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局势持续震荡,中东战火未熄、俄乌角力升级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系列强势表态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的总统令,再度将全球目光引向大国博弈的复杂棋局。
中东硝烟中的“极限施压”特朗普20日通过社交媒体高调宣称,美军对也门胡塞武装的打击已造成“巨大损失”,并誓言将推动“彻底消灭”该组织的军事目标。此番强硬表态背后,矛头实则直指伊朗。特朗普要求德黑兰立即停止对胡塞武装的支援,暗示若伊朗不妥协,美方将继续扩大军事行动。
然而,现实战场却未如特朗普所言呈现“一边倒”态势。胡塞武装近期连续四次宣布袭击美军“杜鲁门”号航母,并公开其已配备高超音速导弹等先进武器。军事专家分析称,胡塞武装在也门战场历经多年实战锤炼,美国短期内难以实现“彻底清除”目标。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一面加大对伊朗的军事威慑,另一面却通过秘密渠道向德黑兰传递谈判信号。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证实,美方信件虽带有威胁性质,但仍为对话留下窗口。这种“大棒加胡萝卜”策略,暴露出美国试图以胡塞武装为筹码,迫使伊朗在核问题等关键议题上让步的战略意图。
核电站归属牵动俄乌博弈欧洲最大核设施——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归属问题,成为俄乌停火谈判中的新焦点。特朗普20日公开表示,希望将“美国接管该核电站”纳入停火协议条款。此言引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强烈反弹,他强调扎波罗热属于乌克兰民众,若美国意图从俄罗斯手中“接管”该设施,将触及国家主权红线。
分析指出,特朗普此番提议暗藏三重算计:其一,通过控制核电站获取对欧洲能源市场的议价权;其二,以“国际托管”名义削弱俄罗斯对乌东地区的实际控制;其三,为美国介入战后乌克兰资源分配铺路。此前特朗普曾提出要求乌克兰移交50%稀土资源的方案,此次再将矛头指向战略性能源设施,凸显其将地缘危机转化为经济利益的深层动机。
普京新政令释放缓和信号正当美乌围绕核电站激烈交锋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20日签署总统令,要求非法滞留俄境内的乌克兰公民在9月10日前离境或办理合法居留手续。相比今年2月设定的4月30日限期,新政令为在俄乌公民提供了更宽松的过渡期。
国际观察家认为,此举或与俄乌即将达成的停火协议密切相关。随着双方谈判进入关键阶段,俄罗斯正通过调整移民政策为战后人员流动预做安排。克里姆林宫消息人士透露,俄方已就战俘交换、边界划定等核心议题与乌方达成初步共识,普京此时释放人道主义信号,意在为最终协议营造缓和氛围。
大国博弈下的全球变局从波斯湾到黑海,美国“以战促谈”的冒险策略与俄罗斯“边打边谈”的务实姿态形成鲜明对比。特朗普高调军事威慑背后,暴露出美国既想压制伊朗扩张、又欲攫取欧洲能源主导权的双重野心;而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刚柔并济的举措,则彰显俄罗斯在持久消耗战中寻求破局的战略耐心。
值得关注的是,普京已公开表态愿居中调解美伊矛盾,若俄罗斯成功介入中东事务,或将重塑地区力量平衡。当下国际社会最担忧的,是美国在中东与东欧两线同时加压可能导致局势失控。当军事威慑取代外交对话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工具,全球安全格局正滑向更危险的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