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宝宝饮食保卫战:别用这些“危险美食”投喂孩子

观云脑 2025-01-23 12:30:51

春节假期马上就要到啦。对于宝宝而言,春节就像是一个隐藏着诸多危险的地方,只要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遭遇危险哦。

先别提像烟花爆竹这种难以预料的危险,单说那些像小山一样堆得满满的零食,还有“熊”亲戚们毫无忌惮地塞给宝宝的各种花式食物,这里面可都是充满了危险的“陷阱”呢。

今天呢,我就和大家一起来梳理一下这些「食物杀手」,愿宝宝们都能在平安的状态下开心地过新年呀。

酒水饮料类

春节的饭桌上,总是少不了大鱼大肉这些油腻的食物,当然,各种酒水也是从不缺席。大人们相互敬酒,酒杯碰得叮当作响,你来我往,似乎在一场酒的盛宴中寻找乐趣。

妈妈们虽然并不希望孩子接触酒水,但在那种人情世故的氛围下,通常也不会强行阻拦,只要家里人能把握好度,不会让孩子喝得太多,也就勉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可就是有一些不长眼的“熊亲戚”,总是把逗弄孩子当成一种乐趣,自己喝着酒,还非要去逗孩子。他们对什么筷子沾酒呀,可乐兑红酒之类的把戏乐此不疲。看到孩子喝了酒之后那副滑稽的模样,他们在那哈哈大笑,却不知道妈妈们心里有多愤怒,都恨不得冲上去理论一番。

这些“熊亲戚”根本不懂得看别人的脸色,好声好气地劝说他们,他们却不知羞耻地继续胡来;要是你严肃地翻脸拒绝,他们还会嘲笑你“太矫情”。他们完全不关心那些被他们逗酒逗成功的孩子最后会变成什么样。想想就让人胆寒,广西有个2岁的小思,就因为被逗喝了1两米酒就酒精中毒了,大脑受到严重损伤,现在变得痴呆呆的,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四川也有个2岁的小朋友,被逗喝2两白酒后,最后抢救无效,小小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

这样的悲剧就像昨天刚发生的一样,清晰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即便如此,还是有大量的“熊亲戚”热衷于逗孩子喝酒,更可气的是,有些人还会故意背着家长这么做。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脏的发育和代谢功能还不够完善,对乙醇的耐受和分解能力都比较差。哪怕是酒精度数比较低的酒,在孩子体内也容易堆积,从而导致中毒。要是喝得太多,还可能会出现昏迷等严重的症状。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喝酒的伤害就更大了,严重的话会影响到大脑的发育。

除了各类酒绝对不能给孩子喝之外,像咖啡、各种各样的茶水、可乐等碳酸饮料、含有中药成分的饮料、还有含有大量添加剂、香精、甜味剂的优酸乳类饮料,对孩子的健康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东西也都不适合孩子接触。

坚果、果冻、软糖等易卡易噎食品

春节快要到了,不少家长都给自家孩子准备了各种各样美味的零食。在众多零食当中,瓜子、腰果、开心果、花生等坚果类食物,因为富含营养,所以特别受到家长们的喜爱。然而,家长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看似平常的坚果,实际上很有可能成为威胁孩子安全的“杀手”。

特别是对于孩子们而言,在食用坚果类零食的时候,很容易遭遇危险。

坚果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千万不要给3岁以下的宝宝食用哦。有不少粗心的成年人会想,宝宝都已经长牙了,而且也能咬东西了,那应该可以吃坚果了吧。

可事实并非如此。3岁以下的小宝宝,他们的牙齿虽然已经萌出,但是还不足以把坚果嚼碎。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吞咽反射还没有发育完全。这就意味着,即使宝宝能够咬动坚果,也没办法把坚果充分嚼碎,那些较大的颗粒就很容易卡在气管里。

一旦气管被堵塞,如果抢救不及时或者方法不当,短短几分钟之内,就可能导致孩子失去生命。每年因为食用坚果而发生意外的孩子数量可不少呢。

除了坚果之外,那些色彩缤纷、口感香甜滑爽的果冻、布丁和软糖,孩子在食用的时候同样极易发生意外。

并且,果冻、布丁、软糖里面包含多种添加剂,宝宝长期食用的话,可能会导致反应变得迟钝,智力也会下降,所以还是不要让宝宝吃比较好。

大家在果冻的包装上应该能看到提示,3岁以下的孩子是不适合食用的。

倘若孩子吃这些食物的时候被卡住或者噎住了,家长首先一定不能惊慌,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及时进行急救。现在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并熟悉一下海姆立克急救法吧。爸爸妈妈们可以用家里的人偶娃娃练习一下这个急救法,在紧急时刻,这可是能救人一命、扭转局势的重要方法呢!

另外,在给孩子做急救的同时,家长要拨打120急救电话。不管孩子最后是否把异物吐出来了,最好都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

含有寄生虫的生冷食品

这几年,醉虾、醉蟹、生鱼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些生冷食物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卫生状况堪忧,里面含有大量的病菌,仅仅在调料里蘸一下,几乎起不到什么杀菌的作用。

大人吃这些东西可能还勉强可以,但是孩子的消化道非常娇嫩脆弱,千万不要轻易让孩子尝试,否则很容易引发腹泻、胃肠感冒等症状。此外,很多生的鱼或者没有煮熟的鱼(特别是淡水鱼)、半熟的牛肉、生虾蟹以及蛙类身体里可能藏有大量的寄生虫,这些寄生虫隐藏在里面,一旦被食用者吃进肚子里,就会在人体内寄生。

因为喜欢吃生食而导致全身长满寄生虫的例子有很多。成人就算了,儿童要是感染了寄生虫,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对生长和智力发育产生影响。

除了生鱼片之外,还有一些水养食材,像是莲藕、荸荠、菱角之类的,也含有寄生虫,尽量不要给孩子吃。如果孩子实在很喜欢吃,那一定要记得先把这些食材煮熟透之后再给孩子吃。

白果、蜂蜜等含毒性食品

还有一类不易察觉的食物杀手,这类食物成年人食用或者少量食用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小宝宝来说,却是致命的危险,有时候很少的量就可能给宝宝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白果和蜂蜜了。白果又被称为银杏果,是有一定毒性的,一般绿色的胚部毒性最强。不过它的营养价值比较高,所以深受很多爷爷奶奶的喜爱。

如果家里有老人吃白果,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提前跟爷爷奶奶说清楚,千万不能让孩子吃白果,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吃。在医药界看来,儿童生吃几颗白果就可能引起中毒,5岁以下的幼儿应该禁止食用白果。家里的老人也不适合长期吃白果,并且一定要把芯去掉炒熟之后再吃,因为生白果的毒性要比熟白果大得多。

蜂蜜和白果一样,也很受老人喜爱。但是蜂蜜在酿造、运输以及储存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肉毒乳杆菌的污染。

婴儿的抵抗力比较弱,食用了被肉毒乳杆菌污染的蜂蜜后,这种细菌就会在肠道里繁殖,然后产生毒素。而婴儿肝脏的解毒功能较差,所以容易引发肉毒乳杆菌性食物中毒。

食用蜂蜜中毒的婴儿会出现迟缓性瘫痪、哭声微弱、吸奶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6个月以下的婴儿更容易感染这种疾病。

中毒症状通常会在吃完蜂蜜或者含有蜂蜜的食品后的8 - 36小时出现,常见的症状包括便秘、疲倦、食欲减退等。世界卫生组织建议,1岁以下的宝宝不适合食用蜂蜜。

年糕、元宵等难消化食品

在很多地方,过年都有吃年糕、元宵或者汤圆的习俗。

年糕和汤圆有个特点,它们质地黏糯,容易滑溜。而且在煮制的时候,外面看起来凉凉的,里面却很烫,这对于小宝宝来说可是存在不小的安全风险呢。宝宝稍微不小心就可能被烫伤口腔,如果再不幸被噎住,那情况可就更加危急了。除此之外,年糕和汤圆大多是糯米制作的,糯米不容易被消化,孩子要是吃多了,就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一系列症状。

所以啊,不建议3岁以下的宝宝食用年糕或者元宵。

果脯、蜜饯、薯片等不健康食品

果脯、话梅、果干这类食物很受孩子们欢迎,不少爸爸妈妈觉得这些就是水果制成的干货,既然孩子爱吃,那就让他们多吃点好了。但实际上可不是这么回事儿。

话梅和果干大多含有很高的盐分和糖分,而且还添加了大量的防腐剂呢。腌制类的果脯更是含有致癌的成分。另外,梅子类的果干很多时候是有核的,宝宝一般不太会吐核,如果核卡住了,那可是会有生命危险的。所以小孩子还是少吃这类食物比较好。至于薯片、辣条这类不健康的食品,那就更要让孩子尽量避免接触了。

最好的做法就是,在春节的时候专门给宝宝的准备一些适合他们吃的小零食。回到家后,要坦诚地跟家里的老人说明白,宝宝只吃专门为他们准备的零食,其他的食品一律不要给孩子吃。

就像小编每年春节回家之前,都会提前准备好宝宝的米粉、面条和小零食。到家之后,就明确告诉家里老人,宝宝入口的东西只有我这个做妈妈的能决定,其他人都不用插手。

虽然这样做可能有点不近人情,但这确实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方式啊。

腊肉、咸菜等腌制食品

过年制作腊肉熏菜是老一辈人一直以来的习惯,还有各种自己腌制的咸菜,那种儿时的味道确实让人难以忘怀。不过,还是尽量不要让宝宝接触到这些食物比较好。

这些美味的食物在腌制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盐,就算后期再进行浸泡处理,也很难把盐分去掉多少。

我们都清楚,宝宝的饮食应该遵循少盐少糖的原则,年龄还不足一岁的宝宝,最好连任何调味品都不要使用,这样能减轻宝宝肾脏的代谢负担。要知道,腌制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它和黄曲霉素、苯丙芘可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致癌物质呢。

所以,像咸菜、腊肉、香肠、培根、鱼片、牛肉干、鱿鱼丝这类“腌制食品”,尽量不要给宝宝吃。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