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请理性阅读。
【前言】山东有个非常低调的首富张士平,他的企业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跻身世界500强行列了。
张士平不仅白手起家,创建了魏桥集团,还是世界铝业的领军人物,而他在创建了自己的商业帝国之后,并没有享受奢靡的生活。
一部200块钱的手机,张士平用了几十年,但他却愿意花费200亿,让集团的16万员工,每人拥有一套房子。
张士平的怎样创建了他的商业帝国?又是为什么对自己抠门对别人大方呢?
奋斗改变命运张士平在35岁的时候,成为了山东第五棉油厂的厂长,虽说这是个国有企业,但张士平接手的时候,已经只剩下60多名员工了。
因为当时的棉油厂效益非常不好,工人们纷纷离开另谋生路去了,只剩下一些舍不得厂子的老员工。
张士平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厂长,看着几乎一蹶不振的厂子,决定对工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国营的厂子,对于员工来说就是铁饭碗,但老型国企,尤其是这样的工厂,根深蒂固的弊端也非常明显。
就拿棉花来说吧,因为当时国家对于棉花的管控政策,很多的棉纺织厂,只有在产棉花的季节才会收购棉花。
不产棉花的季节,就成了工厂的淡季,不是工作少,而是直接停工,工人们不干活,却要照常开工资。
这就意味着,一家工厂一年的时间,有一半都是只出不进的,很多人也留下了不好的习惯,吃大锅饭,还懒散,爱占便宜。
长此以往,厂子的经营只会越来越困难,张士平看着即将崩溃的工厂,做出了两个决定。
第一个就是整顿工厂的风气,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纪律,规定多劳多得,不能迟到早退。
这些规定,在我们现在看来,都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对于当时的工人们来说,却是晴天霹雳。
因为当时的工人们,已经习惯了之前吃大锅饭的日子,突如其来的改变让很多人都难以适应。
大部分人虽然心中不满,但也没有什么表现,只是默默接受了这些新规定,但有些人咽不下这口气。
一些工人提出了反抗,甚至还堵在张士平的办公室外面,对他进行辱骂,更有甚者还仗着自己上面有关系,在厂子里横行霸道。
为了改革,张士平顶住了这些压力,赏罚分明,并且直接将这个闹事的关系户给开除了。
下面的工人们看到这个新上任的年轻厂长手腕这么硬,也就不敢继续闹事了,只好老老实实遵守规章制度。
不久之后,勤勤恳恳工作的工人们,都尝到了新制度的甜头,原本浑水摸鱼的工人们看着别人都拿到高工资,自然眼红,也就不再混日子了。
工人们有干劲,工厂自然越来越好,仅仅三年的时间,张士平就让一个濒临崩溃的工厂重焕生机。
工厂不仅实现了盈利,更是在1984年的时候,创造了400万的净利润,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张士平能有这样的头脑,完全取决于他自己,他虽然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厂长,但却没有任何背景支持.
张士平出生于1946年的山东农村,他的父母都是脚踏实地的农民,一辈子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
然而当时张士平的家乡,是出了名的贫困县,既没有能够发展的产业,也没有进步的思想。
这里的大部分人生下来之后就按部就班,过着一眼就能看到一辈子的生活。
张士平的父母在当时算是思想非常开放的,因此张士平有了上学的机会,尽管因为家境原因只读到了初中毕业,但相较于身边人,已经非常不一般了。
因为读过几年书,张士平在18岁的时候被分配到了第五棉油厂,在厂子里,张士平主要就是运送棉花,并且一干就是十几年。
因为做事勤快,脑子也比较灵活,在厂子难以为继,没有人愿意接手的时候,厂里的几个老人推举了张士平当厂长。
虽然几年之后,张士平就因为带着厂子扭亏为盈,创造了年入400万利润的奇迹,成为了劳动模范,但人生哪有一帆风顺的。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因为出色的成绩,张士平作为劳动模范受到了李鹏总理的嘉奖,但慢慢的新问题就来了。
刚成为劳动模范不久,棉花行业就迎来了寒冬,曾经合作的纺织厂倒闭了,眼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棉花滞销,张士平只能想办法另谋出路。
既然没有人能收购这些棉花,那就自己用,市场上的毛巾价格水涨船高,就是因为做毛巾的工厂并不多,于是张士平开始向纺织业进军。
张士平并没有一味按照市面上已有的产品进行生产,而是不断提高纺织技术,生产质量更好的毛巾。
从棉油厂转到纺织厂的第一年,营收就达到了25万,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张士平更是大刀阔斧,同时建立了纺纱厂、棉纺厂以及织布厂。
这些厂子没有让张士平失望,但做生意最忌讳一成不变, 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下,张士平顺应时代潮流,将所有的厂子改制,自己控股、国有参与,魏桥集团初见雏形。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很多老牌工厂都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魏桥集团的很多厂子,经营状况也不乐观。
当时魏桥集团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身边人都劝张士平,在这种情况下,明哲保身才是最重要的。
但张士平认为,危机就是专机,危险的挑战中,往往蕴含着机遇,于是就大胆决定,收购那些经营惨淡的工厂,扩大自己的规模。
张士平采购了大量被淘汰的棉纺锭,从之前的1.6万个猛增到了10.5玩个,到了1998年,魏桥集团不仅收购了不少工厂,就连生产能力也已经扩大到了惊人的33万锭。
之后张士平的魏桥集团,占据了全国一大半的棉纺织生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亚洲棉王。
除了老本行,张士平投资筹备了电厂、进军印染行业以及氧化铝行业,魏桥集团慢慢形成了纺织与铝电互利互补的产业格局。
完整互补的产业格局形成之后,集团接下来就是要扩张,张士平让债台高筑的滨州一棉,被兼并当年就盈利两千多万,第二年更是盈利四千万。
银行欣赏张士平的战略目光,于是纷纷投出了橄榄枝,张士平也就因此打来了自己的财路,有了钱,扩张自然就好办了。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魏桥纺织集团不断壮大,在2003年的时候更名为魏桥创业公司,旗下两大负责纺织和铝业的子公司也相继上市。
2015年,魏桥创业集团已经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商业帝国,并且超过了世界铝业巨头俄罗斯联合铝业公司,此时的张士平成为了世界铝王。
张士平白手起家,一步一步打造了自己的商业帝国,早在2011年和2012年的时候,就被胡润富豪榜评为山东首富。
但张士平最出名的并不是他的奋斗史,也不是他数以百亿计的身价,他能够成为行业传奇,是因为勤俭的初心和出了名的爱员工。
不一般的行业传奇一般的富豪,不论是白手起家还是继承家产,财富傍身之后难免纸醉金迷,但张士平不一样。
他小时候吃了不少苦,一路走过来的艰辛,他始终牢牢记在心里,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
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从没有人见过张士平铺张浪费,即便身价超过七百亿,成为了山东首富,他也秉持勤俭的初心。
在普通人都已经用上了几千块的手机时,张士平手里的,还是已经用了很多年的,200块钱的旧手机。
因为俭朴低调,很少有记者见到过张士平,他生前的报道非常少,因此也被称为山东的“隐形首富”。
他对自己的生活,已经不仅仅是俭朴,身边人有时甚至会“批判”他,对自己过于吝啬。
但他对自己不花什么钱,对员工和身边人却是出了名的和善大方,别的老板出行前呼后拥,张士平出门连公文包都是自己拎着。
最让人羡慕的,不是他身边的秘书助理等待遇好,而是普通员工都能感受到老板的大方和关怀。
张士平曾经承诺自己的16万员工,只要是集团的员工,都能够安置好他们的家庭。
为此,张士平拿出了两百亿,给所有的员工盖了房子,员工们能够用极低的价格购买这些房子,如果将来不在魏桥干了,还能要求全款退房。
他能够与员工共情,对员工大方,是因为他自己就是贫苦出身,知道农村背景的工人,想要出人头地有多难。
“因为我是从农民参加工作的,在农村长大,深深感受到一个农民要想参加工作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作为一个企业家,他想让大家过好日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涨工资”。根据数据,从2010年起,张士平6年时间共为16万职工普涨工资17次。
结尾年轻的张士平踏实肯干能吃苦,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能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所以能够在大浪淘沙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创造了庞大的集团。
成功后的张士平不忘初心,将员工当成自己的家人,虽然他已经去世了,但他的身上凝练的,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才是最珍贵的遗产。
如果你喜欢我的写的文章,麻烦请点个“关注”,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一同探讨,愿世界和平。
END
参考资料中国财富网在2019年5月24日《山东隐形首富张士平走了!生前给16万员工盖房,自己用200元手机1212》的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在2019年5月25日《传统实业坚守者张士平:两个夕阳行业创造魏桥传奇》的报道
海报新闻在2019年5月29日《张士平为什么被刷屏?》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