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在《三国志》中如此夸赞刘备,为什么对孙权、曹操都不屑一顾

小金的历史 2023-05-14 11:18:13

《三国志》是一部“流量”极高的历史书籍,在《二十四史》之中流传至今,更是成为了《三国演义》、游戏、影视等众多历史故事的重要题材,而陈寿更是因为这一部作品而跻身于历史名人之列。

一部好的历史著作,而且还是由著名学者撰写,自然不可能只是平铺直叙地堆砌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必须要有“阅读欲”十足的故事。《三国志》对于魏蜀吴三大王朝的“一号人物”,陈寿更是将曹操,关羽,孙权的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三国志》为西晋历史学家陈寿所写的二十四史中的一部。

褒贬不一的曹操

陈寿在《魏书·武帝纪》中对曹操的描述是:“汉之末年,群雄并起,袁绍虎霸四州,势不可挡。太祖运筹帷幄,以征伐天下,以申商之法力,以韩白之奇计,以文臣之才,以己之力,以人之智,以物服人,以物易物,以物喜,以物悲,以德服人,最后掌握了大权,以其智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甚至可以说是超凡脱俗”。

这句话看似是在恭维曹操,但显然是在说另一句话。申不害、商鞅等都是“法家”中的佼佼者,他们最爱用的就是严厉的刑罚,而白起坑杀长平数十万赵国战俘,亦是对曹孟德的“内涵”,他是个铁石心肠,残暴成性,甚至曾屠过一座城。另外,后来的商鞅,韩信,白起等人也因“以下犯上”而被皇帝处死,或自尽而死,也同样暗示着曹操的“篡汉”之举。更有趣的是,曹操原本只是一个魏王,但是曹丕建立魏后,曹丕封他为开国元勋,册封他为“武”,而陈寿则是以“本纪”为标准,与韩信、商鞅等“将相”相提并论,很显然,陈寿并没有将曹操当做“皇帝”来看待,而是将他当做了一位“治国之才”。

曹操,魏武帝,155-220

被人敬仰的刘备

至于刘备,他的描述和《蜀书·先主传》一样,只有一个“传”字,但是,他的描述中,却写着:“仁义仁慈,识人以才,有祖宗风范,有豪杰之才。”而诸葛亮将国家托付给他,他的心却无贰,诚君臣之义,是古往今来最好的典范。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故而根基狭窄。但若屈从于人,则不能使人屈从,亦或使人畏惧,而不是为了争得利益,而是为了避免伤害。”不同于之前对于曹操的评价,这一次却是真心实意地称赞,并且将其与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相提并论。刘备的成就显然无法与他的先祖刘邦相提并论,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陈寿对刘备的钦佩之情。

 

孙权,“瞧不上眼”

在这些人之中,孙权是最可怜的一个,他用的是《孙权传》,而不是“吴主”这个称呼,陈寿说:“孙权忍辱负重,任才尚善,有‘践之奇英,乃人之英雄’之说。所以才能独善其身,成就大业。但生性多疑,嗜杀成性,到了晚年,更是愈演愈烈。至于诬蔑嵇行,贬低胤嗣,那是对孙谋、对燕翼子的亵渎吗?后来叶陵迟,才有了亡国之祸,这也是原因之一。这一篇,仅仅略过了孙权的长处,但却将孙权的性格,处事,行为,都数落了一通,认为滥杀无辜。再加上与孙权相似的“勾践”,同样以杀人如麻,如此明目张胆的描写,不难听出陈寿心中对孙权有多么的憎恨。

 

陈寿(公元233-297),字承祚,是一位西晋的历史学家。

首先就是陈寿的身世与心态

陈寿在蜀汉任职较久,曾任金门侍郎和监察御史台两个重要职务。他为人刚正不阿,遭到了当朝宦官黄皓欺压。在蜀汉覆灭之后,陈寿虽然在金代任职,做了御史,做了太子中庶子等职务,但是他的蜀汉情结还是很重的,像很多蜀汉的“遗老遗少”那样,他对蜀汉的缔造者刘备还是很尊敬的,这一点从《三国志》里就能够看得出来。陈寿的看法与立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后人奉蜀汉为“正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而蜀汉虽然将曹操当成了最大的对手,虽然曹操的“黑料槽点”很多,但是蜀汉方面却是十分看重曹操的实力与长处。像是刘备,他一直都在夸奖自己的才能,诸葛亮也曾经夸奖过曹操,说他的智慧远超常人,他的指挥能力,堪比孙、吴。所以,作为蜀汉臣子的陈寿,或许也难免会被当时的气氛所影响,对于曹操的优点与不足也会更加的客观。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

而在曹操的评估之中,孙权所领导的东吴,纵然是蜀汉的“盟友”,但是刘备、关羽、张飞等人都与孙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蜀汉帝国对于东吴的仇恨甚至比曹魏更加地深。相比于曹操的强大,蜀汉却是更加看不起东吴。所以,在《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在孙权提亲时,还用一句“虎女儿怎能嫁犬子”的“戏说”来形容,其实也是很贴切的。如此一来,陈寿自然是毫不犹豫的将孙权的事情说了出来,而东吴已经被金国给灭了,陈寿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后汉书》为一本记述东汉时期的史籍

自然,因为他们的历史以自己的主观修改为主导,所以书写的自由比较大,难免会夹带一些自己的喜好与情绪,以及“三观认知”。到了隋代,这一制度就变成了一种由朝廷主导的群修制度,皇帝任命一位德高望重、才华横溢的大官为总编,将当时最优秀的文人聚集在一起,共同修书,唐太宗时代,魏征主持《隋史》的修撰工作。宋神宗年间,以司马光为首,对《资治通鉴》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修改。

这种群体校勘的历史著作一般都是考据严谨,相对客观,但也存在着较少的主观情感,其“趣味性”显然是“不足”的。所以,如《史记》与《三国志》这样的个体编纂,与后人共同编纂的历史著作,其文体特征有较大差别是不难理解的。

0 阅读:100
评论列表
  • 2023-05-30 12:16

    孙权可以喷,确实是小人

    小金的历史 回复: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