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身体沉重?试试这两个'排水穴',轻松拍打精神好

经络技巧 2025-04-05 22:35:21

春雨绵绵的时节,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来临了。不少人总觉腰膝像灌了铅似的沉重,脘腹痞闷,头目昏沉,并且还伴有肢节僵硬的情况。其实但凡有点见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恰恰就是中 医时常所提到的春令困重的那种现象。

今天木子就来简单地讲讲,腿上藏着两处天 然的“排水穴”:阴陵泉与委中。每天花三、五分钟去拍打,就好像给身体拧开两处看不见的水龙头一样。前者能够醒脾化浊,后者则可以通调水道。这组穴位搭配,契合了春之季“发陈”的自然节奏,且能促进津液的循环流淌,合乎三才相应之道。

古人观天察地之际发觉:开春之时,地气缓缓地向上涌动,雨水亦随之“掺杂”而入外湿易乘虚而入。很多朋友的脾阳、运化水谷的功能本就有所减弱,体内湿浊便随之积聚。外湿加之内湿,舌苔变得黏腻腻的,大便亦黏糊糊的,身躯沉重仿若浸泡在水中的棉袍,此乃《金匮要略》所云“血不利则为水”的病机认知。

一,阴陵泉,健脾界的"扫地僧"

顺着小腿内侧的胫骨边缘,慢慢地往上摸索,在膝弯下方,约三指宽处,有个窝窝陷进去的地方便是。在中 医领域里,此穴位有“助土治水”这样的说法,《针灸聚英·卷三》曾经记载它:“腹部胀满、小便不畅、身体水肿”,属于祛湿界比较隐蔽的穴位。

现代人冰饮不离手,空调常伴身,脾阳怎么能受得了呢?通过适度地按揉,就好像为身体打开了自然调节的开关,有助于推动气血的运行。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卷六》中说的“腹寒不嗜食,膈下满水胀腹坚”,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腹部寒凉,难以进行消化吸收。

拍打诀窍:

坐姿屈膝时,手掌自然覆于膝盖正前方,拇指垂落处便是位置。接下来用掌缘有节奏地拍打,力度以那种刚好能产生酸胀感为度,一般每次3分钟就行,而且关键在于持续进行。

二,委中穴,水道系统的"开关"

腘窝正中间这个穴位,是膀胱经的合穴。《灵枢·本输》称“委中者,腘中为合”其实也就是说,弯腿去寻找穴位有其门道啦。膀胱经主司肌表之阳,此穴恰似经气汇聚的枢纽,元代罗天益在《卫生宝鉴》里记载了委中穴调腰痛的经验,这就契合了通调水道的底层逻辑。

久坐族的膀胱经气滞,如枯叶堆满河流致淤塞。拍拍打此处,如派清理队,自能发挥其通淤之效。

操作要点:

扶墙微屈膝,掌心空握。拍击的频率可以稍快一些;而且当局部发热时就达到效果了。不过说真的,要留意力度别过于猛烈,2分钟就已经足够了,其实关键在于每天都坚持。

当春发陈之际,善借天地生 发之势。阴陵泉主要用以健脾祛湿;委中更偏重于利水通络。其实建议大家每天早晨以及晚上,各抽出五分钟的时间,轻轻地拍打这两个穴位。

1 阅读: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