信号

含谷川 2024-12-13 14:40:39

随着129北京高层会议圆满结束,2025年的经济工作方向和路线基本明朗了。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

决策层如何规划明年经济工作?又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招商引资?此次北京高层会议释放的信号,无疑成为答案的关键。

此次会议通稿全文1732字,信息量很大。

接下来,笔者将通过具体事实、数据,并结合产业和招商视角,为大家解读通稿中略显深奥的文字内容。

会议总基调 稳中求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不仅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也要为接下来的“十五五”规划夯实基础。

在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此次北京高层会议的召开,为明年经济工作定下了基调。从会后发布的通稿来看,信息量很大。总的来说,一条主线,九大重点。

先来看看总基调,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关键词:更加积极有为。而整体策略上,依旧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为了便于理解,先给大家梳理一下重点:

○ 全方位扩大内需;

○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 稳外资稳外贸;

○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

○ 稳住楼市和股市;

○ 防范重点领域风险;

○ 加强区域战略实施力度;

○ 绿色转型。

再来看看具体的内容,首先看大家比较关注的经济问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稳步前行,分别达到了5.3%、4.7%和4.6%。

会议提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显然是对2024年GDP增长约5%目标能否实现的有力回应。

在九大重点工作中,会议将扩大内需放在第一位,明确强调“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内需”。

这其中的根本逻辑和出发点是,通过全方位扩大内需,为国内经济飞轮重新转起来提供最强动力。

随着特朗普上台,国际贸易环境更加复杂。而在投资领域,政府财政也面临不小压力。在外贸和投资两驾马车都有问题、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消费自然就成国内经济最大的确定性。

整体来看,今年这一轮增量政策的核心思路非常清晰:先修复居民及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再通过财政等政策精准发力,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能,并有效激发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

针对明年我国政策工具箱里是否仍有足够存货的问题,此次北京高层会议释放清晰信号:有,且力度不小。

具体到政策内容上,不少新表述值得关注。

在财政政策部分,从“积极”变为“更积极”,并强调将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简单说,就是打出一套有力的政策“组合拳”,让宏观调控更有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在货币政策部分,从“稳健”变为“适度宽松”,将更好地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等领域,促进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平稳发展。

产业梳理 投资发力点

那么,在产业方面该如何部署呢?此次北京高层会议,指明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方向。

在供给侧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部分,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可以看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成为2025年,以及“十五五”及未来更长时间内的主攻方向。

那么,该如何落实这一战略呢?重点有三:一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使其焕发新活力;二是积极培育并壮大新兴产业,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三是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先机。

特别是针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文件给出了明确指导: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及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结合当前政策背景以及产业发展态势,可以预测,2025年科技产业政策可能涉及以下两个领域:

首先,支持未来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发展。

简单来说,就是培育那些具备战略性、颠覆性的新兴产业,如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卫星互联网、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其次,深化科研与产业融合。

鼓励企业牵头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攻关。这样一来,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就能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比如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就采用“产业孵化+平台赋能”模式,成功孵化9个来自全国高校院所的产学研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尽管此次会议公报将“科技创新”排在“消费”后面,但其重要性依然不容忽视。

统计自2019年以来政策发言的高频用词,可以发现“科技”一词的最常提及的词排名逐年攀升,从2019年第78位,到2024年的第3位。此外,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组数据,也可以更能直观感受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今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9.4%持续领跑,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9.2%的增速。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3%,这一成绩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高出9.8个百分点。

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机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未来应会看到更多支持新质生产力培育、产业转型升级的举措。

而此次会议的系列部署,将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

因此,地方国资聚焦产业投资的转型尤为关键,投产业、投科技将成为趋势。

招商引资 三大关键信号

就招商人而言,掌握政策动向、市场趋势至关重要。接下来,笔者将对当前招商相关要点和信号的深入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招商计划。

首先,构建统一大市场,稳定外资外贸。

为防范化解外部冲击,对内构建统一大市场依旧很重要。此前,三中全会《决定》文件,明确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目标。自8月1号开始实施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也强调要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想要打造招商优势,地方政府需要从优化营商环境入手,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比如,可以通过简化和标准化企业运营的审批和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时间;再比如,做好产业链培育工作,特别是做好科技和制造业等创新要素的培育。

此外,还需要密切跟踪重要行业的发展动态,梳理出清晰的产业图谱,根据重点企业的精准画像,建立完善的企业清单。

再来看看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是重点。

据商务部披露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36万亿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2%。

在稳外资的基调下,国家明年的外资政策或将更关注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外资在芯片制造、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各地政府在招引外资企业和项目方面,可密切关注这一趋势。

其次,地方化债,盘活存量土地。

会议强调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总体来看,我国当前的风险点主要聚焦在几个领域:房地产市场、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企业倒闭和规模性失业等。

就招商人而言,地方债务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目前,针对房地产市场、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已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且这些措施正在有效化解风险。在“重点领域风险”的应对中,11月8日财政部推出的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措施。

从此次会议的基调来看,预计明年专项债规模会有所增加,支持闲置土地的回收、新增土地的储备形成,以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用转化为保障性住房。

此外,2025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其中强化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举措,就包括提升中央赤字率、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等。

这些措施,对于地方政府化解债务问题、国企平台公司盘活存量资产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信号。

最后,引导耐心资本,提高产业投资回报率。

本次会议强调,在保持合理的政府投资力度的同时,也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预计明年投资的重点,可能倾向于基建和战略性产业领域。这样的投资选择,将能够带动大量相关产业链发展,撬动投资杠杆。

在基建方面,有老基建和新基建两种类型。老基建包含高速公路等大家熟知的领域;而新基建投资,则包括投向水利、5G网络、数据中心等领域。

至于战略性产业投资领域,前文已有详细阐述,这里就不再重复。政府应该发挥好投资的引领作用,通过耐心资本助力高质量产业投资,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项目落户。

眼下,“基金招商”正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选项。在产业投资和招商过程中,政府需要做好前期产业研判工作,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些,聚焦于项目的长期潜力和合作意愿,而非仅仅看重短期的经济效益。

此外,建立起一套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估机制也是关键。这样可以从多个角度,对企业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引进的每一家企业,都能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写在最后

2025年,不仅标志着“十四五”规划的圆满结束,同时也代表着迈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新两步走”战略中首个五年的重要收官。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确保步调一致向前进。会议着重指出,必须将高层每一项决策部署都落到实处。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此刻更要紧跟国家政策步伐,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各项工作,为明年经济发展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确保取得丰硕成果。

0 阅读:0

含谷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