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纷乱的时代里,留下了他们征战的影子,今天写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将,常遇春,他的名字你熟悉,但是他的后代怎样,你知道吗?
常遇春是怀远人,字伯仁,武力值非常高,勇猛过人,最初他是跟随着刘聚,后来他发现刘聚这人没太大能力,常遇春是有抱负的一个人,后来就投奔了朱元璋。
《明史》记载的故事里,这一天,常遇春正在田里躺着犯困睡觉,梦里有神人身披盔甲,带着盾牌,呼喊他让他起来,“赶快起床,你的主君来喽!”
于是常遇春突然就惊醒,正好此时,朱元璋来了,常遇春一看此人,赶紧就迎拜。于是常遇春和朱元璋的故事就开始了。这一年是1355年。
这个故事还是比较神奇的,古代史中这样的故事比较多,现在我们看这些故事,也许会觉得离谱,但是别忘了,很久之前,就赋予了“上天”这个词一个非常神秘的色彩。自然就会对这个词有很多敬畏,于是就会给一些历史人物赋予一些神话色彩。
二常遇春到了朱元璋麾下后,自请为前锋,但是朱元璋对于常遇春刚开始并不了解,他刚开始认为常遇春是因为饥饿才加入到队伍里,这种想法也并不为奇怪,元末有太多流离失所的人,加入到反抗元朝统治的队伍里,各地为营,只是为了吃口饱饭。
后来常遇春多次请命,朱元璋也想看看这个小伙子,是不是真得如他所说,能当前锋。
后来,朱元璋的大军到了牛渚矶,常遇春充当前锋,奋勇向前,和元兵短兵交接,最终朱元璋的大军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役对于朱元璋其实非常关键,沿江的众多堡垒也被攻下,解决了朱元璋队伍的粮食危机。朱元璋激励将士们继续攻打太平。朱元璋认为如果放弃已经攻下的地盘回去,江东他们以后是攻不下来的。
可见朱元璋的远大志向,这也是常遇春想投奔朱元璋的原因,虽然投奔朱元璋的过程有点离谱,是个颇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但是常遇春也是经过了仔细观察,确认朱元璋不是刘聚那种人,他才愿意留下来的。
这场战役,让朱元璋相信了常遇春确实是一员猛将,逐渐对常遇春信任起来。
三此后的多次战役中,常遇春继续发挥他作战勇敢的特色,他往往充当先锋,先打击对方的士气,有这样的一员勇将,让朱元璋的征战之路上,有了很大的保障。关键时候,常遇春还能救朱元璋的命。
在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的时候,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直奔着朱元璋的船而来,别小看张定边,他也是元末的一员大将,只不过他投奔的是陈友谅,他也是一员具有传奇色彩的大将。
张定边直奔着朱元璋而来,企图上演于乱军丛中取敌军将领项上人头的戏码,最要命的是,朱元璋的船搁浅了,眼看着朱元璋无力回天,但是此时,常遇春杀了出来,他射中了张定边,并且让朱元璋的船得以脱身。
不幸的是,常遇春的舟搁浅了,幸好常遇春的运气比较好,有败舟顺流而下,在这种冲撞力下,常遇春的舟也得以逃脱。
鄱阳湖大战,最终的结局是陈友谅兵败身亡,被流矢击中,命丧鄱阳湖,这场战役改变了当时的天下局势,原本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各自割据,在朱元璋收拾了陈友谅后,准备攻打张士诚。
1366年,朱元璋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20万,出征攻打张士诚,这场战役,其实打的也很艰苦,直到1367年,才攻下平江。
击败了张士诚,对于朱元璋来说,战争并没有结束,徐达和常遇春出师北征,这一去,常遇春就没能再回来。
常遇春暴病身亡,死的时候年仅40岁。朱元璋听说了常遇春的死,非常震惊,他太明白常遇春对于他的重要性,这样的大将,太难得了。朱元璋亲自出奠,追封开平王,常遇春谥号忠武,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里,位皆第二,第一的是徐达。
四常遇春的一生,摧锋陷阵,未尝败北,他自己曾说“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于是他又被称为“常十万”,他的一生中,被人诟病的就是弑杀,在攻打赣州的时候,熊天瑞防守牢固,赣州一时半会很难攻下,朱元璋特意嘱咐常遇春:“攻城的时候,不要多杀人,如果只得到地,没有百姓,又有什么用?”常遇春听了朱元璋的话,立栅栏围困,直到最后,熊天瑞力尽投降,常遇春不杀。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喜,专门赐书褒奖常遇春。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封公者六人,其中一个就是常遇春的儿子常茂,他能封公,是因为他父亲常遇春的功绩。常遇春有两个儿子,常茂,常升。
常茂封郑国公,食禄两千石,和常遇春相比,常茂最大的问题是莽撞。常遇春一生未尝败绩,那是有勇有谋,而常茂在谋略上,和常遇春相比,相差很大。
洪武二十年,常茂随着冯胜出征,征讨纳哈出,常茂的夫人,正是冯胜的女儿,常茂面对冯胜,常常不服管教,不听约束,在战场上,这种不听军令,是会造成巨大的麻烦。
麻烦果然来了,纳哈出准备投降,到了蓝玉大营,在和蓝玉喝酒的时候,和蓝玉言语上有冲突,此时的纳哈出将酒洒在地上,并且和边上的人在低声说话。常茂当时正好在场,他麾下有人懂蒙古语,告诉常茂说:“纳哈出将逃跑。”
常茂听说了这话,直接就动手了,准备抓住纳哈出,纳哈出也很震惊,这回是真准备跑了。常茂一看,直接把刀拔出来,砍伤了他。
当时场面一片混乱。
这事之后,冯胜对于常茂非常愤怒,于是整理了常茂的各种过失,上奏章说常茂引发激变,到京城后,常茂也说了冯胜的众多不法事,于是这俩人,冯胜的总兵印被收走,常茂被安置在龙州。
洪武二十四年,常茂卒。
常茂无子,常升改封开国公,关于常升的死,《明实录》中没有记载,有种说法是建文末,常升和魏国公徐辉祖力战浦子口,死于永乐初,还有一种说法是死于蓝玉案。
历史有时候留下的悬念,是很难说得明白。
史料来源:《明史》
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