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让:萧太后对他青睐有加,作为一个汉族人,他成为辽国最有权力的男人

诉与山鬼说 2023-06-03 18:15:25

宋真宗景德元年,辽人出兵于北宋境内,先后攻克遂城和定州,并将云州监察使王继忠生擒。当时,整个北宋王朝都陷入了恐慌之中,以王钦若为首的一群官员更是在极力建议宋真宗将国都移到升州,以及益州——即现在江苏南京,四川成都。好在,在寇准等人的努力下,宋真宗最终还是答应了亲自出马。

而这一战的结果,也是众所周知的,就是辽与北宋之间,达成了一种叫做“澶渊之盟”的协议,两个国家结为友邦,而宋则每年都要给辽上交一笔钱,以示和解。而负责这大军队的,则是一名汉人,也就是齐国王的韩德让,此时的他,已经成为了辽国的宰相。

韩德让在后晋朝天福六年出生于蓟州玉田县,即现在河北省唐山市的玉田县。其太爷爷韩融,原为唐代蓟州司马,在唐代末期,契丹入侵蓟州时,韩融的儿子韩知古,当时只有六岁,却被契丹将军耶律欲稳活捉。再往后,耶律欲稳的妹妹述律平与迭剌部落首领阿保机联姻,而韩知古则以下人身份“陪嫁”。

韩知古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他想要被约瑟夫选中,以求大展宏图。不过,此刻的阿保机已经无暇顾及一个不知名的奴隶。心灰意冷之下,韩知古选择了逃亡,成为了一名雇工,并生下好几个孩子,老三就是韩匡嗣。韩匡嗣因其高超的医术而能入宫给述律平看病,并被他当作自己的亲侄子看待。

韩匡嗣经常在皇宫里当差有机会接近耶律阿保机,他也趁机把自己的父亲韩知古引荐给了耶律阿保机。耶律阿保机与韩知古一番交流后,发现了他的才华,决定将他收为己用。最后,韩知古官升到了中书,而韩匡嗣则是辽景宗时期的被封为燕王,去世后,他被追封为尚书令,尚父。我们要说的主角韩德让,就是韩匡嗣的四儿子。

韩德让家世显贵,于辽景宗保宁二年因受恩惠而入了仕途,起初在皇宫里任职。之后,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爬,从司徒,到大柱国,再到太尉,右金吾卫上将军等要职,被赐爵昌黎郡开国公。此外,韩匡嗣在上京和南京都任留守,韩德让一直追随着他的父亲,辅佐他处理军政方面的事情。

乾亨四年,辽景宗去世,将皇位交给了十二岁的大儿子耶律隆绪,韩德让这时已经是南院枢密使,成了太后的左膀右臂。考虑到新君刚刚登基,政局风雨飘摇,韩德让提议将所有大臣都各自返回封地,然后下令不要再聚集在一起,等待时机将军权全部夺过来。在他的帮助下,耶律隆绪成功登上了皇位,萧绰更是在朝堂上独当一面。

宋太宗在雍熙之战中,韩德让随萧绰一同参战,

击败了宋军,被封洛京留守,河南尹,并被册封为“楚国公”。两年之后,韩德让跟随耶律隆绪率军南征,虽然被李继隆打败了,但他还是被封为楚国王。统和十七年,韩德让出任北院枢密使,执掌整个辽国的南北枢密院的大权。而韩德让,也在这一年,被提拔为宰相,被册封为齐国王,成为了辽国最有权势的男人。

两年之后,韩德让被封名德昌,又在统和二十二年,追随萧太后与辽圣宗一起出兵南方,迫使辽与北宋签下澶渊之约。韩德让凭借着这份功劳,被赐为国姓耶律,也就意味着契丹王室已经正式承认了他这个汉人。萧太后在统和二十七年病逝,第二年辽圣宗给韩德赐名隆运,以示对他的尊重。

辽圣宗率军出兵高丽,韩德让随行,不过,在返回朝的路上,他得了一场大病。不久后,他就病逝了,终年七十一,辽圣宗为此罢朝,赐其长眠于辽景宗乾墓之侧。此外,韩德让也得到了一个“文忠”的封号,和苏轼,欧阳修,张居正,李鸿章齐名。

总而言之,韩德让为辽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功不可没。固然,他早期之所以受到重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老爹韩匡嗣,但后来萧太后和辽圣宗都对他另眼相看,更是证明了他出色的才能和手段。在政策方面,他协助辽圣宗稳定了局面,提拔了一批能人异士;在财政方面,他鼓励生产,减免税收;在军事方面,他曾屡次战胜宋朝,是一位全能的天才。韩德让虽然是个汉人,但他尽心尽力,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并没有滥用职权,所以他是配的上的。

4 阅读:5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