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孙少平初尝生活残酷,2个表现注定不平庸

陈哥文化 2024-03-16 02:00:07

本文继续解读《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十四章。

上回我们聊到,孙少平运气不赖,在进城的第二天,经远房亲戚马顺介绍找到了一份工作,到北关阳沟大队书记的箍窑工地做小工。

这个时候他所有的,除了一身力气、一卷行李,新加了一本书——从诗人贾冰那儿借来的《牛虻》。

我们还记得他找到工作的心情,那很可能比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找到工作还要兴奋:

孙少平浑身像剥去了一层沉重而坚硬的甲壳,胳膊腿充满了柔韧的弹性。他感到春风吹拂在脸上,就像一只温柔的手在亲切地抚摸着他。他内心洋溢着欢乐——他终于有“工作”了!

然而这种温柔而亲切的感觉并没有持续多久,当他到书记家上工后,就知道生活的残酷了。

他当然干最重的活——从沟道里的打石场往半山坡箍窑的地方背石头。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块,从那道陡坡爬上去,人简直连腰也直不起来,劳动强度如同使苦役的牛马一般。

下面一段话,我觉得具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那种质感:

每当背着石块爬坡的时候,他的意识就处于半麻痹状态。沉重的石头几乎要把他挤压到土地里去。汗水像小溪一样在脸上纵横漫流,而他却腾不出手去揩一把;眼睛被汗水腌得火辣辣地疼,一路上只能半睁半闭。两条打颤的腿如同筛糠,随时都有倒下的危险。这时候,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了,思维只集中在一点上:向前走,把石头背到箍窑的地方——那里对他来说,每一次都几乎是一个不可企及的伟大目标!

“向前走”——这是孙少平唯一的意识!

他也没法往后退:“他知道,对于一个揽工人来说,上工的头三天是最重要的。如果开头几天不行,主家就会把你立即辞退——东关大桥头有的是小工!”

所以他从未经历过这种强度的劳动,但是他咬牙坚持,不能落后于人。而生活的残酷终究还是在少平身上留下了崭新的印记:

三天下来,他的脊背就被压烂了。他无法目睹自己脊背上的惨状,只感到像带刺的葛针条刷过一般。两只手随即也肿胀起来,肉皮被石头磨得像一层透明的纸,连毛细血管都能看得见。这样的手放在新石碴儿上,就像放在刀刃上!

因为脊背被压烂了,孙少平只能趴着睡,“在别人睡着的时候,他就用手把后面的衣服撩起来,让凉风抚慰他溃烂的皮肉”。

是不是想想就感到热辣辣的疼痛?

孙少平熬过了三天,并且他没有因为高强度劳动的折磨而后悔自己的决定:

“这样的时候,他甚至没有考虑他为什么要忍受如此的苦痛。是为那一块五毛钱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他认为这就是他的生活……”

这几乎有点类似于那个日夜无休地推大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了。这里面已经有了对生命意义模糊的思考。

这就跟他的读书习惯密不可分了,他一直喜欢阅读,然后在原西中学读书时在田晓霞的影响和引导下读得更多更广泛了。这次他不是借了一本《牛虻》吗?只不过,刚上工的孙少平全力应对劳动的挑战,这时候却是把这本书给忘了的。

但是,它就在那里。

孙少平的表现,引起了女主人的注意,因为她觉得他并不像个有劳动经历的人,却又表现得那样坚忍。一天晚上,他正趴着睡觉时,女主人来了,推醒他,要他说实话“原来是干什么的”。

少平瞒不过,说了自己以前在村里教书。女主人听了“半天没言传”,然后息了一口气走了。少平还以为自己要被打发走了,再也睡不着了。不料第二天,他不仅没有被打发走,反而换了一个好工种:钻炮眼。

这是比背石头轻松得多的工作,“通常这种美差都是由站场工头的亲戚或朋友干的”。

少平明白这是女主人对他动了恻隐之心。他感动得简直要哭了。这种感觉是超过得到一个轻活的,因为这让他“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竟然也感觉到了人心的温暖”:

处在他眼下的地位,这种被别人关怀所引起的美好情感,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述……

这就是雪中送炭啊!人的感情是相互的,少平是懂得回报的。

值得高兴的是,孙少平成功闯过了生活对他肉体的考验:

半月以后,孙少平已经开始渐渐适应了他的新生活。脊背上溃烂的皮肉结成了干痂,变成了一种深度的疼痛;而不像开始时那般尖锐。手上的肉皮磨薄后又开始厚起来,和石头接触也没有了那种刀割般的疼痛感。身架被强度的劳累弄得松松垮垮——这样就可以较为舒展地承受一般的压力……

尽管这是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换来的,但至少我们看到了他在变得强大,这让我们对他不断应对生活的风浪增强了信心。

当然最实际的回报是,他赚钱了!按每天一块五的工钱来算,他已经赚下二十多块钱。

在一个下雨天,不用出工,他从女主人那儿预支了十块,加上他原来带的十几块钱,到市里最大的百货商店买了“一身深蓝涤卡衣服”,他的衣服烂得快不能见人了。

这是他来黄原城第一次用自己的钱为自己消费。

然后,他在把新衣服放在包里的时候,发现了《牛虻》。由于劳动的艰苦,“半月来,他已经忘记了从贾老师那里借来的这本书;甚至也忘了他自己是个识字人”。

现在,那个读书人又回来了。

对了,在他去街上买衣服的时候,他的目光曾被黄原宾馆吸引,想象“那里面是他所不了解的另一种生活”,他也曾想起正在不远的黄原师专上学的田晓霞。

但是他知道,这些都与他这个揽工小子无关。特别是晓霞:

随着社会地位差距越来越大,过去的那一切似乎迅速地变得遥远了。他想,要是眼下碰见晓霞,双方也一定会有一种陌生感……朋友,看来我们是永远地分别了!

然而,当孙少平在这个下着雨的日子,在别的揽工汉都在呼呼大睡的时间,捧起书来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一切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因为在对待艰苦劳动的态度和对休闲方式的选择上,我们看到了孙少平坚韧的品质和不断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追求。这两个非比寻常之处,注定了他不会是个平庸之人,是不是值得点赞呢?

本章就聊到这里,有任何想法,欢迎留言讨论!

(网图侵删)

0 阅读:0

陈哥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