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湛江军事文化博览园的一艘基洛级潜艇正式开放参观,成为我国展出的最先进的常规潜艇。从1996年引进服役,到如今公开展出,这艘潜艇的服役时长不到30年,这段时间内,中国海军的水下力量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这艘潜艇能够毫无保留的对外展出,更是体现了我们的自信,“过于落后,随便展示”。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现代化建设初具成效,两艘052型驱逐舰和一艘051B型驱逐舰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我国在常规潜艇技术方面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主力潜艇仍旧是仿制苏联R级潜艇的033型潜艇和035型潜艇,这两种柴电潜艇的技术源自上世纪50年代,已经显然落后于时代,基于此,我国在与俄罗斯洽谈引进现代级驱逐舰的同时,也在1992年派出考察团赴俄考察基洛级潜艇,并于1994年正式签署合同,采购两艘基洛877EKM型潜艇。
而如今在湛江展出的这艘潜艇,就是当时购买的最早的两艘基洛877EKM型的其中一艘。这里咱们先介绍一下基洛级潜艇的细分型号,中国一共引进12艘基洛级潜艇,虽然都叫基洛级,但早期型号和后期型号有着天壤之别,说是两型不同的武器也不为过。
早期引进的两艘基洛877EKM型潜艇,是俄罗斯在苏联刚解体之后,在自用的877型潜艇的基础上研制的出口型号,其中E代表“出口”,KM代表“现代化”,主要是在877型潜艇的基础上新增了适应热带气候的设备,实际作战能力并没有明显提升。中国引进的这两艘潜艇分别在1995年和1996年完成交付,如今已经全部退役。
而在1996年,我国又采购了两艘更先进的基洛636型,636型的舰体长度增加至73.8米,满载排水量增至3126吨,主要用于增加隔音基座与减震措施,此外,636型还在舰体外部敷设了新型消音瓦,并采用了七叶片大侧倾螺旋桨,还将转速降低至250转/分钟,大幅减少了空蚀效应带来的噪音,从而进一步提高隐蔽性,经过此升级的基洛级号称“大洋黑洞”,非常难以被发现。
续航力方面,636型换装了476型电池,相较于877型的446型电池,使用寿命由两年增加到五年,还提高了续航能力。此外,636型潜艇还采用了采用LAMA-EKM多功能指挥控制系统和OMNIBOMNIBUS-E指挥管制系统,可以同时处理40-50个目标,提高了信息化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态势感知方面,该型舰搭载了MGK-400EM数字战列声呐和MG-519EM高频主动声纳,636型潜艇能够在复杂海况下保持较高的态势感知能力,同时提高了潜艇的自动化控制水平,降低了人员操作负担。
引进这四艘潜艇后,中国海军对基洛级相当满意,并于2002与俄罗斯续签合同,引进8艘基洛636M型潜艇,这8艘基洛级是636型潜艇的小改型号,可以发射3M-54E“俱乐部”反舰导弹,与这8艘潜艇一同引进的还有俄制3M-54E“俱乐部”反舰导弹,此外,我国还将前两艘636型潜艇也升级到了636M的标准,3M-54E“俱乐部”反舰导弹大幅提升了我国常规潜艇的远程打击能力。而最早的两艘877EKM型潜艇由于过于老旧,无法升级,所以就宣告退役了。
事实上,中国并非基洛级潜艇的唯一买家,目前除中国之外,印度和越南也引进了基洛级潜艇,但中国队基洛级潜艇的运用却要比印度和越南强得多,2000年代后期,中国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基洛级潜艇的维修和升级。反观印度和越南,维修该型潜艇还得依赖俄罗斯,不仅如此,我国还在大修的同时逐步替换了部分俄制部件,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技术超越,例如改进电池技术,解决了基洛级潜艇在热带海域续航能力下降的问题。
基洛级潜艇的引进不仅填补了中国海军的战斗力空白,同时也为国产潜艇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借鉴。早期的039型潜艇因技术瓶颈未能迅速量产,但在基洛级潜艇的影响下,2000年代改良型039A型潜艇开始大规模建造。从这些国产潜艇的外观和技术特征来看,许多关键技术都借鉴了基洛级,例如消声瓦、轮机减震基座、大型阵列声呐等。目前,中国已经发展出更先进039B/C型“元”级潜艇,未来Kilo级潜艇的角色将逐步从主力向辅助和训练用途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我海军的基洛级潜艇还曾经发生过一次著名的险情,在一次任务中,南海舰队的一艘基洛级潜艇372号艇突遇“深海断崖”现象,导致浮力骤减,艇体失去控制并快速下沉。短短一分钟内,潜深增加10米,数分钟后已下沉49米,并开始接近极限耐压深度。
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值更指挥官刘涛果断下令,迅速按照应对预案采取措施,切换至主推进电动机,以提高上升能力,并准备向中主压载水舱吹入高压空气,以提供上浮动力,但收效甚微。随着下沉惯性加剧,艇体因海水巨大压力开始发出异响,风险不断加剧。在最关键的时刻,支队长王红理果断下令向主压载舱吹入高压空气,以紧急排水实现上浮。然而,就在操作实施的同时,第五舱的高压海水管路破裂,导致大量海水喷入,进一步威胁全艇安全。
此时,潜艇已失去推进能力,进水加剧了尾部下沉倾角,全艇人员必须紧紧抓住设备才能站稳。艇上官兵依靠高度熟练的损管操作,在几分钟内封闭所有受损管路,并对主压载舱实施紧急充气排水。最终,在下沉至70.6米后,潜艇止住下降趋势,并逐步恢复上浮,最终成功冲出水面。随后这艘潜艇在初步检查后发现,潜艇的第五舱已经进水,导致主推进电机、空压机等10余台关键设备失效。而且高压空气储量也锐减至50%以下,再次下潜存在较大风险。此外潜艇的主动力系统受损,仅剩经济航行电机可用,最大航速下降至4节,并且无倒车能力。
面对这些不利情况,面对这种状况,372号潜艇本可选择返航或等待支援,但支队长王红理决定在安全可控范围内,尽力自力抢修并继续执行任务。全艇人员在53°C高温90%高湿的环境下进行长时间抢修,最终在3小时内恢复潜航能力,90小时内最大程度修复受损设备。
在任务后续阶段,372号潜艇多次遭遇外国军机和军舰的追踪与围堵。尽管人员已极度疲劳,战舰状况亦未完全恢复,但在指挥员的战术安排下,372号潜艇利用战术机动成功突破封锁,并最终完成任务返回基地。
本次事件能够化险为夷,主要得益于值更指挥官刘涛在掉深初期就果断采取应对措施,未拖延处置时机。同时支队长王红理在关键时刻决定实施全艇高压空气吹除,防止了潜艇进一步下沉至危险深度。不仅如此,第五舱三名人员在极端环境下迅速封闭管路,阻止了海水进一步渗透,为全艇争取了宝贵时间。
目前,我国前两艘基洛级877EKM型潜艇已经宣告退役,其中一艘潜艇正在接受拆解,另外一艘潜艇则已经开放参观,而在中国海军中,039A,以及更多更先进的039B型和039C型常规潜艇正驰骋在大洋深处,组建保卫海疆的海上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