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宗:在位四年,却花一年半时间和臣子争论亲爹是谁

百年战争录 2025-02-17 15:25:59

公元1067年,皇帝赵曙病逝,年仅三十六岁,在位的时间仅四年。短短四年里,这位被称为宋英宗的皇帝,因一场有关父亲身份的争论,耗费了宝贵的一年半,成为历史上一段令人唏嘘的篇章。

赵曙原名赵宗实,是北宋的宗室。因皇帝连失子嗣,最终被宋仁宗选为继子入宫。 仁宗时期,赵曙的进退两难始于自身的出身。赵曙的生父赵允让曾一度被宋真宗选为继承者,但随着宋仁宗的出生,赵允让的地位陷入尴尬,由此产生了赵曙对自己身份的怀疑和不安。当赵曙被选定为皇位继承人时,他对这个决定充满了顾虑。毕竟,父亲曾被选为继子的经历已经让他深知皇位的危险。

公元1063年,宋仁宗驾崩后,赵曙在太监的坚持下勉强登上皇位,但即位后,他陷入了与曹太后的权力角逐中。赵曙在初登帝位时,几乎每件事都需要请示曹太后,这种局面让他感到被束缚。尽管他有心改革、施展抱负,但却处处受到压制。

1064年,曹太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垂帘听政,最终在众大臣的劝说下归政于宋英宗。这一决策并没有拉近二人之间的关系,反而使赵曙对自己的身份认同问题愈加执念。他坚定地希望恢复自己生父赵允让的身份,正式认祖归宗。

这样的提议在朝堂之上引发了激烈争论。以王珪、司马光为首的部分大臣坚决反对,认为赵曙已入宋仁宗一系,就应继续尊奉仁宗为父。此举一旦允许,本质上是对祖宗传承的质疑和颠覆。另一边,以韩琦、欧阳修等人为首的大臣们则支持赵曙,认为作为出继之子,称生父为“皇考”完全合情合理。

这场争论让朝廷上下动荡不安。双方大臣各自引经据典,争执不下,争论过程持续了十八个月之久。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被称为“濮议”。对此,英宗在罹患重病后,几乎无力再插手其他政务,直到曹太后在1066年态度突然大转弯,签押认可了该诏书,称赵允让为“皇考”。

然而当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终于解决时,赵曙已经病入膏肓。为了防止朝廷再次陷入皇位权力交接的漩涡里,几位重臣悉心努力推动赵曙立颍王赵顼为太子,避免权力真空的出现。赵顼继位后成为后来的宋神宗,大力推行改革。而英宗在位时种种政策的推行被延误,最终作罢。

0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