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1972年底,《猛龙过江》和《冷面虎》先后上映,但因为《猛龙过江》是踩着点在12月30日上映的,属于元旦档,因此以530w港币的票房力压第二名《精武门》夺得1972年度票房冠军。
回答前面的问题,战胜李小龙《精武门》的,依旧是李小龙,票房榜前两名都是他。
《冷面虎》选择了春节档,最终票收203w,成绩不错,排在1973年票房第七位。
还记得1972年票房第三名是谁么?李翰祥的《大军阀》。当时我就告诉你,一个新时代到来了。
现在我详细说一下,这个新时代的威力。
也侧面印证一下,罗维的这部《冷面虎》到底被谁给击败了。
1973年度香港电影票房榜前七位是:
1.《七十二家房客》,导演楚原,票收562w,邵氏兄弟公司出品。
2.《龙争虎斗》,导演罗拔克洛斯,票收330w,嘉禾发行。
3.《应召女郎》,导演龙刚,票收307w,荣华(香港)有限公司出品。
4.《一乐也》,导演李翰祥,票收301w,邵氏兄弟公司出品。
5.《风流韵事》,导演李翰祥,票收238w,邵氏兄弟出品。
6.《北地胭脂》,导演李翰祥,票收210w,邵氏兄弟出品。
7.《冷面虎》,导演罗维,票收203w,嘉禾出品。
看看《冷面虎》前面那四强,都是些什么对手。
是的,全是风月片,连《北地胭脂》都比《冷面虎》票房高。
甚至《应召女郎》和《一乐也》还挤进了300w票房俱乐部。
新时代不说初露峥嵘吧,至少也该说是图穷匕见了。
张彻把持的邵氏武侠开启的男色时代,已经行将就木。
剥削电影的时代即将到来。
那么,男色时代的一群精壮汉子们,就没有一点挣扎么?
是的,挣扎不了,因为李小龙,走了。
李小龙甚至没有亲眼看到《龙争虎斗》的上映,他因脑水肿死于1973年7月20日。
《龙争虎斗》上映的6天前,李小龙持刀威胁捅罗维的10天后。
李小龙的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没落,喜爱武打动作片的香港人仿佛丢了魂一样,一下就抛弃了这个片种,各大龙虎武师一夜之间丢了饭碗,纷纷改行,直到三五年后才回过神来。成龙,就因为找不到工作,伤心地放弃了龙虎武师行,跑去了澳大利亚去做了一名厨师,后来才被独立门户的罗维请了回来。
风月片这个小众片种,就这样在这个意外导致的空窗期里蓬勃发展,给自己奠定了活下去的根基。
狄娜要是知道自己在《大军阀》被骗脱到屁股能有这么大的影响,不知道会不会后悔急流勇退。
可以说之后香港三级片市场能够有这么大的发展,风月片在这个市场空窗期打下的高起点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靠一两个电影学院愣头青,一点一点摸索,也能发展,但难度系数太大。
风月片的辉煌,让众多大导演入局,一下子把起点拔得老高,一个是质量有保证,成熟度贼高。
第二是各种大作的砸盘,成功扭转了社会风气。你看《应召女郎》都能拿300w票房,这给之后的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打下了舆论基础。
反观其他电影市场,这种禁忌话题往往会造成沉重的社会舆论压力,反而给愿意尝试的青年导演枷锁。
可以说之后徐克等香港电影新浪潮导演能放心大胆的玩出花来,这段风月片催动放开的社会舆论场景是功不可没的。当然,还有这个蓬勃大市场所匹配的人才效应。
如果没有桂治洪的《邪》,牟墩芾的《打蛇》,徐克能在《第一类型危险》里找到一个身材那么好,演技又那么能打的露点女演员么?是的,我说的就是我的偶像,梁珍妮。强推。
而造成这个黑天鹅事件的,就是李小龙的突然离去。
他的死因是确定的,他的妻子琳达说:虽然还没有医生的报告,但我确信,我丈夫死于自然。
而一段时间后医生的报告上说,李小龙死于(可能的)药物过敏引起的脑水肿。
脑水肿是肯定的,但是不是药物过敏引起的,那就只能说这是一种可能性了。
问题是,什么药?
我们通过马修·波利的《李小龙:神话与真实》的叙述,来盘一盘。
李小龙死前究竟发生了什么。
首先,是脑水肿的问题。
书中是这么说的:
1973年5月10日,典型的香港夏日,闷热潮湿到令人窒息。
午餐过后,李小龙驱车前往斧山道的嘉禾片场,为《龙争虎斗》配音。录音室内有一台空调,但为了避免噪声影响收音,工作人员把空调关掉了。李小龙在烤箱一样的房间内工作了大约半小时,然后起身离开,去了洗手间。他感到有些头疼,赶紧到洗手间的隔间内,拿出一小袋尼泊尔哈希,吃了一些。紧接着,李小龙晕头转向,脸朝下瘫倒在地板上。之后,临近的脚步声将他惊醒。即便状态如此之差,他也不愿在外人面前示弱,他假装掉了隐形眼镜,四处摸索。
一名录音室的工作人员扶他站起来。这位脸色苍白、满头大汗的大明星摇摇晃晃地走回了录音室。一踏进那间“烤箱”,李小龙立即晕了过去,失去了知觉,中午吃的意大利面也吐了出来,紧接着,身体开始抽搐。
众人吓坏了,好在香港浸信会医院距离嘉禾片场不远,众人手忙脚乱地将他送了去。
马修·波利接着写道:
神经外科的邬显庭医生对他进行了检查,推断他可能是脑水肿。
邬显庭医生先给他用了甘露醇(Mannitol)来消肿,并做好了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以防药物不起作用。两个半小时过后,李小龙开始恢复知觉。起初只是动了一下,接着眼睛睁开,做了个手势,但说不出话来。不过,他认出了自己的妻子,对她打手势,表示知道她是谁,但说话仍含糊不清。
“李小龙当时的情况非常危险,“邬显庭医生说,“如果没能及时送往医院,很可能他会死于严重的脑水肿,而恰好赶上有经验的医生在场帮他,完全是运气。”
当李小龙意识恢复正常,能够清楚地说话时,他告诉琳达:
“我感觉快要死了。我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跟自己说,‘我要与之抗争到底——我要战胜它——我不会放弃的。”
“我知道如果我投降了,我会死掉的。”
可见,脑水肿这一诊断早在李小龙死前两个月就已经在浸信会医院做出了。
当时正是《龙争虎斗》后期制作的关键时期,李小龙为了这部电影耗尽心血,每天高强度工作十几个小时,已经接近过劳死的状态。
在《龙争虎斗》的拍摄期间,李小龙与片中大反派韩先生的饰演者石坚在聊天时,就突然说“坚叔,我可能还没你这么长命。”李小龙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是很清楚的。
但马修·波利还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东西。
尼泊尔哈希。
这个产品也出现在下这段描述中:
1973年7月10日,李小龙正在嘉禾的办公室内食用哈希,刚达到兴奋点,突然听说罗维和刘亮华去放映室了。
李小龙立刻赶过去,在昏暗的房间内当面以极为难听的言语辱骂罗维,称罗维是“衣冠禽兽“。
当李小龙被拉出房间后,每个人都试图让他平静下来。
如果罗维的妻子刘亮华没有当面质问李小龙,并训斥他,这件事可能就过去了。
刘亮华可能是觉得当初前往美国邀请李小龙回香港的第一人是她,就是她出面第一个与李小龙接触,并通过谈判用一万五美金签下了李小龙两部片约,帮助李小龙通过《唐山大兄》《精武门》大火,自己是有功之人,是李小龙爆红的第一助推手。加上她是女性身份,又是嘉禾的王牌制片人,无论作为星探,还是作为前辈,训斥李小龙几句,都合情合理。
但正是因为刘亮华的质问,李小龙再一次被激怒了。
他推开邹文怀和安德鲁·摩根,冲回放映室,掏出藏在皮带扣里的小刀,指着罗维——
跟他在十几岁时与体育老师拔刀相向的场景一样。
随后就是那句“你信不信我一刀插死你”。
看到了吗?李小龙为什么这么冲动跑去堵罗维?他是丧心病狂了吗?他是失去理智了吗?
我明确可以告诉你,是的。
但这和人品问题没有半毛钱关系。
如果你知道哈希是什么的话。
虽然我也不知道那具体是什么,但我知道他大概是什么。
尼泊尔哈希,尼泊尔是产地,也就是印度区块,而哈希,是大麻。
但不是大麻叶,资料上说是浓缩大麻。但说法不一,有说是大麻浓缩液干燥而成的粉剂。
也有说就是大麻浓缩液,或者说浓缩大麻的。
如果是普通人可能不会认为这有什么区别。
但很多年之后,房祖名和柯震东的那起事件,让我们对复杂的大麻制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央视的镜头中,房祖名由警方陪同,对现场进行了指认,现场除了大麻叶以外,还有一样大麻制品,大麻油。
学过物理的都懂,如果有大麻油这种油脂类物品的存在,那么这玩意就不大可能会被液化浓缩然后干燥成粉剂。
所以,我倾向于,哈希,其实就是大麻油。或大麻油衍生物。
哈希,其实也叫“哈希什”(hachís),是大麻类毒品的别名,出自大麻树脂的提取物,进行吸食。
摩洛哥一位富有的哈希大亨总结了这一毒品给他个人带来的危害。
他说道:“我希望我这辈子从未见过大麻,更别提卷入这门‘生意’了……我自己的儿子抽哈希上了瘾,几乎完全丧失了行为能力。最后,我不得不把他送到一家诊所里去戒毒。其实从很多方面来说,哈希比A类毒品更邪恶。它一点点地勾引着你,渐渐地将你变成冷漠麻木、丧失自主意识的行尸走肉。我为我的孩子感到十分悲哀,尤其是因为我介入这一行,使他最初沾染上了哈希。人们需要了解哈希的真实故事,明白它是怎么到达他们家里的。他们应当懂得,哈希的害处绝对不比任何其他毒品要小。”
那么,如果李小龙是吸食了大麻以后,才会暴虐的,做出十分不理智的行动,那就可以解释了。
这和人品真的没什么关系。但和毒品有关系。
如果你身处于那个时代,你大概就能理解一点,这是时代原因。
前文我不止一次说过,李小龙是美国人。那个时代的美国人。垮掉的一代。
有一部电影非常准确地描述了那个时代的美国。
那就是就《阿甘正传》。
阿甘在越南战场上拿命拼的时候,他的女友珍妮正在国内夜夜笙歌,吸食大麻,lsd致幻剂,滥交,去街头高喊“要做爱不要作战”的口号。
是的,就是那场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没怎么听说,当年轰轰烈烈的嬉皮士运动。
我们东方人比较含蓄,不像西方那么癫狂。整个东亚文化圈其实还是比较抵制这种文化冲击的。
李小龙在筹备电影期间,不怎么注重自己的仪表,留了点大胡子,就被香港媒体《香港电视日报》阴阳怪气的评论:
他的花恤衫、五颜六色T恤长裤、波鞋、凉鞋及大皮带,早已令一向讲求身光颈靓的大小明星侧目。
但怎么也猜不到这位刚30岁出头的三百万小生竟会留起胡须来。
老实说,满脸胡须的李小龙,却与当年把美国闹得翻天覆地的“嬉皮士“无异,远不及往日俊俏。
但信心爆棚的李小龙显然毫不在意,而且还开玩笑预言:香港将从此多了一倍“胡须佬”。
此说其实未尝不可,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不是有很多人,特别是后生仔正模仿他的发型、装束甚至小动作吗?
一如李小龙所说,外国演员是不会像香港明星般,平日亦以盛装示人。
看来香港这个本来已洋气甚重的社会,又会因大名鼎鼎的李小龙而进一步加剧“花旗风”。
这篇阴阳怪气的报道说明了我们东方人对嬉皮士有着异乎寻常的抵制,毕竟这和我们本土的传统价值观格格不入。但也不能说文章完全不对,起码他要阴阳的本意,其实并没有什么大错误。
李小龙是个美国人,虽然没有在那里出生,却在那里长大,并在那里娶妻生子。他已经融入了那个光怪陆离的社会,自然,也不可避免的沾染染了那边的糟粕。
比如,和嬉皮士一样,吸食大麻。
以及其他各式各样西方特有的不良。
接下来,我们继续读马修·波利的《李小龙:神话与真实》,看看李小龙死去的当天,发生了什么:
李小龙离开自己九龙塘的豪宅,驱车前往嘉禾办公室。
他约了澳大利亚的“詹姆斯·邦德”乔治·拉扎贝见面,讨论乔治·拉扎贝在《死亡的游戏》中的角色设置问题。
邹文怀建议晚上一起吃饭,正式敲定这件事。
李小龙回到安德鲁·摩根的办公室,拿出一小袋哈希,分给安德鲁·摩根一些,两人都食用了一小口。
之后,李小龙和安德鲁·摩根本来想尽地主之谊,带乔治·拉扎贝出去吃午饭,但李小龙临时有其他安排,所以取消了。
他想去丁佩那儿休息一下。
丁佩,就是前面提到的《应召女郎》的女一号。她与李小龙经邹文怀介绍任世豪,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至于两人关系发展到什么程度,也没人知道。
可以看出,
乔治·拉扎贝来参演《死亡的游戏》应该谈的八九不离十了,但李小龙去找丁佩。或者说他的“其他安排”,其实并不算私事,因为他很明显是希望丁佩来主演《死亡的游戏》。
他去丁佩家里,有这个公事的意思,是带了剧本去的。因为,邹文怀也跟着一起去了。
接下来,马修是这么写的:
7月20日是当月最热的一天,最高温度达32.2°℃,湿度为84%。
小龙感觉不太舒服,邹文怀回忆道,“我也觉得有些热。我们当时好像喝了点水,然后他开始说戏了。“李小龙沉醉在《死亡游戏》的情节中,连蹦带跳,一场又一场地表演、解释。“他非常活跃,“邹文怀说“在讲述故事情节时,他把整个过程都演了一遍。所以,体力消耗过大,有点儿疲惫、口渴。
喝了几口水,他似乎有点儿头晕。”头晕过后,李小龙又开始抱怨头疼
当时已经快7点半了,他们应该出发去接乔治·拉扎贝一起吃晚饭。
李小龙说他想休息一下,邹文怀尴尬地站起来,起身离开。
邹文怀以为这是个借口。”丁佩笑着回忆道。
丁佩拿了一粒止痛药(Equagesic)给李小龙服用——一种很普通的处方止痛药。
但李小龙再也没能醒来。
又过了两个小时,晚上九点半,丁佩进屋试图叫醒李小龙,却发现他已经失去意识。丁佩立刻联系了邹文怀和医生。医生就地对李小龙实施了约 10 分钟的心肺复苏,仍然无法唤醒。而后,李小龙被送往附近的医院,经半小时的抢救无效后宣布死亡。
至此,一代巨星陨落。一个时代结束了。
1973 年 9 月 24 日,香港法庭给出了官方调查结果:
尸检结果显示,李小龙脑部严重水肿,重量高达 1575g(正常约 1400g),此外,没有外伤和舌头咬伤,胃内含有大麻。根据病史调查,死亡当天李小龙服用了大麻和止痛片 Equagesic,鉴于大麻与脑水肿的发生没有直接关联,因此,官方推测,李小龙死于止痛药 Equagesic 过敏诱发的脑水肿。
然而,对于这一说法,民间和医学领域一直存在质疑的声音。
首先,这并非是李小龙第一次发生脑水肿。在死亡前 2 个月(也就是 1973 年 5 月 10 日),李小龙在为电影《龙争虎斗》配音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失去方向感后摔倒,起身后大汗淋漓,并伴有呕吐、抽搐。随后,被送到医院后确诊为脑水肿,并给予甘露醇治疗后康复。
这一病史或许意味着,导致李小龙死亡的脑水肿可能不是一次偶发事件。
其次,被官方认为是罪魁祸首的止痛片 Equagesic,其有效成分为阿司匹林和甲丙氨酯,用于短期缓解紧张和焦虑引起的肌张力异常或头痛。在 Equagesic 的使用说明中曾提到,颅内压增高和有头部创伤的人慎用,而李小龙不仅有过一次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并且头部也因工作受过创伤。但尽管如此,没有证据表明该药物会引起脑水肿这类副反应。
再联系李小龙琳达所自述的“我坚信他死于自然”的口述。。。。。。
我们现在知道,让李小龙死前显得癫狂暴虐的罪魁祸首,很可能是大麻,以及周遭给他的巨大压力。
但摧毁他健康的,应该不仅仅是丁佩给他吃的那一颗Equagesic。
对于李小龙的死因,还有个说法,来自凤凰卫视知名节目,窦文涛主持的《锵锵三人行》。
这个说法没有任何证据。也没有任何自传能够证明。
仅仅是窦文涛本人的猜测。他说他有一位运动员朋友,看了一眼李小龙的照片,就断定,李小龙应该是使用了类固醇或其他药物,人为地控制了自己的体脂。
问题是这还不是窦文涛本人的经验,而是他的所谓朋友给他提供的二手经验。
但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李小龙为了他这身肌肉,可没少用歪门邪道,目前广为人知的是他采用电击的方式来刺激肌肉,根据包租公元华说,当年才20来岁血气方刚的他,上了电击没一会就受不了了,而李小龙本人可以坚持很久。
既然电击这种酷刑式手法都能被采用,那李小龙有没有使用类固醇,似乎也就不需要证明了。
因为不管他有没有使用,结局是肉眼可见的。
相比于《猛龙过江》,李小龙在《龙争虎斗》一开场就有一场和当时尚且年轻的洪金宝的对打戏。
这场戏虽然在开头,但拍摄顺序上确是在整个电影完成后,李小龙才拉着香港本地剧组补拍的。因此时间线上,这是李小龙生前的状态。可以看出,此时的李小龙体脂已经低到令人发指的地步,皮肤薄如蝉翼,肌肉因为没有脂肪的衬托,一条一条的像挂在骨架上一样。
那真正健康的大力士该是什么样子呢?
各位可以搜一个名字,叫路易斯·希尔,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强壮的人,他1912年去世,所以他的时代,没有类固醇等药物。这是个自然的,强壮的人,看看他的铜像,你根本看不到发达的肌肉,只能看到异常庞大的身躯和肢干。你可以想象里面有发达的肌肉群,但毫无疑问的 ,他们被厚厚的脂肪保护了起来。
频繁的电击和药物等等刺激肌肉的方式,吸食哈希,以及强大的压力和过度的劳累,他们都可能是李小龙慢性死亡的诱因。但是他的死亡原因是确定的,那就是脑水肿。
丁佩在李小龙死后陷入了绝望,香港法庭把李小龙的死因归咎于那颗Equagesic,这等于把她推上了风口浪尖。
起初,邹文怀作为公司老板,为了维护李小龙的声誉,当然也为了还有一周才上映的《龙争虎斗》的票房,对媒体打了个马虎,声称李小龙是在家中昏迷,随后就医。但香港媒体狗仔蜂拥而至,有人很快用金钱攻势搞定了医院救护车的出勤本,查到了救护车并没有开去九龙塘,而是去了笔架山道67号接李小龙,而那是丁佩的公寓。
事情闹大后,有激进的粉丝制作了“丁佩是害死李小龙的凶手”的宣传文案到处发,用欧美的经典话术来说,甚至出现了“死亡威胁”。
这个时候,一个男人站了出来,挡住了外界的非议,给了丁佩强而有力的依靠。
据说丁佩是与他在电影《铁证》中相识的,最后那个男人顶着压力娶了她。
这个依靠是非常强而有力的,强大到在李小龙去世后两年,邵氏居然找丁佩开了一部《李小龙与我》的半纪录片。这片子能顶着压力开拍,就很说明问题了。
他叫向华强。对,就是《赌神》里的龙五。你知道的那个向华强。
这段婚姻说短不短,够他们孕育一女。说长也不长。很快,你们知道的向太,陈岚就出现了。
两人麻利地离了婚,向生保证绝不会亏待他们母女俩。
这很正常嘛,是不是。
但向佐出生以后,向太陈岚居然十分放心的把向佐送去给丁佩抚养了一段时间。
毕竟丁佩生过女儿,有经验。
丁佩就这样抚养了向佐整整5年。
可见向华强和陈岚对丁佩的人品,有多放心。
所以,丁佩是个坏人吗?
也许李小龙生前在国外接受的采访能回答这个问题。
Your father warned you about the bad things in show business
have you met them too?
你的父亲曾经告诫你关于影视圈的种种不良风气,你有遇到过吗?
Of course,of course, To be honest and all that
当然,实话实说。
I am not as bad as some of them
but I definitely am not saying that I am a saint.
我没有像他们中的某些人那么坏,但我也绝对不会说我是一位圣人。
人生,是波澜壮阔的,而人性,却是复杂的!
以上!
序曲:李小龙开创了一个时代,可惜他不属于那个时代
第一部分:李小龙是如何崛起的?
第二部分:《唐山大兄》缺少武魂,并不是李小龙想要的风格
第四部分:龙的确立,聊聊《精武门》里李小龙的风格与参与度问题
番外一:中国超级英雄陈真,李小龙版与甄子丹版优劣谈
第五部分:《精武门》之后,李小龙是如何建立协和电影公司的?
第六部分:李小龙与《猛龙过江》,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幕后事
第七部分:李小龙唯一好莱坞制作《龙争虎斗》是如何征服全世界的
第八部分:李小龙一生四部半电影作品,《猛龙过江》最好?
第九部分:李小龙,究竟死于吸毒,还是死于丁佩之手?
番外二:李小龙的这部动作片,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