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食悟(ID:food-gnosis)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长江边的泸州东门码头被鼓声唤醒。泸州老窖·国窖1573封藏大典以“逐浪前行中国浓香”为主题,将舞台设计成一艘巨轮,既是泸州老窖对1915年首获国际金奖的百年回望,重现110年前中国白酒首次出海的历史场景,亦是其全球化愿景的具象化表达。

一天后,泸州老窖战略蓝图振奋人心。在3月2日召开的2024-2025年度经销商表彰暨营销会上,泸州老窖董事长刘淼首次提出“十五五”战略目标。从封藏大典的文化叙事到战略目标的落子,泸州老窖正以“稳增长”与“谋发展”的双重逻辑,向全球市场递出一张浓香名片——它不仅是行业周期中的破局者,也是中国白酒国际化的探路先锋。
从非遗传承到数智化转型,从亚洲市场到覆盖70余国的全球网络,泸州老窖的每一步都是中国白酒文化发扬光大的缩影。
传承的是品质,焕新的是表达方式
泸州老窖的底气,源于自1573年起从未间断酿造的国宝窖池群和传承701年的非遗酿制技艺。
这是用雄心和实力构建的“品质宇宙”——从川南有机糯红高粱种植基地,到行业首个“灯塔工厂”智能包装中心;从高于国标328项的企业标准,到五码合一系统实现的全程质量溯源。当其他酒企还在谈论“老窖池”概念时,泸州老窖已建成占地3000亩的黄舣酿酒生态园,用物联网技术让传统技艺迈入数字酿造时代。
不过,品质的传承又不止于工艺的进化,还有封藏大典连续18年的创新。
2025年的封藏大典舞台就从凤凰山移至长江码头,以“巨轮”造型重现1915年出海场景,演员聂远与百年前酿酒人的“时空对话”,通过时空穿越式的情景演绎让百年前的酿酒场景与当代消费者的感官体验同频共振,这无疑是泸州老窖对“非遗活态化”的实践。
这些表达方式的创新也暗合了营销会议上提出的“无广宣无品牌”战略——品牌故事需要从“单向输出”转向“沉浸式共创”。泸州老窖将封藏大典升级为非遗文化IP,通过邀请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等文化名人跨界对话,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以“流动的博物馆”触达年轻人,覆盖超5000万年轻受众。
泸州老窖以“文化场景化、场景数字化”重构与新生代的对话方式——用沉浸式体验替代单向说教,用情绪价值重构消费动机。
不得不说,传统白酒行业的新竞争早已不仅是品质的较量,更是品牌叙事能力的比拼。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世界品味中国
1915年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的金奖,是泸州老窖国际化的起点。
110年后,在巴黎左岸的米其林餐厅,侍酒师正用泸州老窖特调鸡尾酒搭配川香樟茶鸭,在墨尔本澳网公开赛颁奖现场,观众高举国窖1573庆功酒,这些场景都成为新的可能。
如今,泸州老窖的销售网络已覆盖70余国,在71个国际机场免税店设专柜,成为海外能见度最高的中国白酒之一。
但真正的突破在于文化输出。在营销会议上,刘淼直言,中国白酒正处于品牌时代、流量时代、文化时代的叠加发展期,因此泸州老窖要创新品牌宣传方式,不断增强品牌的高度、广度、热度。
泸州老窖的解法是:用“文化IP+场景体验”重构消费者沟通。
首先是场景化的渗透,从依赖当地经销商到直供Costco、家乐福等国际连锁商超,掌控终端定价权,在米其林餐厅推行“餐酒融合”,用川菜搭配白酒培养消费习惯。
其次是国际化语言,与橡木桶结合推出“陈酿白酒”,以国窖1573为基酒调制鸡尾酒,迎合威士忌消费国的口感偏好,在巴黎烈酒展征服西方味蕾。
此外是和世界级的IP联动,与澳网、世界杯等顶级赛事绑定,借体育赛事营销传递“胜利之酒”的体育精神,将白酒融入“胜利时刻”的情绪场景。
这些“非遗文化+国际化”的双向破圈,让传统品牌跳出了“老气横秋”的刻板印象,泸州老窖将“踏遍千山万水”写入品牌“四个千万”目标,国际化不仅是文化使命,更是增长引擎。
当其他白酒品牌同样加码出海,泸州老窖的差异化在于以非遗为支点,将白酒的文化溢价转化为商业价值,为“十五五”战略目标注入全球化势能。正如刘淼所言:“凡华人之所到,品味泸州老窖”——这既是品牌愿景的直接表达,也是中国白酒从“华人圈”走向“主流圈”的必经之路。

大环境下需要坚持“三大主义”
当前,传统白酒行业陷入一定的增速焦虑,泸州老窖看到的却是“三个未变”——中国经济基本面未变、超大规模市场未变、消费升级趋势未变。
其底气来自2024年中国白酒出口额同比增长20.4%,而东南亚市场连续三年25%增长,以及泸州老窖自身在2024年海外市场36%的增速和国窖1573在200亿阵营的稳固地位。
这些数据都印证了白酒行业的国际化不仅是文化使命,更是行业存量竞争下的新增量战场。
当有了“十五五”战略目标,泸州老窖又清醒地提出“三大主义”:乐观主义、长期主义、价值主义。这恰是当前白酒行业穿越周期的关键方法论:

乐观主义源于对消费升级的笃定。尽管行业面临库存压力与价格倒挂,但高端白酒的韧性未减。泸州老窖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双增,印证了“品质刚需”的存在。要看到的是,中国经济发展韧性足、能力强,只要精心谋划、携手并进,无论何种经济环境,也能把握机遇,逆势而造。
长期主义体现在对白酒行业竞合形势的客观看待,目前行业正逐步从分化走向集中的新阶段,逐步实现优质产能淘汰劣质产能,改变过去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乱象。泸州老窖在人才储备方面,也组建了年轻化的国际事业部,40岁以下海外业务骨干占比达65%。从长期来看,在新生人才的引领下,要坚信中国白酒产业的未来将更加健康、良性,更加辉煌。
价值主义则指向高价值生态的构建,推行“厂商一体”,通过强化价格管控、提升渠道利润、创新低度白酒产品线。未来只有高价值的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好,国窖1573中国品味已站稳3000元价格带,低度酒系列在年轻市场市占率提升12%,泸州老窖已经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用“金字塔”产品矩阵穿透消费周期。
这三重主义,构成了一条“反脆弱”增长曲线:用文化认同抵御周期波动,以全球视野拓宽增长边界,凭价值共创稳固市场根基。
从封藏大典到“文化出海”,再到经销商大会的凝心聚力,泸州老窖的叙事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命题:如何让世界品味中国?当一个品牌用700年技艺沉淀品质、用110年出海积累势能、用“三大主义”锚定航向,那么这家白酒巨头就具备了站上世界舞台的硬核实力。假以时日,具备全球视野的泸州老窖,必将打破“非烈酒即红酒”的认知铁幕,让世界看到第三种风味选择。
而这场征程,正是中国酒业重构全球话语权的开端。
未来还是浓香的天下,酱香,清香型不能说昙花一现,但绝对不会是市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