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说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推动血液运行,血能载气。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阳气渐衰,寒邪内生,一旦正气不足,就像机器缺了润滑油,运转不畅,痰湿和瘀血趁机捣乱,聚集成结节。
但只要找准病因,用对方法,结节并非不可战胜。
今天,给大家分享两味在消散结节中作用显著的中药:黄芪和莪术。一味扶正固本,一味化痰逐瘀,双管齐下,直击结节要害,在临床上也常被用于结节的治疗中。

黄芪可是中药中的经典药材,《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认为它能益气固表,托毒生肌。人体正气充足,就像给身体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城墙,能抵御外邪入侵,还能推动气血运行,让痰湿和瘀血无处遁形。
莪术为血中气药,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能,直击结节要害,强力破除体内的瘀血阻滞,化解黏稠的痰湿凝结。

二者协同,让身体的气血重新焕发生机,流畅运行,结节生长的土壤被改变,便会逐渐缩小、消失。
患者李女士,48 岁,是一名教师,长期压力比较大,去年十月份单位体检时,胸部 CT 检查发现她左肺下叶有一个大小约 8mm×6mm 的结节,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
当地医生建议进一步检查及定期复查。得知结果后,李女士整日忧心忡忡,后来听说中医可以调理肺结节,于是托人找到了我。

刻诊:患者平时情绪低落,常感胸闷气短,偶尔咳嗽,伴有少量白痰,容易疲劳,食欲也有所下降,睡眠质量差,观其面色苍白,舌苔白腻,脉象弦细,辨证为气虚血瘀、痰湿凝结型肺结节。
开方:黄芪、莪术、党参、白术、茯苓、浙贝母、夏枯草、牡蛎、陈皮、甘草。

一个月后复诊,患者自述她胸闷气短的症状有所缓解,咳嗽次数减少,痰液也较之前容易咳出,但仍感觉容易疲劳,于是在原方基础上增加黄芪的剂量,并加入当归来养血活血。
后续坚持调理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皆已好转,半个月后复查,显示肺结节已经消失的干干净净。
从医40余年,我想告诉大家:中医治疗肺结节,关键在于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用药也需要因人而异,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能不能用,我很乐意帮你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