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东征为何不带诸葛亮和赵云?

淼淼侃历史 2021-04-24 13:15:58

刚登基的刘备东征伐吴的具体的部署是:本人御驾亲征,成都出发率四万人马东进伐吴,不过此次出征所任命的人员,大都是在三国中没有怎么详细描述的将领,左右将军分别是吴班与冯习,也就是军队中作战时的正副总指挥,前锋是张南,偏将军黄权以及赵融、廖淳、傅彤、杜路、刘宁、陈式等分别统领各部;而张飞这边也同样率领一万人马,在巴西郡南下,在江州与刘备会合,也就是现在的重庆。这边稍微的介绍一下刘备的将领,张飞就不用多介绍了,五虎上将,对刘备和关羽是情深义重,急于为关羽报仇,可惜被小卒给杀了!刘备对吴班还是信任有加的,他是“国舅”吴壹的族弟;冯习也并没有过多的事迹,当初跟随刘备由荆州入川那批人员中的一名战将,主要是自身足够努力,刘备更是给予其不少机会,发展的路线差不多像魏延。然后是黄权、赵融等偏将,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是名气不大,更没有做过详细记载,只是能带兵的将领。关羽被杀,黄忠去世,马超固然还在,可是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跟随刘备东征,根据正史里面讲的就是,刘备登基一年左右的事件,马超就病故了,才四十七岁。那一身是胆的五虎上将赵云呢?

赵云和诸葛亮都不在刘备伐吴的军队中,有不少说法,是赵云得不到刘备的信任,对于刘备意义用事,出兵伐吴不顾全大局持反对意见,是刘备的小肚鸡肠,怀恨之心;另外的一种说法,刘备深知在当时的蜀国,能真正起到震慑作用的将领也就是张飞、赵云、魏延几个了,马超应该是真的不信任!张飞随刘备报仇去了,魏延守汉中,益州这么重要的根据地也不能有失,因为这些赵云才没有随刘备伐吴。如此看来后一种说法才更实际一点。赵云也有着非常艰巨的任务,就是奉命留守江州。这个任务对于刘备伐吴或者是对整个蜀国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文官一般都是在后方出谋划策,而此次刘备东征,带上了不少文官,:尚书令,侍中马,太常,少府,大鸿肿,太中大夫,从事祭酒等人物名字不细说也不少什么名人,对于刚成立的蜀汉政权来说,国内的人才资源还是相当紧缺的,刘备这样做的原因也无法揣摩,对伐吴必胜的信念还是蜀国真的无人可用?正史和演义中都没有详细的记载。

诸葛亮也算是刘备的心腹,此次伐吴并没有参与。不是因为刘备不想带上诸葛亮,而是国内必须要有人主持大局。如果庞统还在,那刘备应该会轻松得多。刘备此次倾巢出动,跟随刘备出征的人员来看,张飞部已经随刘备入川的荆襄部,后方益州的本土势力城市而起,对于蜀汉政权是巨大的威胁。这也有前车之鉴,曹操当年征战徐州,而后方的陈宫、张邈反叛。差点回不去,还好有荀彧帮助曹操扭转战局,刘备过于了解此事,因为那会他本人就在徐州。所以刘备必须要为蜀汉后方的稳定做出布置,诸葛亮,赵云有足够的威望,也是不少人的认同和拥护者,事实证明,刘备虽然东征有误,但是在后方的安排却是极具到位,有诸葛亮在,后方就可保无忧。刘备东征期间益州一直保持平静,即便传来夷陵大败,死伤无数的消息,益州的势力仍旧相当平静。刘备在白帝城征召诸葛亮,诸葛亮奉命前往,前脚一走,黄元叛乱,所幸诸葛亮未雨绸缪,倒也没有形成威胁。足见诸葛亮对于整个蜀汉的重要。

成都不能没有大将镇守,即使刘备被仇恨冲昏头脑,但是对于成都的重要性还是有理智的,人选只有诸葛亮。也没有其他猜测说刘备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刘备为了伐吴,也是做了详细的安排,成都由诸葛亮留守,赵云把守江州,征收汉中的是魏延,全都部署好以后才能安心伐吴,即使打败仗,也能全身而退。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