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的深夜,一篇近万字的长文突然出现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中国企业界的惊涛骇浪。
这篇文章来自双汇集团的承继人万洪建,文中不仅直指父亲、双汇创始人万隆存在违规交易和偷税漏税等行为,甚至还毫不避讳地揭露了万隆与其长期秘书沈瑞芳维持了长达20年的不正当关系。

而更令公众震惊的是,他控诉父亲将巨额资产转移海外,用于扶持传闻中的私生女。
万隆究竟是否如儿子所指控,还是事情另有隐情?这场企业与家族的角力,将走向何种结局?

1984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个阶段,国营企业的改革全面铺开,各种新兴观念和体制试验接踵而至。
漯河肉联厂,这家成立于1958年的国营企业,作为河南省内一家普通的地方性肉类加工厂,此时还面临着传统国企的种种束缚,工厂机制僵化、设备老化,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难以提升,甚至职工对未来的信心也在日益减弱。

万隆当时刚满40岁,早年曾在食品加工领域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对行业情况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在那个强调资历和政绩的年代,工厂领导的任命通常沿袭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而漯河肉联厂的这次厂长选举,则跳出了陈旧的框架,让全厂职工通过民主选举选择厂领导。

最终,万隆在选举中胜出,成为漯河肉联厂的首位民选厂长。
彼时,中国的肉制品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生产规模还是产品结构上,都存在相当大的短板。
无机械化或低机械化生产是常态,很多企业仍然依赖人工操作。
相比于全球日益集中化和工业化的养殖和加工体系,中国的肉制品行业还停留在“小作坊”式模式,肉制品在国内肉类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极低。

在他的推动下,漯河肉联厂决定斥资引进一批国外先进设备,并对部分生产线进行改造。
这在当时的国企中几乎是一次大胆的冒险,因为巨额的投入意味着工厂需要承担相当高的经营风险。
然而,万隆说服了地方政府,并取得了一部分资金支持。

除了设备改造,他还从管理上入手,为了解决工厂因管理松散而导致的效率不高和质量不稳,他着手建立一套具体化、流程化的生产管理机制。
在他的严格要求下,以前不被重视的产品质量开始显著提升,工厂逐渐摆脱了那种“加工原材料多,附加值低”的局面,打造出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肉制品。

1998年,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万隆带领双汇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肉制品行业中第一个上市公司,从而被称为“中国肉制品第一股”。
首次公开募股为公司带来了大量资金,这为双汇后续的市场扩张提供了坚实的资本基础。

募集到的巨额资金让万隆得以开始更多的尝试。他首先集中资源解决产品线升级问题,并对生产设备进行改造,确保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够匹配扩大的市场需求。
到了1999年,他进一步把注意力转向一个更为前瞻的领域——冷鲜肉。
当时的中国市场,消费者普遍习惯于传统的“热鲜肉”,即刚从屠宰场运来的未经冷却处理的肉。

万隆关注到冷鲜肉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早已成为主流消费形式,同时结合国内正在兴起的消费观念转变,认定这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巨大市场。
为了从根本上让国人逐渐接受冷鲜肉的概念,他开始从源头着手,进行了精准布局。
首先,他投入巨资引进国外先进的冷链运输和保存技术。
接下来,他依托双汇销售网络的基础,将冷鲜肉逐步推进到全国的大中型城市,并形成从屠宰到运输、配送和终端销售的一体化操作模式。

随着双汇在技术、规模和网络上的高度融合,上下游的闭环产业链逐渐形成。
对万隆而言,这一体系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在供需两端的风险,并为公司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拔高了基准线。
但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对资源与权力的掌控使得家族企业内部结构日益复杂。

2000年,万洪建正式进入公司决策层,担任副董事长。
作为万隆的儿子,万洪建在很小的时候就耳濡目染了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但他的成长路径却与父亲截然不同。
万隆经历的是改革开放初期的艰难创业,许多决策带有明显的个人经验色彩,而万洪建则成长于企业的黄金发展时期,接受过更加系统的高等教育,具备完整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体系。

在加入双汇后,万洪建的第一步是主导公司内部的管理结构改革。
之前,双汇的管理模式更偏向一种家族式的集权运作,万隆对关键事务始终保持高度的个人决断权。
万洪建下定决心梳理管理流程,尝试用规章制度代替经验式管理。

在他负责的生产线管理中,质量控制成为了改革的重中之重。
他对双汇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从原料采购到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建立了一套更高标准的操作规范。
他推行的质量管理方案注重数据化和可量化的指标,这在当时的国有企业改制背景中显得尤为超前。
他还聘请食品安全领域的专家,组建独立的质量监督团队,以减少生产环节中的人为干扰,试图建立一个更科学、更现代化的肉类食品生产体系。

随着市场规模扩大,他还提出了更加注重品牌塑造的理念。
在万隆执掌的时代,双汇更注重生产能力的提升和市场份额的扩张,而万洪建开始强调品牌价值对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意义。
他积极推动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战略的转变,尝试通过塑造品牌形象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关注。
正是在这场改革中,他与万隆之间的分歧逐渐显现。

2011年,“瘦肉精”事件让双汇集团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公众信任危机。
事件曝光后,双汇作为国内最大的肉制品生产企业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安全性产生了巨大的质疑,全国范围内的销售急速下滑。
一时间,超市货架上双汇产品遭遇大规模下架,市场份额迅速被竞争对手蚕食。
公司股价遭受沉重打击,渠道商更是纷纷叫停订单合作。

作为集团副董事长,万洪建在危机应对的初期就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建议。
他主张立即成立独立调查小组,对供应链和生产环节中涉及“瘦肉精”的问题进行彻底调查。
身为双汇创始人的万隆认为,在危机处理上,重点需要放在如何迅速恢复生产,稳定供应链和内部渠道。

两种应对危机的方法在公司内部的高级管理层会议当天被提出并公开讨论。
主动与坦诚是万洪建的核心主张,他的建议得到了部分年轻管理层的支持。
而紧急止损则成为万隆的坚持,他的观点得到了公司“元老派”管理层的强势认同。
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甚至演变为一次面对面、毫不掩饰的意见冲突。
最终,在万隆决策中心地位的支配下,公司选择按照其思路,低调处理危机,重新推动生产正常化。

企业发展上的分歧只是父子间矛盾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内部的情感纠葛也使得双方关系愈发紧张。
万洪建对父亲万隆与其秘书沈瑞芳之间的关系早已有所不满。
根据一些外界的调查和猜测,这些资产疑似被转移至海外,并受沈瑞芳控制用于私人目的。
更为敏感的是,有传言指出沈瑞芳与万隆还有一名私生女,这一消息流传后更让万洪建难以接受。

几年来,万洪建多次在家庭层面试图劝说父亲对这些问题做出回应,直面家庭成员乃至企业所涉及的利益关联问题。
隆对儿子的质疑始终保持强硬态度,他既没有承认相关传闻,也没有采取任何明确的行动来回应这些问题。

2021年,万隆再一次采取了一个大胆且具有争议的举措——他绕过已经熟悉公司运营并具备丰富经验的万洪建,任命沈瑞芳为集团总裁,让其直接掌控双汇的核心业务。

2021年8月17日深夜,双汇集团的内部矛盾以一种突如其来的方式被公开化,并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被免去所有职务的万洪建决定用社交媒体掀开这场家族争斗的序幕。
他通过一篇长文,向外界披露了大量关于父亲万隆以及双汇集团内部的敏感信息。

在长文中,万洪建具体列出了三方面对万隆的指控。
首先,他提到万隆在公司经营中存在严重的违规关联交易行为,造成双汇发展损失超过8亿元,并指出这些交易在设计时便以利益转移和隐匿为目的。
此外,他还爆料万隆在过去国企改制过程中,将近2亿美金的资产转移至未申报账户,涉嫌偷税漏税。

更为触目惊心的是,万洪建在文中揭开了二十年来一直围绕万隆与秘书沈瑞芳之间的不正当关系所隐藏的“灰色面纱”。
他详细说明沈瑞芳长期担任公司重要岗位,涉嫌通过复杂的人事安排掌控部分公司资源,还提到巨额资产可能已经被万隆转移到海外,为沈瑞芳以及他们的私生女提供经济支持。

双汇发展在A股市场当天股价跳水,大幅下跌超过5%,而港股万洲国际更是暴跌了11%以上。
在金融层面,这场争端让双汇不得不面对投资者的质疑,企业高层的连续性和舆论应对能力变得备受拷问。

面对儿子的公开指控,催选择迅速应对。他通过双汇集团官网发布了一则简短声明,回应万洪建文章中的内容。
万隆坚决否认了万洪建所提到的所有指控,称其为“完全不实”且“毫无根据”。
声明中,他对万洪建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并重申自己对双汇发展和集团事务的掌控力,如今双汇集团任由万隆掌控。
参考资料:[1]蔡恩泽.万家接班之谜[J].董事会,2021(7):78-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