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团长巧合率部支援,却一战入史册,直接改变斯大林对朝态度

小女公子来也 2024-08-06 03:53:1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抗美援朝战争中,有这么一位老英雄的经历格外传奇!

他在飞虎山率领孤军,抵抗美联军主力进攻数日,让老奸巨猾的麦克阿瑟掉进我军包围网;

他在战役紧要关头,神兵天降打出名垂青史的松骨峰阻击战,让斯大林潸然泪下,决心援助中国。

范天恩

那么,这位传奇的志愿军老英雄是谁?

彭老总的筹算

这位老英雄叫范天恩,时任志愿军38军335团的团长。

他的传奇故事还要从抗美援朝二次战役说起。

1950年,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我军虽出其不意地击败了妄图进犯鸭绿江、侵犯我国边界的美联军。

但主要战果大多为歼灭韩军,美军主力并未受到重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方深刻总结了一次战役的教训。

最终决定在美军尚未彻底察觉战场态势前,以诱敌深入的方式,伺机围歼美军主力。

1950年11月8日,毛主席指示志愿军司令总部,要求他们:

“于东西两线均采取诱敌深入,先歼其侧翼一部,尔后猛烈扩张战果之方针。”

确立“诱敌深入再行合围,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总体作战方针后,彭老总大胆部署:

全军整体战线后撤,让出一次战役中所获阵地。

以39、40、50和66四个军布置,在正面迎击美联军主力;

以38军和42军埋伏于侧翼,待美联军主力进入我军包围圈后,从侧后方迂回切断其退路。

这是一个极为冒险的围歼战部署。

诚然,一旦美联军主力冒进进入我军的包围网中。

布置在两翼的两个军,便可从德川出发,直插敌军侧后方断绝其归路。

届时,美联军就成了瓮中之鳖。

但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并不容易。

因为按照常理,战争获胜方突然撤退,战术意图过于明显,很难使敌军上当。

为此,最好的办法就是,留下一支部队与敌军激战后,作出伤亡惨重而不得不退的假象。

更重要的是,我军全线后撤,布置包围网也需要时间。

因此需要一支断后的部队,来阻滞敌军,为主力部署争取时间。

这样看来,这支留下的部队,能否完成战术目标,就成了决定成败的关键。

几经权衡,彭老总选择了手中最为精锐的王牌部队,来担此重任。

即,38军112师。

该部的前身,是四野第一师,素来被称作我军“王牌中的王牌”。

而112师选中执行这一任务的,是该师最为精锐的335团。

团长正是范天恩!

诱敌飞虎山

1950年11月4日,就在志愿军各部全线后撤时,335团在范天恩的带领下,逆向而行。

他们的目标是,美联军控制下的飞虎山。

飞虎山,处在敌军前线物资汇集之地的价川右侧。

其时刻威胁着价川侧后方和它与大后方顺川之间的公路干线。

当时,负责驻守飞虎山的是韩军部队。

由于他们在一次战役中遭受重创,本就士气低迷。

因而在335团出其不意地袭击下,很快就被击溃。

在控制飞虎山阵地的第一时间,范天恩便亲自率领战士们拿着铁锹开始赶筑工事。

他明白,敌人不会给他们太多准备时间。

果不其然,11月6日美联军便以韩7师为主力,辅以大量美军飞机、坦克和炮群提供火力支援,向飞虎山发动进攻。

战斗打得十分艰苦。

再加上,当时只有飞虎山一处有大战事。

敌军主要的火力都汇集于此。

美军陆空立体炮火的覆盖之下,飞虎山阵地的每一寸土地,都几乎被犁了一遍。

好在范天恩最初率领战士们修筑的壕沟和防御工事,起到作用。

敌军火力覆盖时,335团的战士们便躲在壕沟之中,有效减少了损失。

此外,身经百战的范天恩,还观察到敌军每次阵地攻防(先用火力覆盖、再用步兵突击)的战术习惯。

并就此,专门布置了前轻后重的兵力部署。

就这样,每当炮火停止敌人冲上来时,总会遭受335团战士的反冲锋。

几次下来,顿时让敌军溃不成军,只能后撤。

随着进攻一次次被打退,气急败坏的美军,开始出动轰炸机,向志愿军阵地投掷燃烧弹。

他们本以为,凭此能拿下阵地。

显然,其还是低估了志愿军将士的决心和血性!

只见一群志愿军战士从火海中冲出来,不顾一切向敌人发起白刃战。

就这样,在335团英勇阻击下,投入大量火力支援的美联军仍未拿下阵地。

直到11月8日,后撤的志愿军各部,终于完成战略部署,可以“请君入瓮”。

当日夜,335团开始撤退。

为了让美军相信,我们是因为损失惨重而被迫撤退。

范天恩还下令战士们,一路丢弃一些破旧的装备,效仿战国时孙膑以“减灶之法”装出己方溃不成军的假象。

以此来诱使敌人追击。

当麦克阿瑟得知志愿军主动撤退,且一路丢弃军械后。

以为胜利在握的他,笑着向媒体狂妄公布了所谓的“圣诞攻势”。

其扬言,要在圣诞节前解决战事。

随后,他便下令除美骑1师和土耳其旅留作预备队外,美联军各部全线出击,将战线推至一次战役以前的位置。

在麦克阿瑟开怀大笑时,望着一步步落入包围网的美联军,彭老总也在志司总部,露出了笑容......

穿插三所里

就在美联军全线出击,掉入我军口袋阵之时,早已蛰伏在侧翼的38军,终于猛虎下山。

经由军长梁兴初的指挥,38军三个师于11月25日晚,趁夜色向守护美联军侧翼安全的德川进行战术穿插。

驻守德川的,正是此前因进攻飞虎山阵地、而被335团重创的韩7师。

面对突然出现的38军,韩7师一天之内就被全歼。

随行的美军顾问,也全部被俘。

拿下德川后,扫清从侧翼迂回障碍的38军,也开始了他们切断美联军退路的计划。

就在此时,德川失守、韩7师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美军指挥部。

结合前线部队遭遇志愿军反击,麦克阿瑟终于反应过来:

自己的主力已经落入志愿军包围圈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下令全军撤退,以免被志愿军包了饺子。

发现敌军要逃的彭老总,也立刻下令38军,立刻赶往美联军撤退必经之地的三所里,一定要在此堵住美2师的南逃之路。

得到命令的梁兴初打开地图,随后便将穿插三所里的任务交给了113师。

就这样,还没来得及打扫战场的113师,在11月27日傍晚,便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德川离三所里仅直线距离,便有72.5公里。

再加上一路都是山地。

要在半日之内,完成穿插任务,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113师的师长江潮与全师战士,没有丝毫怨言。

接到命令的第一时间,他们就举着火把,向目标赶去。

经过14小时的跋涉,113师的先头部队338团终于抵达三所里。

当时,众人仅比美军的先锋部队早了5分钟。

以此上演了14小时强行军140多里的军事神话。

11月28日中午,113师通过暗语,向志司总部传回来抵达三所里的消息。

得知这一好消息的彭老总大喜过望,亲自给113师下达了作战命令:

“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在三所里堵住南逃之敌!”

“给我像钢钉一样钉在那里!”

接到命令的113师,开始在三所里展开惨烈阻击战。

面对狗急跳墙的美联军反扑,113师一次次坚守住了阵地。

但令人悲痛的是,这个代价格外惨重。

更加急迫的,在28日傍晚,志司总部再次发来电报:

命令113师分兵前往三所里附近的龙源里,将此处也堵住。

此时,113师手里只有337和338两个团,身在三所里一线。

兵力可谓捉襟见肘。

危急关头,113师师长江潮经过冷静分析,判断敌军在三所里遇阻后,大概率会转向龙源里方向。

于是,他大胆留下一个营的兵力,继续坚守三所里。

其余主力则前往龙源里,实施阻击。

不得不说,江潮的判断很准确。

美军主力,果然转到龙源里突围。

只是当时志愿军面临的是,以不足两个团的兵力,阻击数万敌军。

江潮只好向梁兴初请求支援。

此时的梁兴初得知消息后,打开地图发现,短时间内,龙源里没有可以增援的部队。

就在他焦急万分之际,一支部队神兵天降改写了战局。

血战松骨峰

这支神兵天降的部队,正是此前担任飞虎山阻击任务的335团!

335团在撤退后,随40军后撤休整。

但随着40军开始布置口袋阵,接管了335团的阵地,一时间没有作战任务的范天恩,便带着335团开始了主动归建之路。

他们从德川一路追至噶日岭,在这里缴获一部美军电台后,才与师部联系上。

此时的335团离三所里很近。

于是,112师师长杨大易立刻命令范天恩前往龙源里西北侧的松骨峰。

在这里设置阻击阵地,协助113师堵住南逃之敌。

11月30日清晨,范天恩率领的335团,再次先美军先锋部队一步抢占了松骨峰高地。

在主峰旁临近公路的一处无名高地,范天恩派出了1营前往防守。

著名的“松骨峰阻击战”,便发生在这里。

由于此处是美2师逃生的最后通道,发狂的美军集中了全部的火力,向这块无名高地上倾注。

战至中午,在第一线阻击美军的1营3连,已经伤亡过半。

可美军的攻势却丝毫没有减弱。

3连连长戴如义,在身受重伤后,仍然死战不退。

最终在又一次发动反冲锋时,不幸倒在了阵地上。

指导员杨少成,则率领战士们与美军短兵相接。

在惨烈的白刃战中,他身中数创后,拉响了藏在腰间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通过望远镜,看到战士们一个个倒下,范天恩心如刀绞。

但战场的形势,容不得其悲伤。

他忍痛不断指挥着其余部队接替3连的阵地。

整整一天,美军组织的无数次进攻,都被我军打退。

数万敌军生路就此断绝。

尤其是号称精锐的美2师,遭受毁灭性的重创。

按照美军自身的战报,美2师至少损失1万人。

而按照日本和韩国方面的信息,美2师最终仅有2成人马,成功突围。

当然这一切,都是我军战士流血牺牲换来的。

始终处在一线的3连百余名战士,最终只有7人幸存。

后来,战地记者魏巍在亲赴前线走访一线战士2个余月后,以3连为原型,写下了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

就连斯大林在看到来自松骨峰的战报后,也不禁潸然泪下。

他被这群战士们的献身精神所折服。

这也让他下定决心,全力支援我国对美作战和国内的工业化建设。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苏联方面援助的陆空80多个师的装备,以及随后的“156工程”中,便有335团战士的一份功劳!

结语

范天恩虽然只是一名团级干部,但他在二次战役中一头一尾的关键性表现,也让他一战成名。

诱敌麦克阿瑟、神兵天降血战松骨峰,他与335团的事迹终将成为一段不朽的传奇。

在日本人后来编写的朝鲜战史中,范天恩也成了唯一一位以团级干部的身份,入选《朝战名人录》的志愿军人员。

知网

郑顺宏.松骨峰为证:谁是最可爱的人[J].党员文摘,2020(10):7-9.

陈光文.血战三所里 “38军”远名扬[J].知识就是力量,2021(11):60-6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