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日起,职业教育法开始施行,最大的改变在于,中专生不仅可以读大专,也可以继续读本科。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迟来”的改变,延续了几十年的职业教育“歧视”,终于在法理上获得了正名,虽然来的晚,但还是一种思想上的进步。
而政策影响民生,社会发展又会反作用于政策的制定,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取消普职分流是有社会意义的。
第一,中国工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新阶段,对产业工人的要求已经从数量升级为质量,这当然是好事,说明我们正从人口红利转型为“技术红利”。
第二,提升教育的实际应用性,从书本走出来贴近实际,才是让教育发挥最高能效的基础,而不是脑子里空有满满的理论知识。
但是,教育是“牵一发动全身”,随着新法的执行,也会带来一些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首先,最大的影响就是,这会进一步降低本科学历的门槛,但相反的是,随着就业压力的有增无减,这就会倒逼本已白热化的硕博学历竞争。
2022年,中国考研人数达到历史性的457万,5年前这个数字才是256万。
同时,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加,国家成绩线也水涨船高,“用功用功更用功“就成为考研人避无可避的唯一选择,下海的人越来越多,但成功上岸的却越来越少。
这就意味着,今年将有340万人落榜,比2017年报考的人数还要多。
前几天还有这样一条新闻,北大毕业的高材生,考入某街道办城管的岗位,有人说这是大材小用,也有人说浪费国家资源,可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就业趋势。
另外这种影响还不是终点,随着高招扩大,伴随而来的就是”第一学历“的歧视问题,而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
很多用人单位都会说,学历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力,可是如果想在短时间内整体判断一个人,那么学历一定是最最重要的指标,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
我一直坚持的观点是,我们不能唯所谓能力至上,而简单的就否定学历,因为这是其他人辛苦十几年获得的,被轻易否定就是公平的吗?
说到公平,我还有一个很“拉仇恨”观点,我觉得教育领域不应该“摊大饼”式的追求所谓的公平。因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100个60分的人,而是尽可能从100个人里发现和教育出,哪怕1个99分的人。
因为不管科研领域、还是经济范畴,100分的人才会带来创新并引领变革,产生更多的社会价值,反过来才会造福更多的普通家庭。
在教育领域还有一个贬义词:“小镇做题家”,我觉得这样的形容还是挺贴切的,这里有一个误区,这个词并不是专指小城市里的学生。
而是那些为了考试而考试,以揣摩出题人心理而考高分,用题海战术不停刷题的人,因为他们已经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同时,一个非常隐蔽的问题是,小镇做题家会挤兑掉那些真正天资聪慧的可造之材,这才是国家未来的最大损失!
最后我想说,学历崇拜和学历歧视,其实是同一事物的一体两面,当人们都在追求所谓更好的事物时,会自然而然的“瞧不起”比它差一些的东西,这就是人性。
所以只要崇拜高学历的现象还在,那么学历歧视就永远不会消失。
“取消普职分流”虽然看上去不是那么美好,但它的作用会在未来十年慢慢显现出来,因为国家实力的基础,是完备且强大的工业体系,而此体系的基础,就是各个领域优秀的产业工人。
这才是“取消普职分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作用!
你觉得“取消普职分流”有什么意义?
个人独立账号,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随缘点赞、关注
想让我说你爱听的话,一颗棒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