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被俘虏,自述书的最后,提出发展铁甲舰队计划

历史那些精彩事 2025-02-24 14:24:11

李秀成在被俘虏之后,于其自述书的末尾部分,竟然提出了一个极具前瞻性的发展铁甲舰队的计划。其中提到的“飞而复来”号,更是充分展现出李秀成对能够成功建立起一支铁甲舰队的深切渴望之情。要知道,李秀成所构想的这个海军计划,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可是远远领先于曾国藩、左宗棠以及李鸿章等人的相关设想呢。只可惜,李秀成所处的时代环境对他来说实在是太过不利了,尽管他有着如此出色的构想,却也难以将其付诸实践,实在是让人不禁感叹,面对这样的情况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常胜军的首领戈登,曾经在写给他远在伦敦的母亲的家信里提到过这样一番话。他说啊,要是母亲您有机会见到李秀成这个人,那您肯定就会相信,李秀成是具备成功的能力的。在戈登看来,李秀成可以说是那些参与叛乱的人当中最为有能力的一位了。甚至,他觉得清朝的恭亲王,还有那位李抚台也就是李鸿章,这两人和李秀成相比的话,能力方面都是比不上李秀成的呢。

维新派的首领梁启超曾有这样的看法哦,他觉得李秀成此人,在能力方面、眼光的独到程度以及智慧的高深程度上,那可都不是李鸿章能够比得上的呢。要知道,李鸿章在清朝那可是洋务运动中首屈一指的重要人物,在当时的诸多事务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呢。然而即便如此,他却在这些方面还比不上忠王李秀成,从这一点便可以看出,李秀成确实是有着非凡之处的,着实不一般呐。

李秀成有着一套关于海军的计划与理念,在那个时代,他这方面的想法可要比同时代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都更为领先呢。他可不单单是想着去建立一支铁甲舰队就完事了,还打算要学会自己去制造这些铁甲舰。而且,他把反击那些侵略中国的列强当作是最终要达成的目标,从这方方面面来看,真的是非常难能可贵。

大家知道太平军为什么没办法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吗?又为什么会被湘军逆袭成功呢?李秀成可是明确地跟洪秀全讲过其中缘由哦。他说,湘军有着很明显的水师优势呢。在长江沿岸进行作战的时候,太平军在这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要是拿不下江浙地区,就没办法拥有精锐的舰船,这样的话,和湘军作战那是根本赢不了的。

太平天国所拥有的水师,在最初组建的时候呢,主要是以民船作为其构成基础的。这样的水师配置啊,在和湘军那种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水师进行对抗的时候,明显就占不到什么优势,根本就打不赢人家。而且呢,不光是面对湘军水师不行,就算是和“红单船”水师较量,那也是难以取胜的。后来石达开奉命到安庆去督师,他也意识到水师方面的不足,就想着仿照湘军水师的样式来打造自己这边的水师力量。可是呢,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一方面是木材资源存在问题,没办法获取到像湘军水师那样合适的优质木材来建造船只;另一方面,火炮的配备情况也不理想,无论是火炮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和湘军水师有着不小的差距。所以即便石达开有心改进水师,可在这样的条件限制下,这支仿照湘军水师样式打造的队伍依然没办法在野战中和湘军水师抗衡。最后啊,这支水师在鄱阳湖区域遭遇了极为不利的情况,结果就全部被消灭掉了,实在是令人惋惜。

李秀成心里十分清楚“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个道理。他深知,在当时的形势下,如果太平天国没有一支专业化的海军,没有属于自己的铁甲舰队,那么想要实现太平天国的复兴,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呢,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整个华夏大地要想抵御那些西方列强的侵略,要想有力地维护国家的主权以及尊严,那也是做不到的。毕竟在那个时代,海上力量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政权来说,实在是太重要啦,而缺乏专业海军和铁甲舰队的太平天国,在这方面就存在着极大的劣势呢。

李秀成成功夺取了江浙地区,而这一成果为他打造铁甲舰队创造了有利条件。之后呢,李秀成特地派遣了自己的英国友人,也就是呤俐前往上海,目的就是想要试着从当地的英国商人那里获取一些蒸汽民船。不仅如此,李秀成还和洪仁玕一同进行了商议,经过商讨之后,他们确定了一个计划,那就是组建一支拥有20艘蒸汽船的舰队。按照规划,等舰队组建完成后,便要凭借这支舰队西征,朝着上游进发,去消灭湘军的水师力量。

那为什么要从商人手里去要民船呢?这里面是有原因的。当时啊,列强是支持清朝那一方的,在这样的局势下,太平天国想通过正常的途径去购买军舰,那根本就行不通。另外呢,淮军所拥有的舰船是木制的,虽说船上配备的火炮性能还不错,可它的装甲防护方面实在是不怎么样,甚至都比不上西洋的那些民船呢。

在安庆失陷之后,当时的湖北巡抚胡林翼登上了蛇山。就在那山上,他亲眼目睹了一番景象:只见英国的民船从眼前飞驰而去,速度那叫一个快。而这民船快速行驶所掀起的波浪,力量可不小呢,居然都能够把正在进行训练的湘军水师战船给掀翻喽。从这样的场景就能够想象得出来,近代的蒸汽铁甲舰那威力得是多么的强大。

在1862年的夏天,李鸿章所统领的淮军才算是组建完毕,当时其兵力仅仅只有大概6000人左右。那么,这支淮军后来是怎样抵达江苏、上海地区的呢?又是通过何种方式一步步发展并不断壮大起来的呢?这其中啊,有诸多外部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就拿淮军前往江苏、上海的运输方式来说,是由英国的民船负责承担运输任务的。而且啊,淮军在装备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助力,他们配备的是西洋火炮,这些火炮为淮军在作战等方面提供了较强的火力支持。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列强甚至直接参与其中,亲自下场干预相关事宜,对淮军的发展壮大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李秀成在那段时期,一直处于和清军以及英法联军作战的状态当中。在长期的作战经历里呢,他对于西洋武器可以说是有着相当深刻的认识哦。李秀成所率领的部队,那可是大量装备了洋枪呢。这些洋枪的来源,一部分是通过那些所谓的“洋兄弟”进行走私弄来的,还有一部分呢,是在东南亚那边购买到的。而且,他们可不仅仅是依靠这些外来的获取途径哦,还自己尝试着去模仿制造洋枪呢,就是想着尽量能够实现国产化,这样一来呢,就能更好地确保在作战过程中的后勤补给啦,不至于在武器供应这方面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有个叫呤俐的人出来办事,他是个商人呢,办事能力挺强的,手腕也很厉害哦。可即便如此,要想弄到蒸汽民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一直都没能成功呢。直到后来白齐文出现了情况才有了变化。这个白齐文,采取了劫掠的方式去帮忙。他帮着李秀成呢,从上海以及吴淞口那里,居然弄到了两艘半蒸汽船哦,这事儿在当时造成的影响可不小。

有个美国人叫白齐文,他曾经参与过克里米亚战争呢,而且在那场战争的战场上,还成功击败了沙俄军队,也算是有过比较突出的战绩了。到了太平天国战争时期,白齐文在洋枪队(也就是常胜军)里担任第二任首领的职务。不过呢,后来他和李鸿章之间产生了矛盾,再加上饷银也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在这种情况下,他一赌气,干脆就投奔到李秀成那边去了。

话说白齐文来到了苏州,这一趟他可不光是自己来了,还带来了不少东西呢。他带来了数量众多的洋枪、洋炮,这在当时可都是很厉害的武器。而且,还带了数百名欧洲兵一同前来。不过呢,这些还不是全部,他给李秀成准备的礼物中,有一份那可是相当厚重的。这份礼物是什么呢?就是太平天国拥有的第一艘铁甲舰,名字叫做“高桥号”。这“高桥号”铁甲舰对于太平天国来说,可是意义非凡,毕竟是第一艘呢,而这都是白齐文带来送给李秀成的。

有一艘名为高桥号的船,它原本是英国的蒸汽民船哦。这船呢,被李鸿章给租了下来,主要是用来运输淮军的将士,还有武器以及粮饷这些重要物资的,而且它是属于洋枪队的财产呢。后来,那个叫白齐文的人投奔到了李秀成那边,在投奔的时候,他就把高桥号一块儿给带过去了。这高桥号一出现,可让太平军的将士们都大大地开了眼界,他们之前可能都没怎么见过这样的船呢。

李秀成得到高桥号后,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随即做出了一系列安排,先是让谭绍光和高桥号相关的人结为兄弟,以此来增进彼此间的情谊与合作。不仅如此,他还把训练太平天国“洋枪队”的重任交给了白齐文。这“洋枪队”规模可不小,足有2000余人呢。而且,这支经过训练的队伍之后还参与到了和淮军的战斗当中去了。

白齐文这人呢,不止一次前往上海,凭借着他自己所建立起来的一些私人方面的关系,硬是拉来了一群所谓的“洋兄弟”,然后带着这些人跑去参加太平军啦。不过呢,白齐文心里头是想着能够独自率领一支军队的,可李秀成却没答应他这个要求呢。就因为这样,白齐文最后又从太平天国离开了。

白齐文离开了原来所在之处,跑去投奔戈登。之后呢,他被送到上海去“治病”,这么一来,就和常胜军拉开了距离。在上海待着的时候,白齐文心里就反复琢磨,想来想去的,最后觉得还是李秀成、谭绍光这两人特别讲义气。于是,他又主动和李秀成取得了联系,满心希望自己能够再回到原来的地方去呢。

李秀成心里十分高兴,便吩咐让那人早日到苏州这边来。而白齐文呢,他跟李秀成讲,自己当初离开苏州的时候,是把高桥号一并给带走了的。现在呢,他觉得要是再回到苏州去,得准备一份“见面礼”才行。

这里要提到白齐文所说的“见面礼”,它指的是一艘名为“飞而复来”号的蒸汽民船,而且这艘船属于洋枪队的财产哦。把它和高桥号相比的话,就能发现“飞而复来”号有着明显的优势呢。它的规模更大,在技术方面也更加先进,能够装备的火炮数量也更多。另外,“飞而复来”号在当时可是淮军极为重要的运输船呢,船上装载着大量的军用物资呢。

李秀成与白齐文一同商议应对之策,经过商讨后做出了这样的安排:由白齐文带领30名欧洲勇士去发动袭击行动。同时,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还安排了呤俐以及纪王黄金爱率领人手前往接应。如此这般,各方按照既定安排各司其职,以图达成相应目标。

话说那“飞而复来”号居然被人给劫持了,这事儿可把李鸿章气得不轻。他当下就派人去和美国公使那边进行交涉,态度那是相当坚决,明确要求一定要严惩那个叫白齐文的家伙。可谁能想到呢,这白齐文,不但没有因为李鸿章的举动而感到害怕,反而变本加厉。他居然又跑去劫持了“飞龙号”,还亲自上手驾驶着这艘船,就打算朝着苏州那个方向开过去呢。

很可惜,“飞龙号”在行进途中遭到了淮军的截击。当时白齐文孤立无援,力量太过单薄了,根本没办法保住那艘舰船。结果呢,他不但丢了船,自己还被美国方面给送到横滨去了,美其名曰是让他去“度假治病”呢,就这样他远离了中国。可即便如此,白齐文心里依然念念不忘要回到太平天国那边去,始终没有放弃这个念头。

话说天京失陷之后,李世贤便率领部队辗转前往福建作战。在那里,他可是大展身手呢,于漳州、泉州一带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这时候呢,有个叫白齐文的人得知了李世贤在福建的情况。这个白齐文之前也是经历颇多,他一听说李世贤在那边搞得有声有色,就动了心思,赶忙跑去投奔李世贤。可谁能想到呢,他刚到厦门就被人给捉住了。之后,在被送往上海的路途当中,行至兰溪这个地方的时候,竟然发生了意外,不幸溺死在那儿了,就这么结束了他这波折的一生。

李鸿章一心想要击沉“飞而复来”号。为此呢,他可是做了诸多部署。他把淮军水师的主力战船调集过来,好家伙,这战船数量多达百余艘呢。不仅如此,还安排了陆军从旁以炮火进行夹击配合。甚至啊,还得到了英法联军的帮忙助力。就这样经过一番激烈战斗,最终才达成了击沉“飞而复来”号的目标,不过这过程中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足足有十几艘木制战船损毁了呢。

李秀成心里一直有着这样一个想法,那就是建立起一支属于自己这边的铁甲舰队伍。他想着凭借自己那些有着海外关系的洋兄弟的帮忙,弄来一些蒸汽民船,以此作为基础来逐步发展壮大,进而组建起理想中的海军力量。然而,事与愿违,这个愿望最终并没有能够实现。要知道,当时的局势对太平天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那些西方列强明晃晃地站在了清朝那一边,给予清朝各种支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太平天国根本就不具备发展近代海军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比如技术、物资、人才等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是呢,李秀成可没有因为这些重重困难就轻易放弃,他依旧怀揣着那份想要建立海军的执念,一直在努力探寻着哪怕一丝一毫的可能,始终没有停下追逐这个目标的脚步。

在1863年12月的时候,苏州城不幸陷落了。随后,李秀成便回到了南京。回到南京之后,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让城别走”,意思是放弃现有的城池,转移到其他地方去。然而,洪秀全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到了次年7月,湘军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最终成功攻克了南京城。随着南京城的被攻克,曾经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也就此灭亡了。而李秀成呢,在这之后也被俘虏了。

在南京两江总督府停留的那段时间里,李秀成完成了一件颇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写下了长达数万言的自述书。而在这份自述书的行文末尾部分,李秀成还专门向曾国藩提出了一个极具前瞻性的建议,这个建议是关于发展近代海军方面的。他具体阐述了一系列的举措,首先就是要购买军舰,通过购置现成的军舰来快速充实海军装备力量。同时呢,还得强化岸上的炮台,要知道岸上炮台对于海军作战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防御和辅助力量。并且,不能仅仅依赖购买军舰,还得学会仿造西洋军舰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打造出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

李秀成向曾国藩讲述了这样一番看法,他指出中华当时所面临的最为强劲的敌手乃是那些来自海上的列强。这些列强所拥有的装备那可是极为先进的,和当时中华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种形势之下呢,若想要稳稳地保住国家的领土,使其不遭受列强的进一步侵占,那就非得学习借鉴列强的长处不可,也就是要采取“师夷长技”的办法,凭借着学习掌握的西洋技术去克制来自西洋的列强,如此才有可能守护住国土,应对这严峻的局势呢。

在太平天国这个阵营当中,有李秀成、洪仁玕、林绍璋这么几个人。他们可都不是那种目光短浅的人哦,相反,他们的眼光极为长远呢。而且,他们对西洋那边的事务还特别地感兴趣,本想着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好好地利用这些对西洋事务的了解来为太平天国的发展助力一番。只可惜,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实在是太不利了,就好像命运故意和他们作对似的,让他们空有一番抱负和见识,却没办法充分施展出来,真的是生不逢时呐。

李秀成对铁甲舰队的那种渴望程度,是远远超过了他所在的同时代清朝那些有识之士的。就拿清朝近代化的水师来说吧,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那都是在十年之后才组建起来的,而北洋水师的组建时间呢,则是到了八十年代啦。

李秀成提出了组建铁甲舰以强化海防的主张。可有意思的是呢,一直过了10年之后,清朝内部这才出现了关于海防和塞防究竟该侧重哪边的争论。从这时间差上就能看出来,在建设海军这件事儿上,李秀成那可是比清朝要早整整10年呢。而且啊,李秀成的自述书最后是以海军、海防相关的内容来结尾的,从这一点也能充分感受到忠王李秀成看问题的眼光着实是非常长远的,他早早地就意识到了海军、海防的重要性呢。

大家知道吗,李秀成曾经有一个海军梦。可这个梦想要实现起来那可太难了,在十九世纪的时候没能够实现,接着到了二十世纪,依然还是没办法达成。一直等到了二十一世纪,才总算有了那么一丝机会。不过呢,这时候所呈现的可不是他曾经设想的那种铁甲舰队啦,而是变成了远洋混合舰队的形式啦。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