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成跑到寿州,想靠着苗沛霖的军队再次翻身。可没想到,苗沛霖那会儿已经向胜保投降了,他转手就把陈玉成逮住,献给了胜保,算是自己投降的一份“见面礼”。
到了胜保的营地,陈玉成那股子冲劲儿还是一点没变。胜保试着劝他投降,可陈玉成不买账,直接怼了回去,说胜保就是他手下败将,以前被自己收拾得服服帖帖的,胜保听了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快不行的时候,陈玉成讲道:敌军哪儿多,我就往哪儿冲。我这一走,太平天国的大业怕是要丢掉半壁江山了。
说实话,陈玉成这人挺重情重义,朋友一旦有难,他这位英王绝对是挺身而出的那种。想当年李秀成势力还不大的时候,老是被清军追着打,围得团团转,每次都是陈玉成出手相助,帮他解围。
陈玉成这人挺讲义气,但可惜啊,他没得到啥好报。到了安庆那一仗,陈玉成碰上了大麻烦,结果没几个愿意伸手拉他一把,特别是李秀成,那叫一个冷淡。陈玉成那真是走到了绝境。
1853年那会儿,太平军往西边打,一把拿下了安庆,把这儿变成了他们继续往西推进的大本营,还当成了保护首都的重要关卡。就这样,安庆周边整整7年都没啥清军来捣乱,成了太平天国里头最太平的地方。一直到1860年年底,湘军才杀到安庆,围着城开始打。
1857年那会儿,石达开带着自己的人马出去单干了,留下陈玉成来收拾烂摊子。这时候,李秀成还没崭露头角呢,手下兵马也不多,跟八旗兵、湘军、绿营军拼杀的,全都是靠陈玉成一个人扛着。
陈玉成很会练兵,他在安徽拉了一批饿肚子的老百姓,到湖北去跟胡林翼干架。黄梅那一仗,陈玉成带着人打了好几个月,虽说没冲进湖北地界,但愣是练出了一支精兵强将,这成了他的老本行。
天京出了大乱子后,为了跟清军对着干,还有不让哪个将领势力太大,洪秀全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将领们自己去占城,搞了个“分地管理”。陈玉成就占了安庆,那儿成了英王的大本营。
太平天国把都城设在南京后,主要就跟清朝抢长江边上的城市了。武昌、九江、湖口、安庆这几个地方特别重要,就像是挡着湘军往东走的大门。可太平天国自己内部闹矛盾,结果这些城池一个个都被攻破了,陈玉成也急眼了,没了办法。
1857年那会儿,洪秀全对韦昌辉心生不满,连带着也不待见韦俊了,所以他没派兵去救武昌。韦俊一看这形势,为了保存自己的队伍,就带着主力撤出了武昌,跑到皖南、赣北那边继续打仗。
攻下武昌之后,胡林翼接着推进他的“往东打计划”,一路冲到了九江。这时候,林启荣为了保住九江,连着给翼王石达开写了两次信,盼着他能来帮忙,结果却被石达开狠心地拒绝了。
石达开没伸手相助,结果九江被攻陷,一万七千多名将士牺牲,林启荣也被残忍杀害。没过多久,湘军休整了足足半年,而后再次出发往东打,这回他们把目标对准了安庆。
湘军兵分三路去打安庆,陈玉成那会儿正在浦口跟德兴阿较劲呢,还有江北大营的八旗军也在那儿。鲍超和多隆阿一路直扑安庆,李续宾则是冲着庐州去的,打算把太平军的粮仓给端了。
陈玉成搞定浦口战斗后,连夜赶路去了庐州,在三河镇跟李续宾干了一仗,把湘军最厉害的几千人都给打没了,连他们的头号猛将李续宾也牺牲了。
李续宾战死沙场后,湘军受到了重创,鲍超和多隆阿不得不从安庆城下撤军,这样一来,陈玉成首次成功守住了安庆。不过,胡林翼和曾国藩心里憋着股劲儿,誓要拿下安庆,他们肯定不会轻易放弃。
1860年刚开始那会儿,胡林翼又带着队伍往东边去打太湖和潜山。陈玉成自个儿带着兵马去迎战,跟湘军里的精英部队干上了。他厉害得很,一度把鲍超和多隆阿都给围在了里头,那俩湘军将领当时都觉得没希望了。
陈玉成到头来还是得自己硬扛,李秀成那边压根没来支援。胡林翼呢,仗着人多势众,调了金国琛手下的一万多号人,偷偷摸了太平军的后勤线。这样一来,陈玉成前后都有敌人,没办法,只能先顾自己,带着全军撤了。
太湖和潜山的战斗结果显示,陈玉成要是只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挡不住胡林翼和曾国藩的军队往东边打。另外,湘军的水上部队太厉害了,他们紧紧把着长江,导致太平军的粮食运输线老是被切断。
陈玉成一个人解救安庆是不可能的,他得找个帮手,而李秀成就是最好的选择。为了能让李秀成加入安庆的战斗,陈玉成下了不少功夫,还放弃了不少自己的权力,但结果却并不如他所愿。
1860年那会儿,陈玉成和李秀成一块把江南大营给端了,紧接着就往东打,一路拿下苏州、常州、常熟这些大片地方。李秀成心里头想的是独占江浙,就开始排挤陈玉成,结果他们两边的兵老是闹矛盾。
陈玉成为了去救安庆,只好给李秀成让步,他放弃了苏州和常熟,手里就剩个丹阳了,剩下的地盘全归了李秀成和他兄弟李世贤。
太平军往东攻打江浙地区,与此同时,胡林翼和曾国藩率领的湘军直逼安庆,动手围攻那座城。陈玉成跟李秀成说,不如咱们往西打,一块去解围,但李秀成觉得江浙那边局势还不稳,就没答应出兵。
陈玉成没别的法子,只能去找铁哥们洪仁玕,求他出面说和。洪仁玕到了苏州,李秀成看在面子上,勉强答应跟陈玉成一起西征武昌,但实际上并没使上劲儿。
太平军计划去武昌那边,想让湘军撤走,好解安庆之围。陈玉成带着人马从安徽一路打到湖北,占领了黄梅、黄州、蕲州、德安、随州这些地方,他们的先头部队都跑到汉阳城外头了。
胡林翼担任着湖北巡抚的大任,守好武昌这块地儿,那是他的分内之事。曾国藩呢,对武昌可以不那么上心,但胡林翼就得时时刻刻盯着。在攻打安庆的湘军里头,胡林翼的队伍那可是顶梁柱,要是他撤了,曾国藩一个人根本就撑不起来这个场面。
为了守住武昌,胡林翼真的行动了,他调动兵马,叫李续宜和成大吉回来帮忙,还跟鲍超、多隆阿这两位猛将说,要是情况紧急,他们也得回来。这样一来,陈玉成的初步打算就算是实现了。胡林翼心里明白,这是对方用的“围魏救赵”的老法子,但他作为守土之人,责任重大,不得不回来应对。
李秀成把江浙这块地方当成了自己的老窝,他就是不想去帮安庆那边。在他看来,安庆那是陈玉成的地盘,自己跑过去打什么架,万一耽误了攻打江浙的大事可咋整。毕竟这时候,江浙还有好多地方没搞定呢,比如杭州,所以李秀成对往西边打过去的事儿,态度挺冷淡的。
李秀成把最厉害的部队留在了江浙那边,自己带着次一点的队伍往西边打,路上还不断招人,但走得挺慢的。陈玉成等不及了,加上安庆的粮食运输又被湘军给切断了,实在是撑不住了。没办法,陈玉成只能从武昌赶回集贤关,一个人去面对湘军的挑战。
就像之前提到的那样,陈玉成一个人跟湘军的主力硬碰硬,根本赢不了。说白了,陈玉成手底下能打的兵太少,还没有水军来帮忙,补给也是个大问题,根本撑不了太久,只能想办法快点结束战斗。但胡林翼可不给他这个机会,毕竟三河那一仗的教训实在是太惨痛了。
陈玉成手里头就握着一张王牌,那是一千多号“老将”,说白了就是两广那边跟他一起打拼的老哥们儿。到了集贤关那一仗,陈玉成手下猛将刘昌琳,带着这一千多号人,就跟鲍超、成大吉领的一万湘军干上了。这一打就是一个多月,湘军那边伤亡惨重,愣是一步也没往前挪。
哎,倒霉的是,陈玉成偏偏在紧要关头跑到桐城去求援,和洪仁玕、林绍璋一起想办法。刘昌琳呢,只能一个人硬扛。更气人的是,李四福那些将领,不光不伸出援手,还反水投了湘军,从背后给了他一刀。刘昌琳拼死突围,结果还是被湘军给抓了,最后被押到城下,给残忍地处决了。
集贤关打完仗以后,曾国藩在给家里写信时,提到陈玉成挺可怜的,他写:“这回咱们干掉了上千的真匪徒,狗逆那边算是元气大伤了。以前那些说是大胜仗、攻下城池的,都没这次杀的真匪徒多。”
说的是啥呢?陈玉成那帮人,核心力量也就一千多号人。要是这一千多人都打没了,陈玉成就很难再缓过来了。很明显,陈玉成的底子太薄。虽说他是英王,挺能打,但老这么打下去也顶不住啊。湘军那边啥都有,资源多的是,太平军根本比不上。
没了那些精兵强将,咱们该咋办?陈玉成又去找别的盟友求助,让他们在外面灵活行动,把多隆阿和鲍超的部队引开。之后,他就跟着杨辅清一起,直接冲向湘军的营地,跟他们用身体去拼枪林弹雨。
陈玉成在安庆打的最后一仗,赵烈文在他的《能静居日记》里讲得很清楚:太平军们抓着稻草,就往枪炮声里冲,一边往前冲一边还忙着填平壕沟;有的士兵倒下了,队友就把他们拖到旁边,或者直接用他们的身体填沟,接着打仗。
太平军打起仗来不要命,湘军被打得都快顶不住了,连曾国荃都挂了彩。不过呢,湘军的火力实在太猛,一天之内就发射了五十万斤的炮弹,还有二十万发子弹。太平军就算是再勇猛,也挡不住这样的火力,最后还是吃了大亏,伤亡惨重。
安庆城里的太平军,已经好久没粮食吃了,两个多月来,他们老鼠、树皮都吃光了,连刀鞘上的皮都拿来煮了吃。饿到后来,连拿起武器打仗的力气都没了,根本没法配合陈玉成去打湘军。结果,安庆城就这么被攻破了,里面的16000多人全被杀了,湘军还在城里抢了三天三夜。
要守住安庆,陈玉成一边协助李秀成,一边又多次往西边出征,亲自对上胡林翼的主力大军。太湖那一仗就能看出来,陈玉成单打独斗赢不了,得找人帮忙,可大伙儿都不愿意伸手,也就杨辅清还算够意思,其他人都不肯出力。
安庆城里的守军饿得肚子咕咕叫,没了粮食可吃。陈玉成想了很多办法,他多次派船从菱湖那边偷偷运粮进城,可每次都让湘军的水师给拦住了。他又试着找外国人买粮食,想让他们帮忙运进来,曾国荃虽然不敢惹外国人,但湘军手里不缺钱,直接出双倍价钱把粮食都给买走了,这条路也走不通。
陈玉成心里头没底了,可他还是打算拼一把,盼着能有奇迹出现,把里外的通讯给接上,可惜啊,啥用都没有。安庆那场大战,陈玉成真的是豁出去了,虽说最后输了,但他那股子敢打的劲儿,还是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