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全线大跳水!

金道人 2024-11-13 04:41:41

今天,A股迎来调整,全线大跳水。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1.39%,深圳成指跌0.65%,创业板指跌0.07%。

近3800只股票下跌,涨跌幅中位数-1.13%。

市场成交额较昨天放量405亿,保持在25000亿上方。

内资主力疯狂流出,爆卖1826.81亿。

我们在低位布局的医药,今天逆势上涨。

道人之前建仓的医药ETF网格策略,也在盘中高位触发15%的止盈线,顺利收网。

三周赚15%,这波网格做的还是很舒服的。

看消息面,

昨天,GJ出台医保增量政策,支持医保基金预付工作。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医保基金预付有助于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减轻日常运营的现金流压力和坏账风险。

实实在在的利好!

港股今天全线暴跌。

恒生指数大跌2.84%,恒生科技暴跌4.19%。

这轮回调过后,港股距离双倍击球区越来越近了。

这两天很多朋友问道人:

为啥最近港股比A股弱这么多?

核心在于定价权的不同。

不同于A股,港股的定价权一大半都在外资手上。

外资更加务实,投资需要更高的确定性。

最近公布的两份经济数据(CPI和社融),站在当下看其实不尽如人意,但在趋势上有边际改善迹象。

所以A股这边,由于市场预期已经扭转,掌握定价权的资金看到的,更多是未来基本面逐步向好的可能性。

而掌握港股更多定价权的外资,看到的则是当下基本面依旧存在的风险。

这就导致最近港股和A股的表现截然不同。

01

又一个拐点信号出现

昨晚,10月社融数据公布。

M1同比-6.1%,相较9月-7.4%的增速,M1收缩速度放缓,

M2同比+7.5%,相较9月+6.8%的增速,M2加速扩张。

10月社融同比+7.8%,相较9月8.0%的增速,略微下滑。

其中,企业贷款新增1300亿,比去年同期少3863亿,

居民贷款新增1600亿,比去年同期多1946亿。

单看绝对值,这份数据相当一般,甚至是拉胯。

但如果结合趋势和市场预期来看,这可能是后续基本面扭转的一个重要信号。

几个核心亮点:

1、M1跌幅明显收窄

虽然整体经济活力依然偏弱,但跟9月相比有明显改善。

2、M1、M2剪刀差自3月来首次收窄

社会资金从消费投资流向储蓄的趋势出现拐点。

3、新增居民贷款同比增加

居民加杠杆意愿增强,国内消费有望迎来复苏。

加上周末公布的CPI和PPI数据,

说明随着一系列重磅政策落地,国内经济的确在慢慢复苏。

后续如果经济数据持续改善,国内经济基本面反转进一步得到验证,就是未来牛市最核心的支持。

当然了,经济基本面的修复大概率不会一蹴而就,后面出现震荡回调再正常不过,

所以把握好节奏,做好风控就至关重要。

当前的情况是:

政策面已经彻底扭转,

市场预期和情绪也已经彻底扭转,

国内宏观经济基本面终于出现边际改善迹象。

虽然经过9月底那波大涨,市场整体估值并不像9月那时极端低估,

但长期来看,依然有不少优质资产处于历史低估区间。

当下该怎么做?

在座的各位,想必心中自有答案。

02

握紧手里的优质筹码

最近市场轮动很快,多数板块都是涨一天跌一天。

昨天半导体一飞冲天,今天直接被摁在了地上。

昨天医药萎靡不振,今天顶住大盘跳水压力,逆势上涨。

早期市场反转走牛的过程,本质上是情绪面、消息面、政策面共振下各类资产估值修复的过程。

只要市场成交量在,

只要你是低估的,

只要你的基本面有支撑,

迟早都会轮到你。

很多人想得很美:

昨天高位卖出半导体,再转到医药,两份钱全赚到。

然而现实往往是,

昨天追高半导体,今天割肉又追高了医药,两头挨打。

所以,在市场反转初期,最重要的是不要乱动,拿好手里的优质便宜筹码,静待风来。

而越到市场反转后期,股价表现就越依赖于业绩增速。

很多人总是不明白,

为啥19—20年的医药半导体涨那么猛?

为啥20—21年的新能源涨那么猛?

为啥19—21年,极度低估、分红稳健的银行股却拉跨至极?

以上问题,看过他们各自的业绩增速,自然就会明白。

19—20年,半导体、医药业绩增速大爆发,持续超越市场预期。

21年,新能源短暂调整后,业绩增速迎来核弹级爆发,

而银行虽然业绩一直增长,但增速始终不温不火。

业绩增速爆发的前提是什么?

1、行业周期处于底部区间或者早期萌芽期

2、增量市场空间极大,能够承载起未来2—3年指数级别的业绩涨幅

3、有政策支持(这一点在A股很重要)

回到股市,股价想要持续暴涨。

除了持续爆炸的业绩增速,还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市场预期。

而资本市场有一个非常刻板的惯性思维:

如果一个行业的业绩增速突然爆发,尤其是处于发展早期或刚进入上行周期,

市场会认为这种高增长能一直保持下去。

但客观而言,大多数行业的业绩增速都是一条S型曲线。

早期增速越来越快,不断刷新市场预期,

后期增速越来越慢,一次次地不及市场预期。

在增速越来越快的早期,股价往往会超额上涨,

而后期业绩增速还没触顶时,仅仅是出现了下滑迹象,股价就会提前下跌。

体现在市场上,就是很多匪夷所思的高估和炸裂的回调。

所以在21年,我们能见到69倍PE的茅台,

以及181倍PE的药明康德。

反观最近两年,以茅台为首的大蓝筹,

明明业绩还在增长,股价却一直跌跌不休。

本质上,是它的业绩增速,已经匹配不上市场预期了。

最后,分享一下今日操作:

1、投资组合操作

港股组合——进击的紫荆花,发车2份。

总共100份资金,这次发车买入2份,累计买入73份。

2、ETF网格操作

止盈医药ETF条件单。

4 阅读:2338
评论列表

金道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