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愿意,我能让猴子当总统!”
这句狂妄的话让人们窥见了俄罗斯寡头的胆大包天,而在叶利钦成功当选总统后,这句话又仿佛成为了俄罗斯的魔咒。
玩弄政坛的别列佐夫斯基1996年的俄罗斯,马上就要迎来总统大选,前总统叶利钦回顾自己毫无作为的执政生涯,
苏联解体后,本以为能带领俄罗斯奔向光明未来,但因为他的错误决策,让俄罗斯的通货膨胀一度飙升到了2500%。
叶利钦深知民众的不满,而第一轮票选中惨淡的支持率更是验证了这一点。
这下叶利钦可慌了神,照这样下去,自己和总统之位注定有缘无分。
情急之下,这位前总统就另辟蹊径,贿赂当时的商业大亨,让他们帮自己来拉选票。
但当时俄罗斯的经济可是捉襟见肘,老百姓生活都成了问题,政府剩下的钱拿来给那些商人塞牙缝都不够。
叶利钦思来想去,终于想出来一个缺德的方法。
虽然政府没钱了,但是国家还有很多企业存续,这些企业的股份可是香饽饽。
于是,叶利钦实行了叫做“债转股计划”的政策,即私人银行为国家提供贷款
,作为交换,这些银行可以获得国有企业的股份。
要知道,国企的股份一直是牢牢掌握在政府的手里,现在能有机会用低价收购,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机会。
当时与叶利钦交好的几家私人银行趁机收购了大量国有企业的股份。
有了他们的帮助,叶利钦的支持率迅速飙升,成功在之后的选举中赢得胜利。
这几家银行业正是后来的俄罗斯七寡头,而为首的别列佐夫斯基更是大放厥词,说自己能让猴子当上总统。
仿佛是要印证自己的话一般,他将自己安排进了俄罗斯议会中心,称自己进出克里姆林宫就像自己家一样来去自如。
也不怪别列佐夫斯基如此嚣张,为了走到权力的中心,他可谓是精心计划、步步为营,才终于成为叶利钦最信任的心腹。
别列佐夫斯基是一名犹太人,他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则在一家研究院工作。
在上学时,他的脑子里总是装着一些神奇的想法,将笔记本写得满满当当。
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和父亲一样的道路,在一家汽车企业从事软件设计的工作。
也许是别列佐夫斯基在工作中展现了出色的社交能力,他在1979年被苏联的情报组织招募为特工。
但这份工作并不能让他感到满足,也可能每个犹太人的脑子里都自带一本经商教科书,到了1989年,别列佐夫斯基选择成为一名商人。
当时的他看中了汽车行业的利润,在收取了买家的定金后,往往会推迟几个月再将定金付给汽车商人,利用税收漏洞来赚取这个过程中的差价。
在通货膨胀最严重的时期,他为自己的汽车经纪公司积累了丰厚的初始资金,在创业初期就占据了俄罗斯的行业市场。
虽然这样的做法不太道德,但是无奸不商,对别列佐夫斯基来说,只有赚到钱才是最要紧的,
他利用这笔钱投资了多个行业,当然,过程中当然也用到了一些小小的“计谋”。
在一次参与石油公司的股份拍卖时,他利用自己在政府中的人脉让竞争对手无法参与拍卖,最后成功拿下了这头肥羊。
对手公司向法院起诉这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但在别列佐夫斯基庞大的背景运作下,对方也未能如愿。
这次的经历让别列佐夫斯基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作为商人只知道进行商业投资是不够的,进行一定的政治投资才能够获取更大的利益。
要说在俄罗斯最有权力的人是谁,那必然是当时的总统叶利钦。
别列佐夫斯基如何成为总统亲信一个公司老板要怎么跟总统成为好兄弟?
这个问题可真是有些难度,但是作为未来俄罗斯的最大寡头,别列佐夫斯基可不会被这种小事难倒。
既然不能直接接触总统叶利钦,那就先从他的家人下手。
当时叶利钦的干儿子瓦伦汀·尤马什夫还是克里姆林宫里的一个作家,别列佐夫斯基选择从他入手,通过尤马什夫成功打入了克里姆林宫的社交圈子。
但是这离结交总统还差得很远,要见到他可不是那么简单,就在别列佐夫斯基一筹莫展的时候,来了一个绝妙的机会。
叶利钦的女儿想要为一家儿童医院筹款,别列佐夫斯基立刻帮这家医院购入了许多医疗设备,补全了医院的空缺,同时也博得了这位小公主的好感。
于是在叶利钦一家需要购置房产的时候,这件差事就又落到了他的身上。
别列佐夫斯基留了个心眼,在自己家附近找了一套环境适宜的房子买下来,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住得近才能有更多来往的机会。
而叶利钦能在1996年成功当选总统,别列佐夫斯基也是功不可没。
眼光毒辣的他早早就购买了俄罗斯多家公司的股份,当时叶利钦的支持率下滑,他就利用手中的多家媒体引导舆论。
隐藏叶利钦执政时的错误决策,鼓吹他的成就,再塑造一个关爱群众的良好形象,再加上几家寡头为叶利钦提供了大量的竞选资金,
有了这些人做推手,再笨的鸟也该飞起来了,叶利钦终于如愿以偿地坐上了总统的位置。
由于俄罗斯之前实施的“休克疗法”和“贷款换股权”的策略,民众的财产状况持续下滑,
而寡头却趁着这个机会狠狠赚了一笔,不仅拥有大量资金,还持有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
这些人的胃口就像是填不满的黑洞,俄罗斯的经济已经基本被他们所掌控,之后便开始干涉俄罗斯的政治圈子。
特别是寡头之首别列佐夫斯基,在掌握了足够的权力后,终于显露出他的野心。
他先在议会中心给自己找了个位子,又明目张胆地出入克里姆林宫,
他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叶利钦的身侧,甚至表示他可以想让谁当总统谁就能当上总统,哪怕是一只猴子。
这句话可真是狂妄至极,也透露出这些寡头们在俄罗斯可怕的影响力。
大家眼中的政府已不再是俄罗斯的政府,而更像是寡头们的宫殿。
在他们的控制下,俄罗斯的经济水平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善,还要面对车臣武装分子的轮番骚扰,民众的生活可谓是风雨飘摇。
所谓乱世出枭雄,越是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就越是会出现一些能人异士,在俄罗斯的GDP一再下滑的时候,叶利钦也选好了自己的接班人——普京。
寡头之首的凄惨结局从寡头手里抢政权,收车臣人民当小弟,普京大帝的一生似乎就带着”彪悍“两个字。
这位克格勃出身的特工在当上总统之后也延续了自己强硬的行事风格,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整肃。
当时的俄罗斯七寡头掌握着俄罗斯50%的经济,还持有大量的国企股份,面对这个新上任的年轻人,他们妄图继续利用国内经济的把控来干预政府决策。
但是普京可不惯着他们,对这些拒不配合的老油条们,只有采取强制手段才能让他们听话。
侵吞国有资产、违背法院裁决、偷税漏税、欺诈、窃取国家财产……一项又一项的罪行被翻出来,
这些为所欲为的商人终于慌了神,他们带上自己的财产逃到国外,以为这样就能躲避司法机关的搜捕。
但是普京决心要追查到底,他发布国际通缉令,找到了藏在西班牙的谷辛斯基,在西班牙警方将其释放后又追到了希腊,
再次被释放的他逃进了以色列,在那里隐姓埋名地生活,再也不像以前一样四处招摇。
而犯下多项罪行的霍多尔科夫斯基被直接押送进监狱,开始了他的监禁生涯。
而最大的寡头别列佐夫斯基,面对司法机关对自己的指控选择逃往英国,甚至说服英国政府同意了他的政治避难请求,
使得俄罗斯的司法机关无法将他引渡回国。但是这棵白桦树已经被普京斩断,永远无法再回到自己的故土。
有意思的是,这位总统还是当时的寡头和前总统共同挑选出的接班人。
当时的俄罗斯已经饱受通货膨胀的侵害,经济水平每况愈下,车臣的动乱也一直无法彻底平复。
面对自己造成的烂摊子,叶利钦开始萌生退意,当时他的民众支持率一度跌到个位数,为了自己能在卸任后安度晚年,他决定亲自挑选一位接班人。
这个人既要改善俄罗斯的国民经济,还要有坚定的心性。而普京就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普京在1976年就通过了克格勃的考核,顺利进入其中就职。后来又在总务局工作,管理俄罗斯的经济事务。
这样的经历让他拥有坚韧的性格,能够面对国内的压力,又对俄罗斯的经济问题十分了解。
1999年,叶利钦宣布辞去总统一职,并任命普京为俄罗斯的新一任总统。
年轻的普京已经意识到了寡头经济的危害,他清楚的知识,俄罗斯的政治权力不能放在这些人手上。
于是禁止他们继续插手政府事务,但是寡头们可不舍得就这么放手,他们站在了普京的对立面,开始了这场有关权力的博弈。
刚上任的普京或许对这样棘手的场面有些发愁,但是面对底线问题他也坚决不能退缩,他先一步出手,彻查这些公司的经济问题。
拔出萝卜带出泥,这些商人利用手中的权力来遮掩自己的罪行,现在终于暴露在日光下。
面对这样猛烈的攻势,往日风光的财阀们也只能四散逃窜,再也不能在克里姆林宫里指手画脚。
除了在政权问题上态度坚决,普京在军事上也表现出了十分强硬的作风。
自从苏联解体后,车臣武装部队一直在边境骚扰俄罗斯的居民,
他们是一群十分好战的恐怖分子,经常靠绑架俄罗斯来获取赎金,虽然名义上为俄罗斯的领土却频频发生暴乱,在车臣,就算是路边的狗都要挨两个巴掌。
这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让普京十分恼火,直接派出部队在车臣的上空和地面进行全面轰炸,这一举动让车臣人彻底蒙了,
这种硬汉式的火力压制让车臣的武装部队损失惨重,车臣终于不再嚷嚷着要独立。
但是看着普京的声望一天高过一天,远在英国的别列佐夫斯基可坐不住了。
他花了10亿美元建立反对普京的“自由俄罗斯”党派,如跳梁小丑一般妄想撼动普京在俄罗斯的统治地位。
不过别列佐夫斯基也并没有蹦跶太久,就在2013年,他被人发现死在了伦敦的公寓中,也许是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消磨了他的意志。
在死前不久,他在媒体的采访中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并希望普京能让他回到俄罗斯的故乡,但是被普京拒绝。
别列佐夫斯基与普京同为克格勃出身,最后却走向了截然相反的道路,一个客死异乡,另一个则是继续为自己的祖国奋斗。
也许人生就是如此的难以预测,所有你做过的事,总会在最后迎来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