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伯纳说过:“经济造就大半人生,对经济的爱是所有美德的根源。”
人这一生,可以依靠的人很少,多半的时间都是靠自己的。
而靠自己的根本,就是靠“钱”。
如果要生活体面一些,那么钱就要多一些。道理很好理解,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就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
有人认为,钱是赚回来的;也有人认为,钱是省出来的。
会过日子的人,懂得综合分析,赚钱和抠门一起来。
01
连“抠门”都不会,再努力赚钱都没有用。
和我同住一个小区的张姐,给人印象是“很抠”。
给孩子买早餐,都是一两个包子,吃几块钱的粉条,是舍不得的。
可是她给自己家的小狗,买狗粮,狗衣服,一次性好几百,却又舍得。
张姐去买菜,会和老太太们讨价还价,几角钱都要算清楚,也总是让人“抹零”。
可是张姐请朋友吃饭,是很大方的,还常常下馆子。
张姐点外卖,为了省钱,总是找邻居一起拼单,争取团购价。
可是张姐为了拼单,耗费几个小时,在邻居群里当“主持者”,却丝毫不觉得浪费时间。
我还见过一位女同事,连续两个星期没有吃早餐,就为了买一条品牌裙子。
女同事为了身体苗条一些,买了一些瘦身的仪器、服装。又因为身体虚弱,买了好几百块钱补药。
看到这,我们就发现问题了:很多人在是抠门的,但是效果适得其反。
抠门不是单纯地“少花钱”,而是一门技术,是人生的综合效益的提升。
不会抠门的人,总是有以下几个习惯。
第一,为了省钱,就去消耗人情,结果背负了人情债。
比方说,你要一台冰箱,而你的一个亲戚,对冰箱行业很熟悉。你就通过亲戚,买到了廉价的冰箱。但也欠亲戚一份人情,你就买了礼物送亲戚。结果呢?礼物的价钱,比冰箱的折扣,耗费更多。
人情牌,打一张少一张;若还要,就要重新去建立。无端消耗人情牌,这是得不偿失的。
第二,把占便宜当成省钱,结果吃大亏。
为了一块豆腐,少一角钱,你就去排队购买,就听了一个小时的销售课。这是亏掉了时间成本。
更可怕的是,一些商家用“满一千,送一百”的套路,让本来只要买五百的你,莫名其妙就多掏了五百。
人一旦有了占便宜的思维,那么他越努力抠门,反而花钱更多,还总是上当。
第三,对自己抠门,对他人大方。
使劲抠门一个月,结果请客吃饭就消耗了。
为了在外人面前有面前,你就打破常规的生活。而这样的面子,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第四,总是购买价格很低,价值很少的东西。
大甩卖,拼单,超低折扣这类的事情,我们也常常遇到。
可是很多低价的东西,你根本用不着。买回来就是一个废物,丢在一旁。价格低,但是价值也低。
比方说,几角钱的牙刷,硬邦邦的样子。你用一次,就戳破牙龈了。只能丢弃。这就是无效购物。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
当我们从中年到老年的过程中,分明很抠了,日子却没有好起来,存款也不多,这就令人着急了。
02
学会“抠门”,生活越来越好。
人一旦老了,赚钱能力差了,花钱的缺口却大了。就算有儿女孝顺,但是儿女的压力很大,我们也于心不忍。
我们也可以靠老伴,但是家里没有钱,老伴也爱莫能助。
手里有钱,越往后越重要。学会抠门的方法,就成为了中老年人的必修课。
其一,学会综合分析,看物品的性价比,而不是单纯看价格。
价格低的东西,不等于是“省钱”。也许其利用价值也不高。
看物品的性价比,用处多,价格也相对低,这才是值得买的东西。
其二,学会充分利用,让物品利用率提升。
一个豆浆机,买回来后,一年用一次。这还不如不买,去大街上买一碗豆浆好了。
若你家有很少用的物品,应该转卖出去;更应该在买的时候,考虑清楚,最好是不买。
物品的利用率越高,说明价值越大,是家庭真正必需品。否则就是可有可无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把利用率低的东西,变成钱。比方说,一家人外出打工,县城的房子空着,那就可以出租几个月。
其二,学会放慢购买,避免购物的冲动,不被商家忽悠。
一定要克制“头脑发热”的情况。
在买东西的时候,慢一点掏钱。你回家,冷静一晚上,第二天就大概率不会想买了。
满大街都是广告,还有各种高音喇叭,让你听了就有购物的冲动。你就得反其道而行,冷静下来,什么都看清楚了。
其四,学会把好习惯传递给子女,形成勤俭节约的好家风。
一人抠门,用处不大,一家人抠门,那就用处大了。
每个人都懂得如何把钱留下来,让有限的钱,发挥最大的作用。那家风好了,子子孙孙都会变得富有一些。
山下英子说过:“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内心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
是的,抠门的根本不是穷酸样,而是让自己变得理智,生活是“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03
《陋室铭》里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
家里简简单单的,但是家底殷实,往后的日子不愁,这就是最大的体面。
体面的生活,不是活给外人看,不是什么都不买,而是省钱有方,未雨绸缪。
从中年开始,努力开源节流吧。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