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傅作义坦白:我还藏有武器和电台,毛主席笑道:你留着用吧

心海微澜集 2025-03-20 11:54:46

【前言】1949年,傅作义在北平率部起义,我军不费一兵一卒就解放了北平。在北平和平解放这件事上,傅作义可是出了大力气的。毛主席可没因为傅作义以前当过国民党的大官就看不起他,反而很看重他,直接让他当上了新中国的头一任水利部长。傅作义压根儿没想到,毛主席会这么信任他。他心里对毛主席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同时又觉得有点儿过意不去,毕竟他还有件事儿没坦白。这事儿要是说了,可能会让人起疑心;可要是藏着掖着,傅作义又觉得自己辜负了毛主席对他的这份信任。纠结了好久,他最后还是决定跟毛主席坦白,心里还琢磨着说不定会被批评一顿。但傅作义鼓起勇气,把这个所谓的“过错”说出来后,毛主席却只是笑了笑,还轻松地跟他说:你自己留着吧。那么,傅作义提到的那个“不对劲的地方”到底是啥?为啥毛主席只是笑笑就过去了?

【傅作义与水利的缘分】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军进驻北平,蒋介石彻底没有了反攻的可能。那时候,傅作义在北平交接完事儿后,立马跑到绥远去,帮忙让绥远也平平静静地解放了。办完这事儿,他又回到了北平,就等着党中央给他这个投降的将领安排新任务。10月1号那天,国家成立的大典搞得非常热闹。傅作义也作为新中国的头头之一,参加了这个重要活动。10月19号那天,傅作义当上了水利部部长,后来这个部门还变成了水利电力部。为啥他能当上这个部长,其实是他自己心里想的。早在2月份的时候,这事儿就已经定下来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好吧,咱们先把时钟拨回到1948年那会儿。1948年5月份,毛主席带着队伍来到了西柏坡。那时候,傅作义还跟咱们对着干。不过,后来毛主席发了好多电报给他,他这态度,就一点点变了。最后,他决定接受和平解放北平这事儿。1949年2月份,傅作义得到了个机会,跑到西柏坡去见毛主席。一见面,傅作义就向毛主席道歉。毛主席热情地拉住傅作义的手,跟他说,现在他可是立了大功的人,给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就算以前有过错,现在也是功劳盖过了过错,哪用得着道歉?傅作义心里头热乎乎的,琢磨着自己是该留在西柏坡,还是回北平去。毛主席对傅作义抱有很大的期望,当然巴不得他能回北平大展拳脚,还问傅作义想干啥活儿。傅作义,为了不让人说闲话,也为了表明自己对党的忠心耿耿,就说自己再去军队不太合适了,想申请去黄河那边搞水利建设。毛泽东得知傅作义对水利挺上心,就觉得让他仅仅管着黄河真是大材小用了,以后得想办法让他当水利部长。等到新中国一建立,毛主席立马就把这事儿给办了,真的让傅作义当上了水利部长。

为啥傅作义不挑别的,就单单看上了水利这一行?这主要是因为他小时候的那些事儿影响了他。傅作义老家在山西荣河县安昌村,就是现在的临猗县,他们村紧邻着黄河。他小时候就爱往黄河里扎猛子,那条大河可以说是他童年的一大乐子。不过,他也亲眼见过黄河无情地卷走好多人的命。所以后来自己有了本事,他就琢磨着怎么治理黄河水患,好给老百姓做点实事。傅作义不光小时候有段难忘的经历,他年轻时候在水利上也干出了点名堂。

1939年的时候,傅作义被蒋介石提拔为第八战区的二把手,就是副司令长官,他带着部队去了绥西后套那个地方。那地方挺大,可人就是少,地也大片大片的荒着,结果部队的后勤供应就有点吃力了。要搞定这个大麻烦,傅作义想了个招儿,他说得一边管军队,一边还得治水,俩事儿得一块儿来,接着他就动手搞水利建设,真是下了大力气,又是修水利,又是搞屯田。但那时候,傅作义治水的法子还没那么周全。等到他管上了绥远那边儿的政务,为了让水利搞得更顺畅,他干脆在军队里设了个专门管水利的部门。傅作义对水利建设特别上心,他甚至专门派了自己的一个副手去管理负责地区的民工。有时候,他也会亲自到场,跟大家一起动手搞水利。傅作义在一点点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慢慢积累知识,最后变成了半个水利方面的行家。

1943年春季,傅作义为了让五原和晏江两地的灌溉系统变得更好,决定派军队和老百姓一起动手,开挖一条叫复兴渠的新渠。这条渠一旦挖好,浇地的范围就会变大,粮食也能收得更多,对老百姓来说真的是件大事。后来,部队里的士兵们在领导的指挥下,没日没夜地忙着挖土开渠,傅作义也经常亲自跑过来瞧瞧进度。那时候,条件真是差,环境也很糟糕,但士兵们不怕吃苦,他们心里装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和未来。就凭这股子信念,复兴渠最终被建好了!历史资料显示,从1941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傅作义指挥的部队在黄河后套地区搞水利,成果相当显著。他们挖的大干渠,宽度都在15米以上,加起来总长有1700多里。而那些宽度3米以上的小支渠,更是超过了一万里长。这些水流滋养了老百姓的田地,让农田变得肥沃,还成了大雁和鸳鸯的家园。渠里养的鱼虾,正好满足了海鲜市场的需求。这些密密麻麻的沟渠,真的给大伙儿帮了大忙。所以,后套这个地方,大伙儿都亲切地叫它“塞北的小江南”、“水产粮食的宝地”。傅作义主政时,绥西这块地方的生产可是有了大进步,经济也跟着红火了起来。傅作义在水利建设上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些年他在治水方面的摸索,为后来新中国成立他参与黄河水利建设,积累了十分扎实的基础。

【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部长】在傅作义还是国民党将领的时候,其实他也曾去黄河考察过,也想过治理黄河水患,但是当时刚好赶上了内战,这个计划才被搁置了。直到新中国成立,才重新有了机会。傅作义刚当上水利部长那会儿,挺多人心里头不太乐意,琢磨着他以前可是国民党的大官儿,能管好水利这事儿吗?毛主席知道了大家对傅作义有看法,就挺认真地对大伙儿说:瞧瞧你们中间,谁能露一手,把北平那二十万守军给忽悠出城,让他们乖乖听咱们的,这样一来,咱们人民解放军就能不动一兵一卒,轻轻松松拿下北平,还让这座古城完好无损!毛主席这番讲话,让大家心里的疑问都消散了,大家也就不再继续议论纷纷了。

碰到这种局面,傅作义决定靠实际行动来说话,他心里明白,自己以前的身份有点与众不同,难免会让人对他有些看法。但现在毛主席给了他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他就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实心实意为党和国家效力,把自己的活儿干好。对于其他的事情,他也不想再多惹麻烦。有一天,毛主席和傅作义在天坛公园的花坛边聊起了天。简单问候了几句,毛主席就问傅作义:“在这儿有人对你照顾不周吗?”傅作义赶紧摆手说:“不不不,您没怪罪我,我就已经非常感谢了。”后来,傅作义老老实实跟毛主席说,自己对水利这块儿真是一窍不通,怕干不好这个活儿。毛主席听了,笑着对他说,不懂就学嘛,多跟老百姓打交道,那些专家也都是这么一步步摸爬滚打出来的。傅作义听完之后,认真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说实话,傅作义之所以能后来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全靠周总理对他的细心关照。周总理总共到傅作义家拜访了三次,每次去都能迅速察觉到一些问题,并且很快就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那时候,傅作义住在北京的小酱坊胡同里。有一天,周总理接到邀请,去傅作义家里做客。周总理一到那儿,眼尖地就看到胡同四周布满了严阵以待的士兵。他二话不说,立马让秘书去把士兵们都撤了,给傅作义一个大大的信任票。这次访问,可是周总理头一回来傅作义家里。周总理第二次到访时,半路上碰到一堆建筑材料把路给挡严实了,没办法,他只好下车走路过去。后来,周总理从段清文那儿听说傅作义每天上班都得绕个大远路,他立马就安排人把那些路上的乱七八糟的东西都给清理干净了,而且,还把路一直修到了傅作义的家门口。周总理第三次到访时,发现傅作义已经换了住处。他瞧了瞧那地方,周边环境挺简单,路也走得不太顺畅。于是,周总理直接让人动手,给那儿好好整修了一下。傅作义把这些情况全都看在眼里,并且深深记在了心里。

他深知毛主席和周总理对他特别看重和关怀,因此他心里清楚,唯有努力工作,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创造福祉,别太在意个人的那点小利益,才算不辜负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一片心意。傅作义心里清楚,毛主席对他很放心,特别是他当上水利部长后,毛主席在各个方面给予的帮助,让他心里暖洋洋的。但他心里老有个事儿憋着,就是有个秘密一直没跟毛主席说。1950年的某一天,傅作义在心里反复琢磨后,打算去找毛主席聊聊心里话。傅作义见到毛主席,开口就说有件事情得老实说。毛主席瞧他脸色不太对劲,就问他啥事儿。傅作义先道歉,说自己愿意接受啥惩罚都行。毛主席一听,心里琢磨这事儿估计小不了。还没等他细问,傅作义就自己说了:“主席,其实吧,我手里还攒着不少电台和武器,之前一直没敢跟谁说……现在想着上交国家。”毛主席听完,马上打断了他,说自己拿着也没用,既然在他那儿,干脆就继续用着吧。讲完后,毛主席开怀大笑,那意思明摆着,谁都能看懂。毛主席真是大度,没跟他计较,这让傅作义特别感动。通过这件事,傅作义深切体会到了毛主席的气度和眼光,从那以后,他就一心一意跟着共产党,再也没有动摇过。考虑到他的地位,要是他私下藏着电台和武器,很可能会对共产党不利。但毛主席对他非常信任,这份信任让傅作义找到了新的人生追求和革命理想。

【在一个部任职最长的部长】傅作义在水利部谦虚谨慎,注重实践调查。他告诉身边的同事,要想干好这个工作,光在办公室坐着可不行,要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向群众学习,才能有进步。后来,傅作义真的是说到就做到。上班那会儿,傅作义经常得外出跑业务,不过他每次出门都只带几个随从,他不太乐意身边围着一大堆人。按理说,他可以坐火车上的公务车厢,但他偏偏不愿意,硬是要跟其他同事一样待遇。他还说,要是没软卧,硬座也行,这样还能多跟老百姓拉拉家常,增进感情。傅作义这人真朴素,让人打心底里佩服。他在治水方面的本事,那也是大家伙儿一致好评的。

出差那会儿,他实地走访了黄河、长江这些大河。对这些大江大河的治水计划和政策,他特别上心。每次去开全国水利大会,他都会上台讲讲自己的看法,抛出问题,然后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毛主席写下“务必把淮河治理好”的话后,傅作义就特别留心淮河的事儿,北京的淮河治理会议,他每场都按时到场,还亲自给大伙儿出主意。为了让淮河治理得更到位,他亲自把淮河的主河道都跑了个遍,就想确保啥问题都不出。另外,傅作义干工作时,不光会听手下人的想法,还爱和老百姓打交道。记得有次,傅作义去新疆办公事,他不仅找当地领导聊了聊,还特意去问了问一些少数民族朋友的看法。一发现问题,他就会马上动手去处理。大家都说,“黄河的水,像是从天上流下来,一路狂奔到大海,再也不回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那些干部里,要说谁对黄河知根知底,傅作义肯定算一个。

1957年那会儿,傅作义在山西进行工作考察,没想到心脏病突然犯了,被紧急送到了医院。周总理知道这事后,二话不说,马上从北京调了医生,让他们搭乘专机赶到太原去给傅作义看病。多亏了抢救得及时,傅作义这才没啥大碍,转危为安了。1962年的时候,因为傅作义身体不太好,中央就安排他去广东休息养病。但傅作义硬是要继续工作,中央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从那以后,他每到一个新地方,都会先准备好治心脏病的药,这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傅作义尽管身体不好,但还是硬撑着在岗位上继续干了差不多十年。一直到1972年,他因为身体实在撑不住了,才不得不把水利部部长的工作给辞了。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待就是23年,成了在这个部门里待得最久的部长。

特别要说一下,傅作义曾经把他所有的财产都交给了国家。周总理,好几次都想让他留着,可傅作义就是坚持要给。最后,毛主席说先帮他存着,然后在1971年,又把这些财产还给了傅作义。1974年那会儿,傅作义身体情况很不好,周总理虽然自己也在生病,但还是坚持去看望他。傅作义又跟周总理提了,说想把1971年国家给他的那40万块钱交还回去。他这个想法,妻子刘芸生也是完全赞成。周总理看到傅作义一副坚决的样子,说话也很真诚,于是他就接过了那笔钱,转手就交给了国家。那年4月份,傅作义病得厉害,周总理不顾自己身体也不好,特意去看他。傅作义心里头那个感动,没法说。周总理一见他,就转达了毛主席的话,说傅作义在北平解放那会儿,可是立了大功劳,再次表扬了他的贡献。傅作义听完,眼眶湿润了,嘴角勾起一抹宽慰的笑......1974年4月19号,傅作义在北京离世。这位大佬为新中国的水利水电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如今已画上了句号......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