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水淹七军的三个前提条件是啥?刘备为啥没有策应荆州战场的关羽?
诸将的一致要求曹仁放弃樊城,乘船溜走。
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
关键时刻,满宠站了出来,立足
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
满宠在担任前在曹营以“酷吏”闻名。
县人张苞为郡督邮,贪秽受取,干乱吏政。宠因其来在传舍,率吏卒出收之,诘责所犯,即日考竟,遂弃官归
抓捕贪污的督邮张苞,直接处死。
后升迁为许县县令,掌管司法(及为大将军,辟署西曹属,为许令)
任上满宠干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他敢于向曹洪开炮。
时曹洪宗室亲贵,有宾客在界,数犯法,宠收治之。洪书报宠,宠不听。洪白太祖,太祖召许主者。宠知将欲原,乃速杀之。太祖喜。
当时曹洪的亲戚、在许县境内界多次犯法,满宠无视曹洪的求情,直接把犯法的宾客抓了起来处斩。
一直很好好奇,向这种执法严明的官员不是现代的好,为啥被说成酷吏?笔杆子的威力可想而知。
因为在太尉的表现出色,获取了曹操的信任,给满宠安排了一个核心位置;汝南太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760f3033b06afce05db9fd343ca9879.jpg)
时袁绍盛于河朔,而汝南绍之本郡,门生宾客布在诸县,拥兵拒守。太祖忧之,以宠为汝南太守
1、南郡是袁绍的故乡;
2、袁家的门生宾客分布于汝南诸县;
3、这些人已经开始拥兵拒守。
官渡之战一章咱们之前介绍过,曹操在兵力上本就不如袁绍,他无法给满宠更多的支持,一切只能靠他自己!
满宠再次交出完美答卷。
宠募其服从者五百人,率攻下二十余壁。诱其未降渠帅,于坐上杀十余人,一时皆平。得户二万,兵二干人,令就田业
自己招募,自己训练,自己指挥进攻,俘获亲袁军队二千人。满宠随后将他们全部释放,回家务农,汝南就此大定。
仅凭五百人就平定袁绍的老家,满宠初步展露了自己名将的潜力。
襄樊战役打响后,曹操再次征调满宠去樊城协助曹仁守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8e06b9eeff127f0cee17c59f507cba2.png)
琢磨下这张图,看看曹操为了阻击关羽,下了多大的本钱,之前有人留言,觉得关羽军事能力和张辽差不多,对这个观点,咱们后面会单写一篇分析下。
士气快崩盘的时候,满宠劝谏: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
这句话透露了几个重要信息
1、关羽已经派手下将战线推进到了郏县,郏县在哪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1fbc874524996c1662da2919c765d1a.png)
离着洛阳和许昌已经很近了!
2、水来的快,退的也快,大家不要慌。
3、将军你要是走了,汝水以南就不再是你曹家所有了。
一个外姓都那么有觉悟,曹家人又岂能示弱: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
满宠在三国里的地位其实被严重低估了,因为他,曹仁后来才下定决心失手樊城,为徐晃援军争取了时间,之后又调往扬州,多次击退孙权进攻,其战绩足以比拟大魏后来的军神司马懿。
樊城守军重拾信心,继续抵抗,但是能守多久,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关羽也不强攻,困住你等你粮草耗尽就行,继续扫荡襄樊外围。
此时樊城以北还有一支曹军精锐:庞德的西凉军。
西凉军的军力我们已经强调多次了,首屈一指。曹操之所以招降庞德,就是因为他的部队很能打(德随众降,太祖素闻其骁勇)
庞德投入荆州战场后表现神勇: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
还是之前分析多次的,从战力来看,关羽的荆州军在正面硬碰硬的情况下,很难击溃曹军,但是打仗更多的是靠谋略和战术,有了强大的水军加持,关羽可以采取多种灵活多变的战术,庞德这次也吃了大亏,被荆州军围住暴射: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
此时于禁已经投降,旧主马超也已归附刘备,庞德再降一次也无不可。
然而庞德的表现十分顽强,箭矢射尽,就短兵接战,部曲打光,还想抢一条小船逃往樊城,最终被荆州大船拿下。
解回大营后,庞德立而不跪,为关羽所杀。
水淹七军、急攻樊城、暴打庞德、三战下来,荆州战场的曹军主力全部报销,仅剩下樊城的曹仁、襄阳的吕常这两支孤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2fd7b46d9ee6534c326cb8f23f3af3d.png)
整个荆州、包括豫州南部的政治风向发生了大转变!
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主动投降(及蜀将羽围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修、方果降羽)
亲汉派受此鼓舞,开始发动更大规模的叛乱!
关羽水淹七军后不久,九月,曹操的大本营邺城竟然也发生了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