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两月前的G20会议上(即2023年9月9日至10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当面责难,让印度总理莫迪颜面尽失。
印方便以专机上搜出违禁品为由,强行滞留特鲁多36小时,做回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dc2cde19cfcac15a871e8335af4616a.jpg)
特鲁多与莫迪
被激怒的特鲁多回国后,立刻纠集西方媒体向印度发出攻击。
没想到,莫迪一点不怂,反而发出“全球通缉令”,剑指藏匿在加拿大的“分裂分子”。
印度、加拿大,这对地理上扯不上关系的国家,为何会陷入激烈外交对抗?
印度与锡克教引发此次印加外交争端的直接导火索,是印度国内积蓄已久的锡克教问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1a55d23febd182104553366cc5093a6.jpg)
众所周知,在17世纪英国人征服南亚次大陆以前,印度不过是一个地理概念,而非民族、国家概念。
因此,这个被殖民者强行捏合在一起的国家,内部极为不稳定。
他们一直存在着许多高度危险的分离主义势力,时刻威胁着现代印度的统一。
而这其中,最让印度中央政府头疼的,便是生存在印度北部地区旁遮普邦的锡克人。
或许是由于旁遮普邦地处南亚次大陆与中亚、西亚的交汇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ed75cf2aac3d7a5f2516f6fd37fe1ab.png)
四战之地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当地锡克人十分骁勇善战。
这与印度其他武力羸弱的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初,英国殖民者仅靠着两万人的远征军,就几乎征服了整个印度。
唯独在面对锡克人时,他们吃了大亏,在前后付出7000余人的伤亡后,才迫使其屈服。
锡克人的反抗,也为自身争取到了价值。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164551e06f570cfc0afea78066eb911.jpg)
在征服整个印度后,无力直接管理大片领土的英国人,采取了“以夷制夷”的方略。
即,让印度人互相管理与制衡。
民风彪悍的锡克人,自然就成了英国人极尽拉拢的对象。
当时,英方不仅给了他们许多自治特权,还逐渐将其培养成自己的海外兵源地。
最重要的是,英国人有意识地将锡克人,作为制衡印度教势力的一枚楔子。
要知道,对于散装的印度而言,唯一占大多数、能将大半个国家整合到一起的共识,就只有印度教。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f659b71d6d88d079e29c43a75405a26.jpg)
当前对印度社会影响深远的“种姓制度”,就是基于印度教的教义诞生并维系至今的。
可锡克人,却有自己独特的锡克教,且教义与印度教格格不入。
例如,印度教是典型的多神教。
而锡克教则是一神教。
印度教宣扬血统论,以种姓制度作为社会运营的基石。
而锡克教则强调社会公平,信奉锄强扶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5cbc8992986661b1964a5e40cd592e0.jpg)
实际上,锡克教的诞生,便是源自锡克人希望反抗剥削压迫严重的印度教,建立一个更为平等的社会的理想与信念。
由于历史、宗教和英国人拱火的原因,印度独立以后,锡克教就与印度教冲突不断。
锡克教高度独立的分裂主义,也让历任印度领导人所头疼。
1982年,印度教信徒与锡克教信徒爆发了史上最为严重的冲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dfb2965c87db9e73ae98e8708099399.jpg)
两年之内,他们就发生了超过2000起流血事件。
为了平息纠纷,印度政府竟然选择“拉偏架”,出动大批军警对锡克人展开武力镇压。
此举直接造成数千锡克人在冲突中丧生。
更为严重的是,时任印度总理的女强人英迪拉甘地,竟然下令炮轰锡克教的圣地——阿姆利则金庙。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260a7d8782f282f74f46593d2b254aa.jpg)
1984年,甘地被两名锡克族保镖刺杀。
同年,为了报复锡克人,国大党发动了对锡克人的种族屠杀,致使数千锡克人丧命。
就在这样的反复仇杀之下,锡克人与印度教结下了血海深仇。
大批锡克人开始逃亡海外策动独立运动。
而他们的流亡地之一,便是加拿大。
流亡在外的锡克人十分团结,又善于经商,且十分能生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85c61249cff5107dbb196db028d8cd4.jpg)
因此,没过多久,他们就在海外颇具实力,很快掀起鼓吹锡克人独立的“卡利斯坦运动”。
2022年,锡克人甚至在加拿大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锡克教独立宣言纪念日”。
这让印度政府大为恼火,莫迪也就此事,多次向加拿大提出抗议。
但由于锡克人在加拿大人口中占了2%,极具选票上的统战价值。
因此,加拿大政府出于大选考虑,将莫迪搪塞而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208e876d61a609ca45c85fa16328d38.jpg)
这就为今年的印加外交冲突,埋下了伏笔。
印度与加拿大的外交争端而直接导致此次印度和加拿大在外交上翻脸的,其实是一起突发事件。
加拿大籍锡克人尼贾尔,在加拿大被人当街刺杀。
而唯一有动机做这件事的,只有印度人。
这个尼贾尔,是卡利斯坦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d61d533963fb2839374f10419bb127b.jpg)
他在西方世界颇具影响力,一直不遗余力地在世界各地宣传锡克人独立建国的主张。
也正因此,其被印度政府视为眼中钉。
2022年,莫迪就曾发出100万卢比的悬赏,对他发出了全球通缉令。
在意外发生后不久,加拿大方面就信誓旦旦地表示:
根据可靠情报,这件刺杀事件的幕后策划者就是印度人。
更重要的是,在加拿大领土上刺杀加拿大公民,显然给了加拿大政府一记耳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bf56858a034b29b3e4d1d86b935542f.jpg)
因此,特鲁多在事发后,就一直谴责印度人的做法,并要求莫迪给出解释。
可印度方面,对此却不屑一顾。
素来以“世界大国”自居的印度,哪里看得上加拿大这种纯粹依仗美国和西方世界荫庇的国家。
因此,对于加拿大的外交抗议,印度要么直接无视,要么直接强硬回怼。
他们丝毫不给这个西方发达国家,一点面子。
这无疑激怒了特鲁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a0b4198f4eb95b3684aaa7484138b53.jpg)
于是,今年9月在印度举行的G20峰会上,他直接质问莫迪,尼贾尔的刺杀事件是怎么回事?
甚至其还当着媒体的面威胁莫迪,表示“希望印度配合加拿大,查明事件的原委”。
加拿大的公然发难,让在此次峰会上春风得意的莫迪,颜面尽失。
这使莫迪与特鲁多在私下的首脑会晤上,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据西方媒体的透露,莫迪当时直接指责加拿大纵容和支持分裂印度的“卡利斯坦运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d6ac9261837f12c50db5353b2fb6987.jpg)
而特鲁多则直接回击,这是加拿大的“言论自由”,并反过来要求莫迪对尼贾尔遇刺案作出解释。
双方的争论十分激烈,以至于在随后的峰会晚宴上,二人拒绝握手,且全程没有互动。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峰会结束特鲁多准备回国时,印度方面宣称其专机上搜出违禁物品,要予以调查。
就这样,堂堂一国领袖的特鲁多被印度人晾在专机上,滞留了36小时,才放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b68c28b2d98bf3540ced11dd64b3b6d.jpg)
印度人的做法,无疑是给了加拿大一记重重的耳光。
回国后的特鲁多,立刻在9月18日召开国会紧急会议。
在会上,他公开表示:
加方有可靠信源,可以证明尼贾尔的遇刺案与印度有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b536e5906e8cd83cd7ddc6f38d1218c.jpg)
特鲁多甚至强硬发言:
印度的这种做法,是对加拿大主权不可接受的侵犯行径。
随后,加拿大便宣布驱逐了一位印度驻加拿大外交官以示抗议。
西方媒体也十分配合地挑起舆论,要求印度方面作出解释。
但令欧美阵营没想到的是,印度方面不仅没有慑于舆论压力而妥协,反而强硬地驱逐了一名加拿大外交官以示回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d0a3ae347521f02a9bd05bcf75a9c36.jpg)
同时,莫迪还颇具挑衅意味地发布了一系列“全球通缉令”。
榜单涉及40多人。
其中对象全是流亡加拿大、活跃于卡利斯坦运动的锡克人。
同时,印度国内媒体,还积极制造舆论声势声援莫迪。
他们甚至公然宣称:“巴基斯坦已经是过去式,印度现在最大的敌人就是加拿大。”
随后,印加两国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攻讦,让世界人民观赏了一出“狗咬狗”的戏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e990475a01c6cd558feeb86bce47a29.jpg)
但令人意外的是,美国在此次印加外交争端中始终一言不发。
其暧昧的态度令人颇为怀疑,此次事件的背后,没有美国人的影子吗?
印加争端中的美国身影当我们复盘整个印加外交争端,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鲜明的分水岭,那便是特鲁多在结束G20回国后开始发难的9月19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fbb4e523f3ede44c6a6cb4fad9e807f.jpg)
在此之前,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对于印加的外交争端,几乎就当做没看见,鲜有发言。
一时间,加拿大陷入了一个相对孤立无援的状态。
而这也是印度敢在“刺杀事件”后,仍对加拿大予以强硬回击的重要因素。
但随着G20的结束,借着特鲁多的开炮,西方舆论开始整齐划一地印度发出批评。
这截然不同的态度和统一的调度,显然有一个极强的背后势力在操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edd54aabfec6d6e26147878982c7c88.jpg)
这只幕后黑手,便是美国。
可以说,所谓印加外交争端,不过是近些年美印合作与博弈的具象化。
在G20峰会以前,美国对印度的行为不管不顾,其实是因为印度当前极具统战价值。
众所周知,从特朗普执政挑起贸易战以来,美国在对中国的封堵打压中,并未占到便宜。
反而随着中国在军事和科技上的不断突破,他们显得有些力有不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4ad7e33dd2ce7643481dce3f9ed608a.jpg)
因此,为了打破这种不利的局面,美国开始积极拉拢盟友共同对抗中国。
日韩、越南、菲律宾......只要和中国关系密切的亚洲国家,美国都有伸出黑手。
自诩南亚大陆霸主的印度,自然也看到了这双手。
近些年,美国对印度极尽拉拢。
军事上,两国已经签署了四项基本军事协议(BECA);
经济上,两国在半导体、关键矿产、高技术以及太空合作等领域签署一系列协议;
政治上,美国更是毫无历史根据,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站台印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0f0faeb0bb2a1c060a2695138240eb9.jpg)
但这一切,随着局势变化出现改变。
在此次G20峰会上,美国联手西方阵营共同向印度施压,要求其停止与俄罗斯的自贸协定谈判。
从而进一步孤立、恶化俄罗斯的外交环境。
同时,欧美还逼迫印度放弃使用煤电,要求其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
此举遭到了莫迪的强烈反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fc83b2c8654a62ed022b5c6ca1bbd36.jpg)
所谓“碳排放权”,本质上就是发展权。
欧美要求印度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本质就是剥夺印度的发展权,是在实际上对其发展进行打压。
不仅如此,在俄乌冲突以后,深陷能源危机的欧洲国家纷纷放弃了原先的“双碳计划(碳达峰和碳中和)”。
英国更是直接宣称放弃2025年的碳达峰计划。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0f46e8ba3452c8011766786bbeb4a1d.jpg)
欧美国家自己违背承诺,却要求印度按计划执行。
如此双标之举,进一步加剧了印度的抵抗心理。
对于印度的态度,欧美阵营十分失望。
英国《卫报》甚至在报道中公然表示:“尽管西方一直将印度视为制衡对抗中国的棋子,但从现实看,印度更愿意作为棋手。”
此话一眼道破了美印之间的根本矛盾所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97832e9367002d9db963bc35ff7c089.jpg)
为了表达对印度“不听话”的不满,美国总统拜登直接在峰会中途便自行离开,跑去越南进行访问。
此举对于印度的警告意味不言而喻。
实际上,美国对于印度,一直是既拉拢又提防打压。
在锡克教复国运动中,加拿大之所以一直作为锡克教的独立运动策源地。
本身就是美国默许和支持的结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67c0c53a37a55f3fce7a578b4435bff.jpg)
美国一直通过培养海外锡克教的势力来威慑、牵制印度。
而此次峰会结束后,特鲁多与西方媒体的集体发难,便是一种对印度“不甘心当棋子”的敲打。
结语为了进一步钳制和影响印度,美国阵营必将利用此次的印加外交争端,持续敲打和施压印度。
而素来以大国自诩的印度,也必然不会就此屈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d2adfa1a48bbbc6bef1d1ead3464997.png)
更为重要的是,这次外交争端中包含着锡克教分离主义。
这一对于印度不可触碰的底线,莫迪不管是为了自身仕途还是印度的国家利益,都不会轻易让步。
欧美舆论的集体发难,和莫迪发布“全球通缉令”的强硬反制只是开始。
美国与印度之间的大国博弈在未来几年,或许会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