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来看,随着内外部流动性环境的变化,市场正进入攻守转折点,市场风格分化的状态有望得到收敛。外部流动性方面,如果美元指数继续反弹,可能对市场风险偏好形成压制,使得偏防御属性的价值风格表现更好。内资方面,融资资金开始松动,随着年报和一季报的业绩披露期推进,市场风险偏好下降,融资资金可能转向阶段性流出,从而加速市场风格的短期再平衡,带动市场从前期偏小盘、成长、主题的风格向业绩稳健、偏防御属性的方向转换。
主力净流入行业板块前五:银行,手游,游戏,休闲食品,白色家电; 主力净流入概念板块前五:固态电池,IP经济/谷子经济,外贸受益概念,盲盒,知识产权; 主力净流入个股前十:胜宏科技、红宝丽、农业银行、宁德时代、N信凯、岭南股份、美的集团、南方精工、三态股份、工业富联
市场调查机构IDC报告称,全球半导体市场在2024年复苏后,预计2025年将实现稳步增长,AI需求的持续增长和非AI需求的逐步复苏是主要驱动力。预估2025年广义的Foundry 2.0市场(包括晶圆代工、非存储 IDM、OSAT和光罩制造)规模将达2980亿美元,同比增长11%。长期来看,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预计为10%。晶圆代工市场在2025年预计增长18%。台积电凭借其在5nm以下先进节点和CoWoS先进封装技术的优势,预计2025年市场份额将扩大至37%。
育儿补贴制度正在加速落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全国多地积极响应,陆续出台生育补贴政策细则,以灵活多样的支持措施,提振生育意愿、缓解人口压力等。促进生育的相关政策将为母婴产业链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从辅助生殖到产后修复,从婴幼儿食品到健康服务,各细分行业有望从中受益并迎来新一轮增长。
近日大消费赛道有所回暖,汽车、食品饮料、白酒、家用电器、消费电子等板块轮番拉升。当前消费市场“春潮涌动”,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家电销量反弹、线下餐饮排队、部分电影票房创下新高、人工智能(AI)技术加持下的消费电子产品卖到脱销。为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近日重磅出台。其意义在于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如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等,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消费升级。不仅稳定了市场信心,还指出了未来消费增长最具潜力的方向。
近期国际铜市正在演绎飙涨行情,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铜期货价格一度刷新年内新高,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30%,远超同期伦敦现货黄金价格表现。与此同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盘中一度突破10000美元/吨。业内人士表示,近期美国加征进口铜关税预期不断升级,引发COMEX铜期货价格表现持续强于LME铜价。这一溢价也在重塑全球铜贸易格局,部分地区可能面临供应短缺,有望支撑铜价后市进一步上涨。
上证指数是本轮反弹的主心骨,因为主力资金主要是买ETF基金,这些指数基金几乎全部是大盘蓝筹股,所以大盘的走弱表明资金开始不积极了,最值得注意的是外围关税风声小了,护盘力度反而减弱,这说明市场依然只是护盘反弹而不是反转行情,不要过于乐观。随着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的陆续披露,各路机构持股动向浮出水面。Wind数据显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在2024年末持有40只A股。从配置方向来看,化工、电子等行业成为QFII的核心配置。在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和政策进一步支持下,上市公司业绩有望持续提升。
创业板指数始终是“跟随”的走势,并未出现明显的突破,随着高位股监管趋严,连板股数量变少,题材板块保持轮动态势,短线选手其实选股和参与都是很难的,这里仍然要小心指数出现回调,但是之后仍然是新的进场机会。最近3个月共有510家A股上市公司获机构上调2025年盈利预期,上调盈利预期的报告数量合计达到1209份,涉及机构共53家。从上调盈利预期的原因看,发布新品、产能扩张、研发投入提高是机构上调上市公司盈利预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