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4年,雀巢彻底“统一”徐福记

安青食食 2025-03-01 20:52:35

文 | 食悟(ID:food-gnosis)

《哪吒 2》中有句台词:“还看,收你们来了”;昨天,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直言不讳地正告民进党当局:“早晚要收了你们”。

今天,有消息显示,雀巢向内部介绍了已经达成协议收购中国台湾徐氏四兄弟持有的徐福记剩余40%股权一事。不过,截至食悟发稿,雀巢和徐福记方面对此都保持缄默,不予置评。所以,外界只能继续等雀巢集团接下来的官宣消息。

但根据徐福记近两年的亮眼表现,以及雀巢对大中华区的重视,在中美关系有得谈的关键时刻,作为最早进入大中华区的那批外资企业,雀巢率先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也体现了其深耕中国的长期主义,以及对大中华区市场的看好。

资料显示,徐福记这个品牌是中国台湾的徐氏四兄弟在1992年创立的。徐福记官网是这样介绍品牌故事的: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阔步向前,1992年新春佳节,徐福记创始人徐乘回乡探亲,看见大陆勃勃生机,潜力无限,而国内的糖果却尚未普及,人们都盼望着能在新年时品尝到美味的糖果。这使他萌生了将自己沉淀十几年心血的匠心糖果分享给国人的念头。说干就干,徐乘先生寻遍大江南北,最终选址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东莞落地生根。

2011年,徐福记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引入全球食品饮料巨头成为其控股股东。这一年,雀巢斥资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股权。徐福记当时整体估值28.7亿美元。

交易完成后,徐福记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退市,徐氏家族保留了剩余40%的股份,继续参与公司运营。

此次雀巢受让徐氏家族手中的剩余40%股权,意味着时隔14年,雀巢完成了对徐福记的“统一”,全部“收了”这家糖果大王。

其实,如今的徐福记,产品已经不再局限于糖果品类了,徐福记官网资料显示:该公司主要生产基地坐落于广东东莞,总占地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拥有39个大型现代化车间,127条高品质自动化生产线。主要生产糖果、糕点、沙琪玛、巧克力及果冻等休闲糖点食品,散、包装类近800个款式,日产能超过1600吨。

徐福记在全国拥有8大分部、58个大区、超过3500家经销商,服务超过200万家终端门店,从都市到乡村,强大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并出口至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东南亚、澳洲、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远销海外。

食悟今天了解到,徐福记目前员工总数7000人。

这也意味着,接下来这7000名员工将统一纳入到雀巢体系内,成为雀巢大中华区团队的一部分。

自2021年开始,徐福记因其市场表现优异,多次受到集团层面的表扬。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徐福记散装的市场份达28%,在过去5年中创下新高。其中散糖和散巧的市场份额分别超过了35%和40%,高居市场第一。

2024年财报显示,雀巢大中华区糖果业务营收8.01亿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约65亿元),占整体收入的16.1%。

那么,雀巢为何此时全资收购徐福记呢?根据食悟的专业研究,主要基于以下战略考量:

一、整合资源,提升运营效率,实现供应链与渠道的深度协同。徐福记拥有覆盖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庞大销售网络,若雀巢全资控股,可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渠道重叠成本,并推动旗下其他产品(如咖啡、乳制品)的渗透。

二、应对市场竞争与战略调整,大中华区内可以抵御本土品牌冲击,外部可以推进国际化布局。

全资收购徐福记有助于雀巢统一决策,集中资源应对竞争;此外,徐福记近年尝试通过东南亚、北美市场拓展国际化,但其海外销量仍依赖华人群体和节庆场景。雀巢若完成全资收购,可利用其全球渠道网络(如星巴克零售业务)推动徐福记品牌国际化,突破“过年糖”的单一形象。

三、徐氏家族的潜在退出意愿

徐氏家族第二代并未在集团担任核心职位,若家族成员无意继续经营,出售剩余股权可能是自然选择。

四、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化

2011年雀巢收购徐福记时已通过商务部反垄断审查,若未来收购剩余股权,因不涉及市场份额显著变化,政策阻力较小。此外,随着中国消费者对低糖、功能性糖果的需求增加,雀巢需要完全控制徐福记以推动产品线转型,例如引入雀巢的医疗营养技术开发健康糖果。

0 阅读:17

安青食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