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9.9万辆,这是中国乘用车市场去年所实现的单年零售数据,在实现5.6%同比增长的同时,在零售端的新能源渗透率达到了35.6%。而这里我们所要来看的2023年12月狭义乘用车市场SUV销量统计,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如今这新能源汽车产品在市场中有多么强势:
在Model 3后继乏力的情况下,SUV市场中的特斯拉Model Y(第一名/66376辆)通过集中交付不仅夺了冠,更实现了单年超45万辆的累计销量,入华以来以每年超10万辆的净增量实现了对SUV市场的统治,看来10月的改款虽然仅改动了轮毂、氛围灯与装饰材料,但2023年较去年上涨的门槛还是促使“等等党”改变了心意。
以宋PLUS新能源(第二名/47685辆)为代表的比亚迪拿下了市场前十的3个席位,除了保持DM-i、EV版本双优并通过冠军版实现设计大改的宋PLUS外,定位更低的宋Pro新能源(第五名/31132辆)也同样通过冠军版导入了全新设计,而且就像我们见到的,这两款均提供了DM-i插混选项的车型,都通过三电升级延长了纯电续航。而元PLUS(第八名/29644辆)虽未调整价格与续航,但也实现了多项配置与功能升级,让车辆的性价比有了长足进步,这些都促使比亚迪成为了“中国特斯拉”,一步步实现了以价换量。
而在这份榜单当中,日系也同样占据了三个名额,其中,在去年完成迭代并在今年带来e:HEV混动版的本田CR-V(第三名/41410辆)再现了巅峰表现,但受制于新能源市场变化,其已经不再是那个“保价王”,而是在终端市场提供了大幅优惠。
同时,丰田凭借两家合资品牌分别打造的RAV4荣放(第六名/30914辆)、锋兰达(第九名/26481辆)占据了两个席位,前者更强调对于中青年市场的吸引力,拥有极为成熟的外观与丰富的安全配置;而后者则主攻年轻市场,在价位与视觉上都更有亲和力,除了同样提供丰富的被动安全配置外,也在标配中提供的智能互联,加上更省油的双擎选项,它也逐渐站稳了过去日产逍客所让出的位置。
尽管在国产新能源崛起、合资燃油车广泛降价之后,哈弗H6(第四名/31405辆)、长安CS75 PLUS(第七名/30767辆)不再具备绝对统治力,可在紧凑型燃油SUV市场里,它们仍是不可撼动的。但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当前市场中为数不多坚持燃油路线的产品,二者在降价幅度上远远不及同级的合资油车,但即便是这样,其仍旧能实现3万+月销量,这足见它们的市场号召力。相比之下,哈弗H6早早迈出了DHT混动的尝试,并于去年进入到了插混领域,但长安CS75 PLUS也在今年迎来了智电iDD插混选项,尽管它们的混动版本都贡献有限,但也是国产爆款转型所必须迈出的第一步。
在所有十款车型中,最抢眼的莫过于问界M7(第十名/23870辆),这是首次有高端新能源进入到SUV市场销量的前十。一方面,拥有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UAWEI HI)支持的问界M7实现了目前国内领先的Ads 2.0高阶智驾,并通过搭载华为自研麒麟990A,让Harmony OS 4智能座舱做到了行业领军,加上今年车辆门槛还下调了4万元、提升了三电效率,并能在30万以内实现带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这些都让问界M7成为了中国高端新能源在这一阶段的代表作。
写在最后
在所有进入到SUV销量前十的汽车产品中,实现了电气化的新能源车占据了半数,而以燃油为主销车型的产品中,也只有长安CS75 PLUS没有提供油电混动形式,但却也有插电的智电iDD可选,这新能源趋势之强烈显而易见。不过我们也注意到,燃油SUV虽然已经不再强势,甚至可能在未来已经无法再去争夺年度冠军,但本田CR-V、丰田RAV4荣放这样的杰出代表仍旧在为燃油车正名。其中,有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支撑的问界M7更是首次让国产高端智能新能源跻身市场前十,带中国新能源走入到了新阶段。
你TN的真是个天才!这些电动车销量冠军的争夺真是热闹啊。特斯拉和比亚迪的经营模式可真是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