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凌晨,以色列战机突袭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达赫耶地区,摧毁真主党无人机储存设施。这是自2024年11月黎以停火协议生效以来,以色列首次对贝鲁特实施直接打击。
法国总统马克龙当天紧急表态,称空袭“不可接受且公然违反停火协议”,并计划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通话施压。这场行动不仅撕毁脆弱的地区和平框架,更将中东推向全面冲突的边缘。
卫星图像显示,目标建筑距黎巴嫩总统府仅8公里,周边密布居民区。黎巴嫩红十字会证实,空袭造成12人受伤,其中3人为儿童。以色列国防军声明称,此举是对真主党3月25日跨境火箭弹袭击的“必要回应”,但未提供具体证据。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行动发生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两周。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琳达·托马斯-格林菲尔德表态支持以色列“自卫权”,称“停火协议已被黎巴嫩方面的挑衅打破”。这种偏袒立场与2024年停火谈判期间美国的斡旋姿态形成鲜明对比。
马克龙在空袭后三小时内召开发布会,直言“以色列的行动超越合理自卫范畴”。法国外交部同步宣布,暂停向以色列出口价值3.2亿欧元的侦察设备。作为黎巴嫩前殖民宗主国,法国在黎保有2000名维和部队,其强硬反应折射出欧洲安全焦虑,若黎以战火重燃,地中海难民潮可能激增30%,直接冲击欧盟边境。
黎巴嫩总统米歇尔·奥恩紧急飞抵巴黎,与马克龙商讨应对方案。双方联合声明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但遭美国代表否决。这种大国博弈的僵局,使黎巴嫩陷入2019年经济崩溃以来最严峻危机,本币黎镑对美元黑市汇率已跌破15万比1。
内塔尼亚胡政府此次冒险,与其国内政治危机密切相关。最新民调显示,其支持率因加沙战事僵持跌至29%,司法改革引发的抗议活动持续85天未平息。通过升级黎以冲突转移矛盾,成为维系右翼联盟的无奈选择。
军事层面,以色列正推进“北线防御计划”。以军总参谋长赫齐·哈莱维承认,已在黎以边境部署铁穹系统第10营,并启用新型“大卫弹弓”拦截导弹,专门应对真主党可能发射的精准制导火箭弹。
这种防御升级反而加剧紧张,真主党秘书长纳斯鲁拉警告,将用“新型武器”回应以方挑衅。黎以边境的硝烟可能点燃更广泛战火。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已向叙利亚戈兰高地增派部队,俄军驻赫梅明基地进入二级战备。能源市场对此迅速反应,国际油价单日跳涨4.2%,突破每桶95美元。
全球南方国家面临双重冲击: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预警,若冲突升级可能关闭航道;印度被迫启动战略石油储备,其85%原油依赖中东进口。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当前局势“距离全面战争仅一步之遥”。
当贝鲁特的硝烟逐渐散去,特拉维夫的防空警报再次响起。这场始于无人机的交锋,正演变为检验国际秩序韧性的试金石。中东的和平之舟,能否在霸权博弈的惊涛中稳住航向,世界屏息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