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语,大智慧,《论语》里的成语(雍也.第六)

寒珊课程 2024-06-27 05:38:07

《雍也.第六》包括三十章,涉及内容包括: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庸之道、忠恕之道以及对仁德培养的一些独到见解等,下面开始收整其中的成语:

1、迁怒于人

【解释】: 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出处】: 《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翻译】:有一个叫颜回的,很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行短命死了。

2、行不贰过

【解释】: 指犯过的错误不再犯。

【出处】:同上

【翻译】:同上

3、肥马轻裘(乘肥衣轻)

【解释】: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出处】: 《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翻译】:公西赤到齐国区,乘坐肥马驾的车,身穿又轻又暖的皮衣。

【举例造句】: 家业家私,待你六亲;肥马轻裘,待你一身,倒贴了奁房和你为眷姻。 ★元·关汉卿《救风尘杂剧》第三折?

【近义词】: 腰缠万贯、积玉堆金、富埒王侯

【反义词】: 家徒四壁、一贫如洗、衣衫褴褛

4、犁牛骍角(犁牛之子、犁生骍角)

【解释】: 比喻劣父生贤明的儿女。同“犁生骍角”。

【出处】: 《论语·雍也》: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翻译】:夫子谈论仲弓,说:“耕牛圣的一个小牛犊,仗着争气的红毛和周正的硬角,虽然不想用它(作为祭祀是的祭品),山川之神怎么会舍弃它呢?”

【举例造句】: 故孔子有犁牛骍角之喻,以其字为戏耳。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犁牛之子》

5、一箪一瓢(箪瓢陋巷、陋巷箪瓢、箪食瓢饮)

【解释】: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 《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夫子说:“贤德呀,颜回啊!一筒饭,一瓢水,住在陋巷里,别人受不利这种困苦忧愁,颜回却不改他快乐的心情。贤德呀,颜回!”

【近义词】: 箪瓢陋巷

6、不改其乐

【解释】: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孔子)称赞颜回吃喝不够,‘不改其乐’。 ★朱自清《论吃饭》

7、不堪其忧

【解释】: 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出处】: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这儿环境太嘈杂,居民不堪其忧。

8、中道而废

【解释】: 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出处】: 《论语·雍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翻译】:冉求说:“我并非不喜欢老师的主义,是力量不够啊。”夫子说:“力量不够的话,是走到中途,力量不够才放弃的,可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画地为牢的”

【举例造句】: 他绝对自信他不是中道而废的软背脊的人儿。 ★茅盾《创造》三

【近义词】: 半途而废、中途而废、中道而止

7、行不由径

【解释】: 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出处】:《论语·雍也》: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翻译】:子游说:“有个名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从来不抄小道,不是为公事,从不到我的居室来。”

【举例造句】: 就不慌不忙,斯斯文文,行不由径的走到上房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

【近义词】: 光明正大、行不从径

8、祝鮀之佞

【拼音】: zhù tuó zhī nìng

【解释】: 祝鮀,春秋卫人,能言善辩,或指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

【出处】: 《论语·雍也》: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翻译】:夫子说:“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伶牙俐齿,却有着宋朝那样的俊美容貌,是难以在当今之世免遭灾祸的。”

9、文质彬彬

【解释】: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 《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翻译】:夫子说:“内在的品种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过分朴拙;外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品质,就会浮夸虚伪。文采与品质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举例造句】: 唐敖看那尹玉生得文质彬彬,极其清秀。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五回

【近义词】: 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反义词】: 野调无腔、出言不逊

10、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

【解释】: 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出处】: 《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制约:“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翻译】:樊迟问怎样才是智慧,夫子说:“致力于引导人民走向‘义’,尊敬鬼神而又远离它,不迷信,可以说是智慧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答道:“仁德的人,首先付出艰苦的努力,然后收获成果,可以说是仁了。”

【举例造句】: 若遇此等人,敬而远之,以免杀身之祸。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近义词】: 敬若神明、若即若离

【反义词】: 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形影相随

11、先难后获

【解释】: 难:艰难,劳苦;获:收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故夫子尝以先难后获为仁。 ★宋·朱熹《答林退思书》

【反义词】: 不劳而获

12、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乐山乐水)

【解释】: 智慧的人喜爱山,仁义的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出处】: 《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翻译】:夫子说:“智慧的人爱水,仁德的人爱山。智慧的人像水一样活跃,仁德的人像山一样沉静。智慧的人像水一样快乐,仁德的人像山一样长寿。”

13、从井救人

【解释】: 从:跟从。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出处】: 《论语·雍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翻译】:宰我问道:“一个有人的的人,及时告诉他‘井里有仁’他也会入井追随吗?”夫子说:“为什么会是那样的呢?君子可以有所追求,但不会因此陷溺。可以被欺骗,却不可能被愚弄。”

【举例造句】: 那岸上看的人,虽然有救捞之念,只是风水利害,谁肯从井救人。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

【反义词】: 落井下石、打死老虎

14、博文约礼

【解释】: 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处】: 《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翻译】:夫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至于背离正道了吧。”

【举例造句】: 博文约礼,讵穷于钻仰也。 ★清·王闿运《八代文粹序》

15、中庸之道

【解释】: 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出处】: 《论语·庸也》: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翻译】:夫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是最高尚的!人民缺少它已经很久了。”

【举例造句】: 他一面想,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是很合于“中庸之道”的。★鲁迅《彷徨·幸福的家庭》

【近义词】: 不偏不倚

【反义词】: 厚此薄彼、偏听偏信

16、博施济众

【解释】: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处】: 《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翻译】:子贡说:“如果有一个人广泛地给人民施舍而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呢?可以说是行仁了吗?”夫子说:“这哪里是行仁的事呢!这是圣人才做的事啊!尧舜也会对着行仁感到为难的!行仁,就是自己想要有所成就,也帮助别人有所成就,自己想要通达也去帮助别人通达。能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仁道,实行仁道,可以说是实行仁道的方法啊。”

【举例造句】: 就是你老弟,每月印结分的好,也不过几十两银子,还没有到那“博施济众”的时候,我也劝你不必出这冤钱。 ★《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

【近义词】: 普渡众生

17、达人立人(立人达人)

【解释】: 达:引进;立:培植。指帮人建功立业。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夫仁者达人立人,取譬可谓仁之方而已。 ★宋·程灏、程颐《二程全书·遗书六》

18、能近取譬

【解释】: 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独夫为我,即曰贪贼;能近取譬,即曰仁义。 ★章炳麟《菌说》?

【近义词】: 推己及人

本章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