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抗美援朝战争中,有这么一位老英雄的经历格外传奇!
他在飞虎山率领孤军,抵抗美联军主力进攻数日,让老奸巨猾的麦克阿瑟掉进我军包围网;
他在战役紧要关头,神兵天降打出名垂青史的松骨峰阻击战,让斯大林潸然泪下,决心援助中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33da6e8d31f6731902137e5eb52189c.jpg)
范天恩
那么,这位传奇的志愿军老英雄是谁?
彭老总的筹算这位老英雄叫范天恩,时任志愿军38军335团的团长。
他的传奇故事还要从抗美援朝二次战役说起。
1950年,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我军虽出其不意地击败了妄图进犯鸭绿江、侵犯我国边界的美联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b2db1eb509a46a11daf80de0366f911.png)
但主要战果大多为歼灭韩军,美军主力并未受到重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方深刻总结了一次战役的教训。
最终决定在美军尚未彻底察觉战场态势前,以诱敌深入的方式,伺机围歼美军主力。
1950年11月8日,毛主席指示志愿军司令总部,要求他们:
“于东西两线均采取诱敌深入,先歼其侧翼一部,尔后猛烈扩张战果之方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b494623fd362422daf33ec88efc3a7c.jpg)
确立“诱敌深入再行合围,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总体作战方针后,彭老总大胆部署:
全军整体战线后撤,让出一次战役中所获阵地。
以39、40、50和66四个军布置,在正面迎击美联军主力;
以38军和42军埋伏于侧翼,待美联军主力进入我军包围圈后,从侧后方迂回切断其退路。
这是一个极为冒险的围歼战部署。
诚然,一旦美联军主力冒进进入我军的包围网中。
布置在两翼的两个军,便可从德川出发,直插敌军侧后方断绝其归路。
届时,美联军就成了瓮中之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6a2541c82a3d27fb9e8d89464f76101.jpg)
但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并不容易。
因为按照常理,战争获胜方突然撤退,战术意图过于明显,很难使敌军上当。
为此,最好的办法就是,留下一支部队与敌军激战后,作出伤亡惨重而不得不退的假象。
更重要的是,我军全线后撤,布置包围网也需要时间。
因此需要一支断后的部队,来阻滞敌军,为主力部署争取时间。
这样看来,这支留下的部队,能否完成战术目标,就成了决定成败的关键。
几经权衡,彭老总选择了手中最为精锐的王牌部队,来担此重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1151cd569e5366f28ade05e1bc0dddd.jpg)
即,38军112师。
该部的前身,是四野第一师,素来被称作我军“王牌中的王牌”。
而112师选中执行这一任务的,是该师最为精锐的335团。
团长正是范天恩!
诱敌飞虎山1950年11月4日,就在志愿军各部全线后撤时,335团在范天恩的带领下,逆向而行。
他们的目标是,美联军控制下的飞虎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b99d5d6c8ecc887eecabb9899897422.jpg)
飞虎山,处在敌军前线物资汇集之地的价川右侧。
其时刻威胁着价川侧后方和它与大后方顺川之间的公路干线。
当时,负责驻守飞虎山的是韩军部队。
由于他们在一次战役中遭受重创,本就士气低迷。
因而在335团出其不意地袭击下,很快就被击溃。
在控制飞虎山阵地的第一时间,范天恩便亲自率领战士们拿着铁锹开始赶筑工事。
他明白,敌人不会给他们太多准备时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b08c452ea63f5815e4d137156462848.jpg)
果不其然,11月6日美联军便以韩7师为主力,辅以大量美军飞机、坦克和炮群提供火力支援,向飞虎山发动进攻。
战斗打得十分艰苦。
再加上,当时只有飞虎山一处有大战事。
敌军主要的火力都汇集于此。
美军陆空立体炮火的覆盖之下,飞虎山阵地的每一寸土地,都几乎被犁了一遍。
好在范天恩最初率领战士们修筑的壕沟和防御工事,起到作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cc00041637090f15ccf8858d3c97717.jpg)
敌军火力覆盖时,335团的战士们便躲在壕沟之中,有效减少了损失。
此外,身经百战的范天恩,还观察到敌军每次阵地攻防(先用火力覆盖、再用步兵突击)的战术习惯。
并就此,专门布置了前轻后重的兵力部署。
就这样,每当炮火停止敌人冲上来时,总会遭受335团战士的反冲锋。
几次下来,顿时让敌军溃不成军,只能后撤。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f24557b9e78fa7204530862a1db4c76.jpg)
随着进攻一次次被打退,气急败坏的美军,开始出动轰炸机,向志愿军阵地投掷燃烧弹。
他们本以为,凭此能拿下阵地。
显然,其还是低估了志愿军将士的决心和血性!
只见一群志愿军战士从火海中冲出来,不顾一切向敌人发起白刃战。
就这样,在335团英勇阻击下,投入大量火力支援的美联军仍未拿下阵地。
直到11月8日,后撤的志愿军各部,终于完成战略部署,可以“请君入瓮”。
当日夜,335团开始撤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6a05041df5e16bc3282df073fbaf31e.jpg)
为了让美军相信,我们是因为损失惨重而被迫撤退。
范天恩还下令战士们,一路丢弃一些破旧的装备,效仿战国时孙膑以“减灶之法”装出己方溃不成军的假象。
以此来诱使敌人追击。
当麦克阿瑟得知志愿军主动撤退,且一路丢弃军械后。
以为胜利在握的他,笑着向媒体狂妄公布了所谓的“圣诞攻势”。
其扬言,要在圣诞节前解决战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5b81a9c29e16067fbeb18e28cab2657.jpg)
随后,他便下令除美骑1师和土耳其旅留作预备队外,美联军各部全线出击,将战线推至一次战役以前的位置。
在麦克阿瑟开怀大笑时,望着一步步落入包围网的美联军,彭老总也在志司总部,露出了笑容......
穿插三所里就在美联军全线出击,掉入我军口袋阵之时,早已蛰伏在侧翼的38军,终于猛虎下山。
经由军长梁兴初的指挥,38军三个师于11月25日晚,趁夜色向守护美联军侧翼安全的德川进行战术穿插。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c82e4b21f211dcbe6555a018585acbb.jpg)
驻守德川的,正是此前因进攻飞虎山阵地、而被335团重创的韩7师。
面对突然出现的38军,韩7师一天之内就被全歼。
随行的美军顾问,也全部被俘。
拿下德川后,扫清从侧翼迂回障碍的38军,也开始了他们切断美联军退路的计划。
就在此时,德川失守、韩7师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美军指挥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7300e9ca785ba8d3f6ec7b52bfa4ed7.jpg)
结合前线部队遭遇志愿军反击,麦克阿瑟终于反应过来:
自己的主力已经落入志愿军包围圈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下令全军撤退,以免被志愿军包了饺子。
发现敌军要逃的彭老总,也立刻下令38军,立刻赶往美联军撤退必经之地的三所里,一定要在此堵住美2师的南逃之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ca916eded62202ce9fb7ba182dec478.jpg)
得到命令的梁兴初打开地图,随后便将穿插三所里的任务交给了113师。
就这样,还没来得及打扫战场的113师,在11月27日傍晚,便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德川离三所里仅直线距离,便有72.5公里。
再加上一路都是山地。
要在半日之内,完成穿插任务,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113师的师长江潮与全师战士,没有丝毫怨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05b5ec682bfd3b772aa06b6d6bb852e.png)
接到命令的第一时间,他们就举着火把,向目标赶去。
经过14小时的跋涉,113师的先头部队338团终于抵达三所里。
当时,众人仅比美军的先锋部队早了5分钟。
以此上演了14小时强行军140多里的军事神话。
11月28日中午,113师通过暗语,向志司总部传回来抵达三所里的消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27b56146d46dcdfcab833d99bb7754c.jpg)
得知这一好消息的彭老总大喜过望,亲自给113师下达了作战命令:
“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在三所里堵住南逃之敌!”
“给我像钢钉一样钉在那里!”
接到命令的113师,开始在三所里展开惨烈阻击战。
面对狗急跳墙的美联军反扑,113师一次次坚守住了阵地。
但令人悲痛的是,这个代价格外惨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bdfd592c94a00620d979a8a1001ee31.jpg)
更加急迫的,在28日傍晚,志司总部再次发来电报:
命令113师分兵前往三所里附近的龙源里,将此处也堵住。
此时,113师手里只有337和338两个团,身在三所里一线。
兵力可谓捉襟见肘。
危急关头,113师师长江潮经过冷静分析,判断敌军在三所里遇阻后,大概率会转向龙源里方向。
于是,他大胆留下一个营的兵力,继续坚守三所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069738f8e024f89be5c200e2122f9ef.jpg)
其余主力则前往龙源里,实施阻击。
不得不说,江潮的判断很准确。
美军主力,果然转到龙源里突围。
只是当时志愿军面临的是,以不足两个团的兵力,阻击数万敌军。
江潮只好向梁兴初请求支援。
此时的梁兴初得知消息后,打开地图发现,短时间内,龙源里没有可以增援的部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6f135f6a546a4bf902bd3a4c77cb7e2.jpg)
就在他焦急万分之际,一支部队神兵天降改写了战局。
血战松骨峰这支神兵天降的部队,正是此前担任飞虎山阻击任务的335团!
335团在撤退后,随40军后撤休整。
但随着40军开始布置口袋阵,接管了335团的阵地,一时间没有作战任务的范天恩,便带着335团开始了主动归建之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95895d7850b9c7462aaa24c591c8321.jpg)
他们从德川一路追至噶日岭,在这里缴获一部美军电台后,才与师部联系上。
此时的335团离三所里很近。
于是,112师师长杨大易立刻命令范天恩前往龙源里西北侧的松骨峰。
在这里设置阻击阵地,协助113师堵住南逃之敌。
11月30日清晨,范天恩率领的335团,再次先美军先锋部队一步抢占了松骨峰高地。
在主峰旁临近公路的一处无名高地,范天恩派出了1营前往防守。
著名的“松骨峰阻击战”,便发生在这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196ced25dc6f793740760ae84f59f48.jpg)
由于此处是美2师逃生的最后通道,发狂的美军集中了全部的火力,向这块无名高地上倾注。
战至中午,在第一线阻击美军的1营3连,已经伤亡过半。
可美军的攻势却丝毫没有减弱。
3连连长戴如义,在身受重伤后,仍然死战不退。
最终在又一次发动反冲锋时,不幸倒在了阵地上。
指导员杨少成,则率领战士们与美军短兵相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646eea9c821f54fd19d73767105ef2e.jpg)
在惨烈的白刃战中,他身中数创后,拉响了藏在腰间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通过望远镜,看到战士们一个个倒下,范天恩心如刀绞。
但战场的形势,容不得其悲伤。
他忍痛不断指挥着其余部队接替3连的阵地。
整整一天,美军组织的无数次进攻,都被我军打退。
数万敌军生路就此断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74b174abf056dff6e705710558192a5.png)
尤其是号称精锐的美2师,遭受毁灭性的重创。
按照美军自身的战报,美2师至少损失1万人。
而按照日本和韩国方面的信息,美2师最终仅有2成人马,成功突围。
当然这一切,都是我军战士流血牺牲换来的。
始终处在一线的3连百余名战士,最终只有7人幸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9d21bfa6e07b34a63fe4124bbbdb614.jpg)
后来,战地记者魏巍在亲赴前线走访一线战士2个余月后,以3连为原型,写下了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
就连斯大林在看到来自松骨峰的战报后,也不禁潸然泪下。
他被这群战士们的献身精神所折服。
这也让他下定决心,全力支援我国对美作战和国内的工业化建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1f6e55ad827cb5a980bf61e645b57a8.jpg)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苏联方面援助的陆空80多个师的装备,以及随后的“156工程”中,便有335团战士的一份功劳!
结语范天恩虽然只是一名团级干部,但他在二次战役中一头一尾的关键性表现,也让他一战成名。
诱敌麦克阿瑟、神兵天降血战松骨峰,他与335团的事迹终将成为一段不朽的传奇。
在日本人后来编写的朝鲜战史中,范天恩也成了唯一一位以团级干部的身份,入选《朝战名人录》的志愿军人员。
知网
郑顺宏.松骨峰为证:谁是最可爱的人[J].党员文摘,2020(10):7-9.
陈光文.血战三所里 “38军”远名扬[J].知识就是力量,2021(11):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