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社会上混,能力是硬本事,社交是软实力。
如果你要混得如鱼得水,那就要学会软硬兼施,而不是盲目选择独行。
那么,如何才能搞好人际关系呢?
很多人以为,请人吃饭,送人礼物,说话圆滑一点,总是吹捧,各种讨好一起上,就行了。
其实,低声下气地讨好别人,显得很虚伪,也会让人反感,弄不好,马屁拍在大腿上;时间长了,还会弄丢自己,让自己变成别人的影子。
记住以下三句忠告,比讨好更管用。
01
少讲义气,多讲分寸。
人与人交往,一旦彼此熟悉了,讲人情的时候,就多了。
在熟人圈子里,如果有人犯错误了,大家都抹不开脸,还替他隐瞒,求情。
遇到不熟的人,那就狠狠地惩戒,多半顶格处理。
同样一件事,熟人可以网开一面,甚至扭曲规则;陌生人就往顶格处罚,这就让人失去了原则,慢慢被贴上“是非不分”的标签。
能够抛开感情,按照规则办事,还能拿捏分寸的人,才是正义的化身,被人信服。
在春秋时,孔子带着一群弟子,到卫国求职。
孔子得到了相国的位置,弟子子皋被安排到刑狱工作。
有一天,一个犯罪的人,被带到刑狱。子皋按照律令,砍掉了罪犯的一只脚掌。
过了一段时间,罪犯通过应聘,做了城门的看守员。
孔子在工作中,得罪了权贵,被卫君下令捉拿。孔子不得不逃离卫国,其弟子纷纷跟随逃走。
子皋跑到城门口,那个被砍掉一只脚掌的人抓住了。奇怪的是,那人让子皋藏起来,找机会出城。
子皋很奇怪,问:“我砍掉你的脚,你还救我?应该这就是报复我最好的机会啊。”
那人说:“我犯罪了,你按照律令处罚我。在处罚之前,你寻找了很多可以免罪的条款;处罚之时,你紧锁眉头,有哀怜之心。这是我应该感恩你的地方......”
“偏见,偏爱,偏颇,偏私”,是一个人常常犯的社交错误,是因为感情的深情引发的。如果能够避免感情的干扰,办事的分寸感就强了,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不会袒护一个坏人。
工作中,不会因为你对某个同事有生活上的矛盾,就否定其工作成绩;家庭中,不因为血脉关系,就纵容谁去犯罪;社会上,不因为喜欢谁的外貌,就认定他一定是好人。
记住,在交际中要善于找到一种分寸,使之既直爽又不失礼,爱护又不偏爱,厌恶又不针对。
02
少讲道理,多讲实干。
看过这样一段话:“和自私的人讲道理,就如同对着一堵墙讲话,因为他们只会接受符合他们已有认知的信息。”
现实生活中,谁都是有一点点私心的,会习惯性偏袒自己。
当几个人在一起交谈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同一件事可以分析出不同的道理。你用自己的道理,说服对方,会变成强词夺理。
如果你要让人认同你,信服你,就要看“实干的成绩”。
你的成绩很大,你的道理,自然会不可撼动。
在很多场合,成功人士一开口,大家就点头,鼓掌,这就说明了“事实胜于雄辩”。
清末,咸丰五年,湖北巡抚胡林翼,到处招揽人才。
省城一个姓续的官员,其轿子被人贴了一副讽刺性极强的对联。官员火冒三丈,派人破案,一定要查处这个写对联的人。
胡林翼闻讯赶来,说:“这个案子,交给我好了。”
很快,胡林翼找到了写对联的人,没有进行处罚,而是安排其做了幕僚,写了很多的文章,针对地方治理,提出了很多的方法。
过了一段时间,胡林翼让姓续的官员到府邸做客,写对联的人也在场。
当胡林翼说起写对联的人,有多少成绩之后,姓续的官员就起身致敬,过去的恩仇,烟消云散了。
很明显,胡林翼让人将功赎罪,不因一个人有小过错,就纠缠不放。也没有对续官员讲大道理。但是事情处理很圆满。
在很多单位上,也有一些同事,是曾经有污点的人,或者常常犯小错的人,但是他们同样被上司提拔,被大家认可。实干的业绩,可以让人忽视人的瑕疵。
03
少讲善恶,多讲利弊。
俗话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你不是“别人”,也没有和别人一模一样的经历,却要求别人善良,原谅等,都是一厢情愿的。
反过来看,你劝人作恶,那就更不应该了,变成了教唆,怂恿。
你能够做的,就是权衡利弊。或者是,用利益去吸引对方,让他成为你的合作人,也可以让他自己去获得利益,从而成长起来。
让人获利的事情,是最容易吸引人的。就算是硬骨头,在利益的驱动下,也是可以啃掉的。正所谓,重奖之下必有勇夫。
康熙皇帝收复台湾,启用了施琅。攻下台湾之后,给施琅将军的职位,封为靖海侯。
后来,让施琅去治理台湾,再次立下功劳。
施琅原本是明朝的叛军、背叛郑氏的“投降派”,在朝廷的名声很不好。但是他给了清朝利益,过去的种种,就没有人提起了。
康熙说:“如施琅者,立如此奇勋,必令永秉节钺,荣华以终其身!”这话,大家都信服。
与人交往,是不可能完全回避利益问题的。直接触及利益点,大家都能获利,那就自然变成了同路人。
04
不管和谁交往,你都不比对方低人一等。
你也不要强词夺理,带着情绪说话,也不要劝人如何,而是借用规则、人性去处理关系。
《周易▪系辞》中说:“一阖一闭谓之变。”
关系也是变化莫测的,而真正的变因,就是“你”。
你变得强大了,不愁没有人来投靠;你变得善意了,不怕没有贵人;你变得低声下气了,就别怪人欺负你。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