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里,才高八斗的诸葛亮,在隆中隐居,生活很有悠闲,总能好好睡个午觉。
刘备两次来访,都没有见到诸葛亮本人。
第三次,刘备走到诸葛亮家门口,听其家仆说:“先生正在睡觉。”
刘备就在门口耐心等待。
直到太阳西斜,诸葛亮醒来,随口就说了一首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后来,诸葛亮追随刘备,东征西讨,建立了蜀国。诸葛亮也成为了军师,蜀国的宰相。
这日子富裕多了,地位也很高,可以指挥千军万马,但是诸葛亮的日子,却比以前更苦了,睡觉也不踏实了。
在攻打曹魏政权的时候,诸葛亮遇到了司马懿。
司马懿紧闭大门,就是不出来迎战,还派人去打听诸葛亮睡觉的情况。
密探告诉司马懿:“诸葛公每天早起晚睡,诸多事情都要亲自处理,吃东西也很少。”
司马懿就哈哈一乐,继续关闭大门。过了没多久,诸葛亮病逝,司马懿不战而胜。
人生短短几十年,要不了太多的钱财,地位再高也会有退位的一天。倒是吃饭睡觉,每天都少不了。
因而,判断一个人过得好不好,看他睡觉就行了。
01
准时睡觉的人,自律富足。
有句口头禅:“早睡早起身体好。”
谁都知道,少熬夜加班,少吃宵夜,更不要熬通宵。
可是社会上,有多少人,不得不熬夜,想要准时睡觉,变成了一种奢侈。
比方说,摆夜宵摊的人,只能熬到夜里一两点,甚至到三四点;很多夫妻,依靠一台出租车过日子,夫妻一个白班一个夜班;大货车司机,也常常熬夜,毕竟货物运输,要赶时间。
多数熬夜的人,是为了几两碎银。也就是说,他们的生活条件,不是那么好,和财务自由是有很大差距的。
相反,能够准时睡觉的人,生活就显得富足一些了。他们就是有工作的需求,也会去找朝九晚五,有双休的工作,而不以收入多少为标准。
当然,我们还可以看到一部分人,衣食无忧,但是也熬夜——打麻将、跳舞、唱歌,或者是寻找第三者、按摩等。这是生活很不自律的体现。
那些自律的人,下班后第一时间就是回家,吃饭,和家人散步,然后准时休息。
02
坐卧不安的人,焦虑困顿。
五代十国时的钱镠,建立了吴越国。
他在创业之时,做了一个圆溜溜的枕头,只要自己呼呼大睡了,枕头一滑,就醒来了。
醒来之后,他就去巡视城楼,看看守卫是否在认真执勤。
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就是有事业的人,也担心有人攻击自己,因此睡觉是不踏实的。
到了和平年代,若还有人坐卧不安,多半是缺钱了、失业了,或者家里的谁遭受病痛,还要花很多钱,或者是夫妻闹离婚......反正没有好事。
睡觉都会惊醒,要么是做了亏心事,要么是生活确实困顿,导致精神上有内耗。这样的人,生活肯定不怎么好。
03
专心睡觉的人,低欲心安。
北宋的苏轼,遭受了乌台诗案之后,他反而变得更加从容、成熟了。
他在文章中写道:“吾每日须于五更初起,栉发数百,颒面尽,服裳衣毕,须于一净榻上,再用些法假寐。”
也就是说,他每天早起,整理好自己,然后看看有应急的公务吗?若是没有什么事情,就开开心心睡个回笼觉。
这睡觉实现了自由,那就说明一个人的修为,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南宋著名理学家蔡元定说:“先睡心,再睡眼。”
让心安静下来,生活变得从容,世界非常简单,那么睡觉就很踏实,并且随时都能专门睡一觉。
这大概就到了无欲无求,专注做自己的境界吧。
04
假装睡觉的人,萎靡不振。
契诃夫说过:“要活下去总得有点可以寄托的东西。住在乡下只是内在劳动,而精神却在睡觉。”
是的,很多人在忙碌不停,但是他们的思维在睡觉,就是行尸走肉一样。
更可怕的是,有的人活着,却一直睡着。什么都不干,还抱怨老天爷不给好运气,社会薄待自己。
你真的要喊这样的人去工作,去让他创业,他就畏畏缩缩了。他是不会去的。
老天爷打雷,但是永远比不过那些假装酣睡的人。呼噜比雷声大多了。
我的一个表弟,他在农村种柑橘。家里的柑橘只有两亩多,年收入一万多,根本不够一家人的开销。
有亲戚邀约表弟去东莞打工,也联系了工厂。表弟却说:“家里有柑橘,还养猪了,怎么走得开。”
事实上,表弟家的柑橘和猪,都是父母在管,他只是在混日子而已。
跟着装睡的人一起生活,你要是勤快一点点,他会嫉妒你,嘲笑你,也大概会气死你。
05
作家三毛曾说:“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
其实,人的生活、工作、精神、认知等,都要落实到吃饭睡觉上,一旦吃喝得到了保障,睡觉也踏实了,什么都会带来幸福感,都会长期安宁。
我们在社会上混,难免和人打交道,要看他是否值得交往,就要看他如何睡觉。
千万要远离装睡的人,慎重交往坐卧不安的人,靠近安心睡觉、准时睡觉的人。
愿你我,好好睡觉,每天精神。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