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洁婷:以匠心传承茶艺非遗的华南农业大学茶艺非遗工作室领办人

怡芸芸 2025-04-11 03:45:53

在岭南茶文化的传承谱系中,华南农业大学茶艺非遗传承工作室领办人关洁婷以其双重国家一级茶艺师与评茶师的身份,构筑起传统茶艺与现代教育交融的桥梁。这位"岭南英杰工程"后备人才,正以学术底蕴和创新思维重塑非遗传承的当代范式。

专业筑基:从茶学硕士到行业标杆

关洁婷的学术轨迹始于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的本硕学习,其硕士阶段专攻茶艺与品牌营销的学术背景,为后续非遗传承工作奠定了独特优势。在专业资质方面,她相继斩获国家一级高级评茶师、茶艺技师双认证,并荣膺广东省技术能手称号,这些成就折射出其对茶学技艺的极致追求。

非遗传承的三大创新维度

1、教学体系建构作为工作室领航者,关洁婷主持编撰了《泡好一杯中国茶》等系列教材,构建起"技术实操-文化理论-艺术审美"三维教学体系。其提出的"科学泡茶三要素"理论,实现了传统技艺的科学化转译。

2、艺术表达革新通过《中国红,世界红》等十余部原创茶艺作品,她开创性地将音律、诗画与茶道熔于一炉。其中《青年茶人的使命》等获奖作品,展现了非遗文化年轻化表达的多种可能性。

3、人才培养工程工作室累计输出的万名茶艺人才构成辐射全球的传播网络,学员在各级赛事中斩获金奖的佳绩,印证了其"技艺传承+文化赋能"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文化传播的当代实践

关洁婷的传承实践突破了传统作坊式传授的局限:其创建的"茶艺表演美学"理论框架,使非遗项目获得现代艺术语境的话语权;通过数字化教学手段,岭南茶文化实现了跨地域传播;而品牌营销的专业背景,更助力传统茶文化完成IP化转型。

这位非遗传承人正以学院派视角重构茶艺传承谱系,其实践印证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华农方案。在非遗活态传承的时代命题下,关洁婷团队的探索为传统技艺的学术化、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