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日至4月30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中央第六巡视组对司法部党组进行了专项巡视。
巡视的结果是司法部管理问题较多:特别是对一些单位和党员干部队伍管理松散,有的领导干部违规兼职、档案造假、瞒报个人事项;
这一问题的矛头直指时任司法部政治部主任、党组成员的卢恩光。8个月后的2016年12月16日,中纪委官网发出消息:卢恩光因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调查。
调查的结果触目惊心:因为这位官居副部级的“卢主任”,从年龄到学历,从工作经历到学术论文全是假的,甚至连名字也换过!
换句话说,除了他的性别是真的,档案里其他内容就没有真实的东西,这样一个造假之徒居然当上了司法部主要领导之一,真堪称21世纪以来的奇闻。
那么,卢恩光又是怎样瞒过重重审核和考验,展开他传奇般的“跨界”之旅的呢?
1978年,自称13岁的卢恩光跟着家人从生活了多年的东北回到故乡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高庙王乡(后来乡改镇)刘化育村(因为卢恩光简历造假,我们无法判断他的真实年纪,只知道他大约出生于1960年,比简历上自报的要大5岁)。
刘化育村
那时候,卢恩光的名字还叫做“卢方全”,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在下文中统一使用“卢恩光”这个名字。
阳谷县因为《水浒传》里出了个“打虎英雄”武松而闻名,武松打虎虽然是假的,但这里民风好武却是真的,年轻时的卢恩光学习成绩不咋地,却喜欢习武。
他拜了好几个师傅,整天在家中打拳摔跤,虽然考试排名屡次倒数,拳脚功夫倒是颇为了得,用小说里的常用语形容就是“等闲三五人近不得身”。
行走江湖没啥问题,要想升学就非常棘手了,卢恩光先是在进入高庙王中学读高中,两年之后因为没考上大学,又先后到阳谷二中、阳谷一中“复读”。
一个高中他反反复复念了六七年,虽然最后大学仍未考上,但高中同学倒是认识了不少。
那些年的卢恩光年纪渐长,老师很难管教,三天两头在外面打架斗殴,最后学校也受不了,干脆让他休学回家。
90年代的社会青年
老在家呆着也不是办法,卢恩光不仅卖过假化肥,搞过假饮料,还纠集了一些社会上无所事事的人在周边游手好闲,见到有在修建工程的就上去勒索“保护费”。
因为卢是地头蛇,为人比较凶狠霸道,所以包工头们大多数时候都只能选择破财消灾,就这样,乡里的变电所、银行营业部的建设,都被他强行收过“保护费”。
那时候全国“严打”刚刚结束,国家的法制建设还不健全,卢恩光这样流氓行为竟然没有人管,就是靠着敲诈勒索的勾当,卢恩光攒到了第一桶金。
有了点钱之后,卢恩光觉得这样终究不能长久,万一再来一次“严打”可是要蹲大牢的,他也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一个叫做“快速绘图仪”的专利,跑到高庙王中学跟校长谈,想要成立一家校办工厂。
别看卢恩光是个不学无术的混混,但混社会这一行他是无师自通的,见校长面露难色,他便知道这事情上面没人挑担不行。
随后,卢恩光揣着一大把钞票跑到镇政府、县里教委、财政局打点关系,就算有人对快速绘图仪的实用性提出质疑,也被卢恩光用钞票一一解决。
高庙王镇中学
在阳谷县教委担保下,县财局拨了20万元的扶持资金,卢恩光的“科教仪器厂”就此匆忙上马。
虽然20万块钱在当时的的确确算一笔巨款,但要办工厂找工人、买仪器仍嫌不足,可卢恩光却两手一摊:我没钱了。
钱呢?当然都被他用在送礼行贿上了。
最后他拿出了当地痞流氓时的一招——赊账!从盖厂房的砖块、水泥、沙子到生产绘图仪的机器设备,从招待送礼的酒水到提供伙食的馒头、水饺,全部都是赊来的。
既然是赊,那便没有预算限制,卢恩光为了面子放开手脚大宴宾客,光请客吃饭就花了近十万元。后来村里有人说,知道他出事落马,当年赊的钱仍有一部分没有讨回来。
尽管这个厂子是如期开张投产了,但卢恩光想象中的产品大卖,日进斗金的景象却始终没有出现,就算他成功说服了上面的领导,却说服不了市场和消费者。
说来说去,这个所谓的“快速绘图仪”根本就不好用,和当时通行的教材也不配套。
“快速绘图仪”其实就是圆规尺子量角器的集合
产品不行,卢恩光忽悠的本事却很行,他时不时会掏钱邀请县里教育局、财政局的领导们来厂里参观,人家一边参观,他一边吹嘘。
那时候他常打的一个比方是:“快速绘图仪”跟传统的尺子、圆规、量角器之类的相比,就像火柴取代火镰,会产生巨大的进步意义。
看到轰鸣的机器,忙碌的工人,外行人真的很容易被他这套忽悠,这时候他又会不失时机地说:“厂子现在效益很好,一年的毛利润有7000多万。”
其实利润一分没有,欠债倒是数以百万计,等到领导们表扬一番离开之后,卢恩光又会急急忙忙地让工人把机器关掉,然后每人发个十块二十块让他们回家。
工厂很快就空空荡荡,寂寂无声。
卢恩光日复一日的“忽悠”产生了巨大的效益,阳谷县认为“快速绘图仪”确实是个新产品,就帮他往省里申报了创新科研项目,拿到了300万元的专项财政补贴。
他又拿着补贴证书往银行跑,忽悠农业银行给他发放了500万元的授信额度,这样一来,工厂财政危机问题就算暂时解决了。
眼看着工厂办得“轰轰烈烈”,连高庙王乡的领导都被蒙住了,给了卢恩光一个“科技副乡长”的空壳头衔。
90年代的乡镇干部
而这也是90年代乡镇基层政府的常用办法:如果有个老板在镇里、乡里生意做得特别大,基层政府就会找到他,给他一个类似的虚名。
这样一来,他对乡镇的归属感就会增强,不仅出去谈业务、拉投资赞助倍有面子,而且企业也会在乡里、镇里相对稳定,基层就会有一个长期的税源。
“科技副乡长”既不用上班,也不发工资,纯属一个名片概念,跟“XX公司XX分公司总经理”没啥区别。
但这对卢恩光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因为从那一天开始,他的身份正式转变为“体制内人士”。
随着他成立“山东方舟集团”,头衔又进一步水涨船高,成了“高庙王乡党委副书记”,还成了高庙王乡中学的兼职老师。
一个当年学习成绩垫底的问题学生竟然成了学校的老师,此情此景令人情何以堪!
真正让卢恩光咸鱼翻身的,是他意外获得的一个新专利“双层艺术玻璃容器”,他在这个专利的基础上研发了一款名为“诺亚口杯”的产品。
一个杯子改变了卢恩光的命运
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玻璃杯,但“诺亚口杯”却把“喝水保健”的噱头发挥到了极致,不仅使用了所谓能够显示最佳引用温度的杯盖变色片,还在杯中装了一个“益智保健盒”。
据说,这个“益智保健盒”内装精炼麦饭石、木鱼石及高强度的烯土永磁材料,长期使用能够“增进食欲,促进血脂和胆固醇降解、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方舟集团还拉来所谓的“地质矿产部、山东医科大学及国内外著名营养食品专家”为杯子背书,想要证明杯子的保健效果。
90年代末期正是各种保健产品大行其道的神奇时期,保健品市场的秩序相当混乱,经过精心包装的“诺亚口杯”果然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走红全国。
200多元的售价丝毫没有减轻公众对这个杯子的热情,如果当时有直播带货,它也一定是那个卖脱销的爆款产品。
有知情人士透露,一个杯子连材料带人工和营销广告总共的成本只有20多元,却卖出了10倍的暴利,方舟集团一跃而为年产值过亿的地方明星企业。
卢恩光的方舟集团
有了这样一款全国闻名的产品,卢恩光的胃口也越来越大,通过阳谷县的领导,他又搭上了聊城市乃至于山东省领导的关系。
有了钱之后,卢恩光高明的一点就是上面的关系要搞,下面的关系也不落下。他的方舟集团掏出大笔资金给高庙王乡修了柏油路、水井,每年逢年过节也会给村里老人发放200-500元不等的过节费。
在90年代后期的山东农村,这笔钱属实不算少了。而且,方舟集团还在乡里办了一所“方舟小学”,本村孩子入学学费全免。
有时候,卢恩光还会戴着红领巾到小学里给孩子们讲话“上课”,此情此景真是既神奇又好笑。
当然干公益只是业余的,捞钱捞名才是正经事,在集团董事长任上他花钱买到了“管理学博士”的学位和“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的职称,摇身一变成了科研专家。
那时候的专家可不像现在的“砖家”,名头拿出去确实可以唬人的,卢恩光曾经沾沾自喜地对厂里的干部这样说道:“不说假话干不成大事。你说十句假话,别人信一句你就赚了。”
这时,“卢董”的行骗技术已经炉火纯青了,他最喜欢别人喊他“卢书记”,如果喊他“卢董”反而不开心。
卢恩光(右)参加活动
来厂里参观考察的领导越来越多,卢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当然,更关键的是他撒出去的钱财,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卢恩光于1998年成为阳谷县政协副主席,时年才34岁。
隔了一年,卢恩光又连跳两级升任山东省政协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公司交给他的二哥卢方立打理。
因为根据规定在任干部不得在企业从事兼职,卢恩光辞去了方舟集团董事长、法人代表的职务,但他实质上仍然是公司的控制人。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把名字从“卢方全”改成了听起来高大上一点的“卢恩光”。
科协下属的服务中心是正处级单位,卢恩光成了副处级干部,也不知道是撞了哪门子的大运,此后卢的人生轨迹简直如同天马行空般一发不可收拾。
仅仅从政协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转正没有多久,卢恩光便于2001年3月来到北京寻找新的机会。这次,他拿到的“任务”更离谱:参与《华夏时报》社的筹备工作。
《华夏时报》的背景深厚,它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主办的中央级综合性主流媒体,是个正厅级单位。
《华夏时报》
卢恩光先是花钱搞定了山东省政协办公厅的负责人,然后又从自己的钱财中拿出500万元挂到另外一家企业名上,谎称是他为《华夏时报》拉到的赞助费。
这让残联的领导顿感惊讶:在2001年500万元可是一笔大钱!那时候北京的房价才不到4000块钱一平方,500万元都可以买下一栋楼了。
随后,“立下大功”的卢恩光被任命为华夏时报社社长,行政级别为正厅级。这位“卢社长”的官瘾越来越大,手段却越来越单一。
因为他已经领悟了“升官”的真谛:像他这样没学问、没背景、没资历的“三无”人士,要想升官就得花钱投资。
没过多久,卢恩光故技重施,借着为社里拉到一笔1000万元“赞助”的功劳升任日报社党委书记。
为了伪造自己的专业背景,他花钱找枪手,连续在国内学术大刊发表多篇专业性很强的论文,有的一听标题就知道是高大上的文章:
《我国报业集团的经营环境与经营对策》、《传媒业经管人员的绩效考核》……
这玩笑开大了
当然在报社内部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就是:卢书记也好,卢社长也罢,他根本不懂媒体管理,他在这个位置上就像一尊菩萨,连去拜的人都很少。
这让卢书记感觉很没有面子,于是到2004年年初,他就从《华夏时报》社离开,转到千里之外的四川省遂宁市挂职“锻炼”。
2006年,“锻炼”两年之后回京的卢恩光华丽转身,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隔年又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担任办公厅巡视员兼副主任、劳动监察局巡视员兼副局长。
据部里的同事回忆,卢副局长基本不太在部里出面,主要是来开会,而且他那时候非常和气,见人不论级别高低总是满脸堆笑。
在人社部任上干了没多久,卢恩光又对司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积极学习深造,“考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法学博士后并连续发表两篇重磅论文:《侦查讯问程序改革研究》和《论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完善》。
当然,这些文章都是请人捉刀代写的,其中有一篇文章后来还被查出抄袭,但这对卢恩光的仕途却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橄榄枝加三花,一级警监
2009年,名义上才44岁的卢恩光被调到司法部担任政治部副主任,后兼任人事警务局局长,获得国家一级警监警衔。
卢恩光用钱开路,一路“过关斩将”,先后把阳谷县县委、聊城市市委、山东省政协办公厅、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相关领导“斩”于马下,一个当年的地痞流氓小混混,20多年后却成为了国家司法机关的高级干部。
2015年11月,卢恩光升任司法部政治部主任、党组成员,官至副部级,这是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
由于他为人大方,出手阔绰,司法部里的同事对他的“印象”都很好,以至于巡视组到部里之后听到的都是正面评价。
然而纪检部门调查到的事实是:卢恩光从年龄、入党材料、工作经历、学历、家庭情况等全面造假,长期欺瞒组织;金钱开道,一路拉关系买官和谋取荣誉,累计行贿近1300万元,从一名私营企业主一步步变身为副部级干部,涉嫌严重违法犯罪。
可笑的是,就在被“双规”前一个月卢恩光还在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坚守法治,带头遵守法律和执行法律,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
“五假干部”受审
2018年10月30日,河南省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行贿罪判处卢恩光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