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给我们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于是这也为大家替剧中人的感情归宿操心提供了空间。
有人说,李文秀最终会和巴太走到一起,他们在烟花下的深情对视似乎已经说明了一切。

然而,也有人认为,巴太并不适合文秀,那位细心的达族小伙吴然才是她的真命天子。
甚至有人说:巴太适合恋爱,而吴然适合结婚。
到底谁才是李文秀的真爱呢?
持后面观点的朋友挺多的。
尽管吴然在剧中出现的镜头很少,总共也才几分钟,但人们还是发现,他真是一个“闪闪发光的人”,主打细心、稳重、温暖以及其他美好的形容词。
来看三个正面出场的场景。

尽管吴然在剧中出现的时间很短,但他的细心、稳重和温暖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次出场是在当地婚礼的舞会上,他注意到“新娘”的异样,巧妙避免文秀当众出丑,并认识了她,眼中满是对会写文章的女孩的喜欢。
第二次出场是在古尔邦节上,他精心挑选了两本皮质笔记本送给文秀,满含诚意和心意,却因被打断而未能深聊。
第三次出场是在文秀打工的自来水厂,他与文秀擦肩而过,暗示着一直默默守候在她身边。
还有一个侧面场景。

第八集中,文秀母亲向巴太父亲苏力坦提到吴然多次送礼追求文秀,但文秀一直没有答应。这展现出他的坚持和深情。在这短暂的出场中,吴然的细心、稳重和温暖形象深入人心。
而在现实中相亲市场中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吴然是在自来水厂工作的,那基本上是体制内的人。都说“宇宙的尽头是考编”,这就又为这个相貌本就不逊于巴太的帅小伙大大增色了。
这样细心、温暖、长情的小伙子,是不是确实特别适合文秀?
应该说,与吴然相比,巴太完全是另外一种类型,在善良的基础上,他可比吴然调皮多了,好几次捉弄过文秀,比如在文秀走独木桥时吓唬她掉进水里,往她脸上擦“羊粪蛋蛋”防冻伤等。

说话也很直接,比如文秀为他切肉,他嫌慢说“你耽误我吃饭了”,文秀说骑马屁股疼,他说“虽然你很笨,但我的马很聪明”,表白“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吗”等。
也不是很体贴,比如射杀踏雪后不告而别,三年里没有联系过文秀等。
但是巴太又很有质朴的浪漫,比如以带她去看他见证“踏雪”的进步来表明心迹,喝醉了酒大喊她的名字,割桦树做她写文章的纸等。
于是有朋友觉得谈恋爱的话,巴太合适,结婚的话吴然合适,毕竟一个浪漫,一个务实嘛。
实际上,人都是会变的,包括男女双方。
在感情关系中,是互相磨合、适应,共同创造出新的自己的,并不能假设李文秀是不变的,然后从巴太和吴然或者其他男孩中挑选适合她的。

比如说,李文秀一开始很想去北京写作,以为在文化首都才能写出好文章;后来发现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她恰恰是在阿勒泰写作,才让她有了与别人的本质区别。
说实话,人并不会只有一个适配对象。不然,就不会有离婚,或者离婚后就不会有爱情了。
一般来说,跟吴然这样的男孩恋爱结婚,生活会更平静稳定,“岁月静好”大概更像回事,他会安心上班慢慢做到领导然后退休。
而跟巴太这样的男孩恋爱结婚,不稳定因素可能会大一点,他不会完全丢弃父辈留给他的放牧业,我们看到了,他最后剪短头发回来了, 那自然表达了对传统的尊重和回归;但他也不会放弃驯养赛马的事业,努力当成功的驯养师和兽医,毕竟他是专业培训过的。

但其实这两种风格都不会影响到李文秀,因为她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女孩,作为一个作家,她本身就不完全是个只顾家务和孩子的居家女子,“去爱,去生活,去受伤”也不能只停留在嘴巴上。
当然,如果人生可以重启,那倒不妨给吴然、巴太各安排一次恋爱和婚姻,那大概会非常美妙的,但是没有这个前提啊。
那就只好先入为主了。正如金庸小说《白马啸西风》里的李文秀的那句话: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没办法,在吴然出现之前,文秀心里已经满是巴太,容不下他了啊。

以上说法,朋友你认同吗?留言讨论吧!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阿勒泰的风土人情,不妨去阅读一下李娟的同名散文集《我的阿勒泰》,或者亲自去阿勒泰走一走看一看,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感,相信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感悟。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