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9年,900多个徭役因延误了行程,当场揭竿而起,发动兵变,随着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到来,中国史上第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此开场了,这便是轰轰烈烈的“大泽乡起义”。
大泽乡起义的开始,是极其震撼人心的,只要一个机会,一个口号,两个领导人,就能让天下的农民起兵抗秦,逆天改命。
不过到了起义的中期,人们却发现事情有点不对劲了。这就好比是两个合伙人在创业,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确是有满腔的热血,朝着共同的梦想前进,然而等事业做大做强之后,内部就开始出现矛盾了。
而大泽乡起义的结局,则是以惨败收尾,两个领导人也都身首异处,吴广的头献给了陈胜,陈胜的头献给了秦朝,令人惋惜。
但问题是,吴广之死真的和陈胜有关吗?为何大业未成,吴广就在途中被杀害了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从整个起义的经过,来分析一下杀死吴广的真正凶手,他到底是谁?
陈胜、吴广的创业史秦二世时,全中国的人口还没有两千万,但先后被征集去修长城、建阿房宫、驻守岭南、造秦始皇陵和其他劳役的平民,合起来就有将近两三百万人,人力财力消耗巨大,致使天下百姓哀怨不断。
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派遣两个军官,将九百个民夫押送到渔阳驻守,同时从这批壮丁中选出了两个身强力壮、办事利索的人当屯长,让他们管理这几百号人。
这两个人,一个名叫陈胜,雇农出身,一个叫吴广,是贫困的农民,两人相识于这次徭役,一见如故,不久后就成了情同手足的挚友。
陈胜年轻的时候,心怀大志,有一次耕田时,他对身边的伙伴们说:“假如将来谁发达了,大家都别忘了对方。”(苟富贵,莫相忘),大伙一听都乐呵了,说:“咱们就是给人耕田的,哪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哎,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远志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根据史记的记载,那年七月,天降大雨,道路堵塞,陈胜一行人眼看到达渔阳的时间将近,都十分急切,不知如何是好。因为按照当时的秦律,凡是征集驻守边地的兵丁,不能按时到达都得砍头。
在这种危急关头,有“鸿鹄之志”的陈胜便想着起兵谋反,于是在当天夜里,他便说服吴广和他一起干一番大事业,吴广答应了。
随后,陈胜以两位被秦二世杀害的人,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招募义士。
吴广则去找人占卜吉凶,并在一块白布上写下“陈胜王”三个字,塞进了入网之鱼的腹中,等徭役们买了这条鱼准备吃的时候,就会发现鱼肚中的布条。这样一来,人们都会将陈胜视为天选之人。
选定了代言人,附加了神鬼属性后,吴广便设计杀了军官,接着来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农民便揭竿而起了。
故事发展到这,我们都能发现,陈胜是一个很有谋略,颇具野心的人。
实际上,根据“睡虎地墓”中的秦律原稿来看,秦律虽然严苛,但不至于到了延期就砍头的地步,而且当时的徭役不好找,不可能因此诛杀九百人。
但陈胜却抓住了这一点,将惩罚往重了说,以此将徭役心中的怒火彻底引爆,然后又暗中立人设,让所有人都心甘情愿追随他。
吴广则是一个有情有义,勇猛刚烈的人,在当时,他敢拿自己的性命做局,以故意逃跑为借口激怒军官,然后奋起夺剑反杀军官,也正因此,戍卒中有很多人都甘愿为他效力。
之后,这支农民起义军的队伍越发庞大,他们一路从大泽乡,打到了战略重地陈县,这是曾经楚国的国都,秦朝之后又将其定为郡治,可见它的地位有多重要。
等成功拿下陈县后,起义军已经拥有六七百辆兵车,一千多骑兵,数万步兵,颇具规模。于是乎,陈胜自立为王,将国号定为“张楚”。
到了这里,陈胜、吴广的创业似乎已经成功了一半。然而,此时距离他们起义才不到三个月,历史常常告诉我们:胜利来的太快,也未必是件好事。
据记载,在吴广率主力军攻打荥阳的时候,由于久攻不下,于是陈胜又派出将领周文领兵十万直奔咸阳。结果,因周文孤军深入,六国贵族又无一人支援,导致形势急转直下。
几个月后,起义军在渑池惨败,数十万秦军发起反击,吴广身边的将领田臧等人见周文大败,荥阳又迟迟未克,便认为让吴广继续领兵,恐怕会大败,于是便假借陈胜的命令,将吴广给杀了。
田臧当时说的是“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
从这段史料来看,杀死吴广的真凶似乎就是田臧,但田臧之后做的一件事,却让吴广之死变得扑朔迷离。
在吴广死后,田臧将其首级献给了陈胜。然而,当陈胜得知自己的合伙人死后,非但没有怪罪田臧,反而是封他为上将:“陈王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陈胜对吴广的死并不意外,或者说杀吴广的指令就是陈胜下达的。
实际上,自从陈胜当了王之后,便开始任用亲信,苛刻监视臣属,妄杀以前的那些故人,导致将士离心,和吴广的关系也不像从前那般融洽,而身边的人又说:“今假王骄,不知兵权”,眼看着吴广越来越骄横,陈胜也就有了诛杀吴广的想法。
而且,即便吴广不骄横,是个“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的好合伙人,武断骄傲的陈胜同样会处死他,因为这就是人性。
最后的结果就是,田臧兵败而死,陈胜在逃亡的路上被车夫庄贾杀害,其首级被庄贾献给了秦军,此时距离大泽乡起义不过六个月的时间。
其实啊,历史上很多农民起义都像陈胜、吴广那样,来时轰轰烈烈,走时悄无声息,因为胜利来的太快,人也很容易迷失方向,一旦欲望占据了上风,就很难在回头了。
这样的道理每个人都懂,但却还是在历史上重复上演着。
“苟富贵,勿相忘”,就是个笑话;“睡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才是真的!
陈胜、黄巢、李闯、洪秀全这种出身草莽又无远见只图一时享乐的造反者难成大器
权利和胜利来的太快了,自己心态变了,何况下属。吴广之死是转折点,处理不好人心就散了。
历史总是重复,套路都一样。太平天国洪秀全与杨秀清。
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笑着哭]
后面的李自成,天平天国,唉
刘邦,朱元璋这样的人才是有才能!虽然文也不行,武也不行?但是懂得识人,懂得用人!有最基本的辨别能力!这些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祈祷]
就是没文化格局小,陈胜吴广张角洪秀全都是这一类人,创业才刚起步呢就急着炒老员工上市分红
取世之道,治世之机,乃波谲云诡,诡道无常!岂能一言道尽!不无中无,不无中有,阴阳相和,五行相生相克,乃天机耳!
股份制难长久
遍地英雄下夕烟
你秘密知道太多了,死去!
陈胜吴广起而不义
农民的历史局限性,吃了没文化的亏,为人处事总是狭隘,不能深谋远虑
所有这一切说明被逼反的农民即使有理想依旧还是个农民,有其认知的局限性。陈胜军事上手中虽有起义军,却无真正意义上的精兵强将,手下多为乌合之众,其政治上幼稚刚愎自用,未能拉拢六国贵族和天下英才为我所用,最糟糕的是战略上不审时度势盲目进攻急于求成,最后导致鸿鹄折翼功亏一篑。
相比之下,刘邦显然眼光深远,知道藏锋逆势
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刘邦,刘备,朱元璋都 主动去收留谋士。刘邦敢破格用20几岁韩信(逃兵)当大将军,刘备三请20几岁的农夫诸葛亮。朱元璋确实运气好,
将相有种!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封侯拜相的!!
苟富贵勿相忘…一句空话
没好处结伙去抢,然后分赃不均,内斗。太平天国也是这样
高瞻远瞩,容人之量,知人善用,自己又要有勇有谋。这样的人还需要有足够的运气才有机会做皇帝。
共患难可以,共富贵不行。
开创了农民起义的先例,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有着里程碑似的意义[点赞][点赞][点赞]
农民的局限性,注定起义终将失败!
现在好多历史证明司马迁的历史不准确,这家伙搞不好就是一个历史小说家。
看来成不成最佳帝王者还是底莽出生之身!!
[呲牙笑]天王进了天京,三年没下炕
一声叹息
哈哈哈!还用问?
都是成不了大事的,创业才刚开始就内讧,这样能搞好公司吗?
收放是关键,自毁长城的人,能做大事吗
一切都是为了钱,那个什么兄弟?三只兄弟?
现在这种情况也是常态,很多开始合伙做生意的,基本上不是分手就是倒闭。
二把手能力很强趁早出去单干,否则一把手的猜忌会要了你的命。朱元璋正是想明白这点才没被郭家干掉
误期900人不死陈胜吴广肯定都得死,当时有这种脑子的人是相当稀有的!
这样的人能成功?大汉何在?
寡人意念
荥
斯巴达克斯&克雷斯
都这玩意儿
主要是没有政治远见 手下又没有拥有军事才能的将领 起义成功后就开始忙着搞登基这些套子 不知道整顿军队布防布控预防接下来的战争 连个像样的谋士也没有就开始窝里斗了
急了点
到了中期两人之间需要分个高下,不然成功了怎么弄
太平天国才是最典型的例子
苟富贵,勿相忘?勿想!
农民的局限性
嘿嘿。。。共患难难抵身边人。。。[呲牙笑]
太平天国 是雏形
两个和尚没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