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无稽之谈

含双谈历史 2024-08-07 04:28:57

海瑞这个明朝的第一清官与张居正这个明朝第一首辅生活在同一个时期,因此,经常被各种人拿出来与张居正做对比。

对比出来的结果基本上都是海瑞连张居正的一个手指头都比不上。

而他之所以能当上应天巡抚、都察院右都御史,无非就是因为不要命,再加上一个“直”字。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肯定不是。

解决一道长达将近两百年的难题

现如今要是论到繁华程度的话,“北上广深”里面,上海也就仅仅只次于北京。

也正是因为上海的富裕程度,所以才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

但是,在当年,上海有一颗隐藏的炸弹,负责解决这一颗隐形炸弹的就是海瑞。

要知道,在当年,上海的附近有两条河,这两条河,一条叫作吴淞江,一条叫作白茆。

虽然这两条河能对上海附近的田地起到灌溉作用,但上海的百姓对这两条河可以说是厌恶至极。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两条河的容水量简直就是一言难尽,一碰到雨季,那个水直接就从河里面溢出来,造成沿岸的百姓颗粒无收。

既然如此,朝廷为什么不出手呢?

要知道,上海早在当年就已经不是其他的地区能比,人家原本就是江南地区,论富裕程度在全国那也是一流的水平。

再加上靠海的地理环境,人家的外贸也是相当的发达,当然这个外贸是上不了台面的。

如果朝廷不注意其他地区可以理解,但是不注意上海,这就很难理解。

毕竟一个地方越富裕,教育水平就越高,出高材生的概率也就越大。

而在当年,这群高材生都在朝廷里面任职,徐阶徐大人就是出自于上海。

其实不是朝廷不想对吴淞江、白茆这两条河动手,而是根本就没法动手。

早在永乐一朝,户部尚书夏元吉就已经提出对吴淞江、白茆这两条河的施工方案。

但是呢?动用了几十万的民工,银子都花了出去,结果呢?就如同银子扔到水里一般,也就是扑通一下。

那对于吴淞江、白茆的治理是否停止了呢?没有停止。

一到雨季就有人在朝廷里将这个议题提出来,但这个议题一直到嘉靖一朝都没有得到解决,直到海瑞的出现。

隆庆三年,海瑞担任应天巡抚,上海就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而他上任的时间恰好又是雨季,因此,他亲自带头展开对吴淞江、白茆的治理。

结果你猜怎么着?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海瑞就将这个困扰明朝将近两百年的问题解决。

“瑞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利。”——《明史·海瑞列传》

他是怎么解决的呢?要知道,当时的朝廷可没有给他拨款,毕竟这个款拨了是一次又一次,但问题却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解决。

朝廷里的官员一个比一个精明,你指望他把钱扔水里,那是不可能的。

海瑞采取的方案是以工代赈,毕竟他拿不出那么多的银子,只能拿赈灾的粮食用来发工资。

但如果仅仅只是以工代赈就能将这个问题解决的话,这个问题根本就等不到海瑞来解决。

海瑞还出了什么招呢?束水攻沙。

一条河之所以泛滥,无非就是因为河床提高导致河的容水量是越来越低,而河床提高的同时,河堤也在提高,要不然沿岸根本就没法种粮食。

但问题在于,河堤是人制造的,你说人能对抗得过大自然吗?这就相当于你用一张纸去挡洪水。

有的人或许会说,既然河床提高,那就将河床里面的泥沙挖出来不就可以了吗?

的确,将河床里面的泥沙挖出来就可以了,但问题在于,当时又没有挖掘机,你难不成叫一个个的百姓潜到河里去挖?这样的话,得挖到牛年马月。

更何况,百姓又不是鱼,一百个潜下去,能有几个再次升上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拖了将近两百年,因为根本就没法解决。

而海瑞采取的束水攻沙,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以水治水,也就是将河道收紧,加大水的冲击力,让水自己去江河道里的泥沙清理干净。

你猜经过海瑞的治理,吴淞江、白茆有多少年没有泛滥,一直到清朝都没有泛滥。

远超张居正的见识

当时对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海瑞是持反对态度的。

他反对的原因是,这种制度就不应当在全国推行,而是只应当在江南地区推行。

但张居正直接就将他的意见扔到了垃圾桶里。

有的人或许会说,海瑞真愚腐,一条鞭法不就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吗?

毕竟对于朝廷来说,提高了税收效率,以前收的东西杂七杂八,有收粮食的,有收水果的,有收布匹的,把这些东西收上来,是需要拿去变现的,你总不可能将水果当成官员的工资。

而一条鞭变就是将杂七杂八的东西全部统一成银子,这样一来就直接省略掉了变现这一道程序。

而对于百姓而言,以前收的东西杂七杂八,官员既能在粮食上卡你一下,又能在布匹上卡你一下,还能在银子上再卡你一下。

现如今统一只收银子,既代表官府就算再黑暗,也只能卡一下。

按道理来说,一条鞭法的确是一件好事情,但你要清楚一点,明朝是贫银国家,而银子的主要来源是南美。

南美是通过什么渠道将白银输进明朝的呢?通过贸易,而这个贸易主要聚集在东南沿海地区。

毕竟在沿海地区进货,也就是拉上船的事情,但你要是在内陆地区进货,那可就得走陆路,这个成本根本就没法做比较。

这就直接导致银子基本上都集中在江南地区,而其他地区的百姓根本就拿不出几个银子,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甚至连一个银子都拿不出来。

以前没有银子,还可以交其他的,但现如今朝廷只要银子,这就导致百姓要交税,就必须先将粮食拿到市场上卖。

而丰收的季节是固定的,在那个固定的时间里,市场上的粮食一下子就多起来,你说这个粮食的价格能高得到哪里去?

更何况,收粮食的商人都知道你等着这笔银子去交税,你觉得他会不会打压你的价钱。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说明朝亡就是亡在了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因为他的一条鞭法将西北变成一个炸药桶。

而这个炸药桶在崇祯一朝彻底爆炸,因为这个时候的欧洲爆发了三十年战争,作为欧洲殖民地的南美肯定是逃脱不了的。

原本明朝的银子就不够用,现如今外来的银子又受到限制,你觉得百姓还能交得起税吗?这也是为什么明朝末年的叛乱主要集中在西北。

这一点充分说明,张居正或许在其他地方超过海瑞,但在这个地方是弱于海瑞的。

这个弱于海瑞的地方就是地方上的行政经验。

抑制土地兼并

封建王朝为什么普遍不能突破三百年这个大关呢?因为土地兼并的速度早在两百年的时候就已经导致王朝出现问题。

要知道,以明朝为例,嘉靖一朝的流民数量就已经高达六百万之多。

要知道,嘉靖一朝的总人口也才不过一个亿,相当于将近十分之一的人口是流民。

你说就按照这种发展速度,到崇祯一朝,明朝灭亡不就是成为必然的事情了吗?

“有地无立锥而籍田逾顷亩者,有田连阡陌而版籍无担石者。”——《明书·土亩制》

而张居正的清丈田亩对抑制土地兼并并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因为他仅仅只是核实你名下的田地数量,对于你名下的这个田地是怎么来的,他完全不管。

但海瑞则不一样,他担任应天巡抚的时候,在江南直接推行强行退田的政策,只要你这个田的来源不正,那么他就直接动用官府的力量去逼迫你把这个田交出来。

要知道,当时仅仅只是徐阶一家就在江南占据的田地高达四十万亩,还有一种说法是六十万亩,你说这个土地兼并都已经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而海瑞的一纸令下,直接在最大程度上减缓了土地兼并的过程。

有的人或许纳闷,这个土地的来源正不正,难不成不需要考察吗?

就海瑞一个人的精力,别说退一万亩田地,就算是退一千亩田地,没有个十天半个月,根本就干不完。

更何况,海瑞担任应天巡抚的时间仅仅只有半年,而在这半年里,其中两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花费在了治理河道上面,也就仅仅只剩下四个月。

面对如此繁杂的事物,就四个月的时间,他无论如何也处理不完。

那他是怎么做的呢?那就是苦一苦地主,只要农民过来告,那么基本上就可以判定这个地主一定是败诉的那一方。

“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明史·海瑞列传》

虽然这种办法简单粗暴,但一定能起到明显的作用。

当然,这种办法的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有一种百姓叫作刁民,放到现在,也就是相当于无赖。

对于这一群人而言,不占地主的便宜,白不占。

也正是因为海瑞的这一种办法太过于简单粗暴,以至于整个朝廷就没一个人站在他这一边,都是骂他的。

这就是为什么他仅仅只担任了半年的应天巡抚,但百姓则不一样,在他离开应天巡抚这个职位的那一天,都相当主动的出来送他。

而对于徐阶徐大人家的田地海瑞是怎么处理的呢?不管你是谁,吞了多少就给我吐出来。

以至于徐阶徐大人都已经满头白发,还落得了一个逃难的下场。

按道理来说,徐阶可是当年的首辅,就算将侵占的田地退出去,也不至于落得个逃难的地步。

既然如此,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徐阶的政敌高拱就是当朝首辅,海瑞到江南当巡抚就是他命令的,而显然也是他故意的。

高拱正是借助这一点打击徐阶,以至于徐阶两个儿子被充军,他的房子也被一群不知名人士给一把火烧掉,他要是再在上海待下去的话,都有可能出现个别意外。

要知道,徐阶可是海瑞的恩人。

当年海瑞上书骂嘉靖,嘉靖要将海瑞处死,是徐阶站出来为海瑞说话,海瑞才能保住这一条命。

而现如今他竟然将当年的恩情扔到一旁,直接对恩人下手,由此可见,他对其他人只会更恨。

但这种狠对于明朝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毕竟温和手段是反不了腐败的。

结语

综上所述,海瑞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还有人在质疑海瑞的能力,你可以跟他说,你能不能当上你们这个地方的教育局主任?然后再从教育局主任一路干到市长。

如果能当上市长再出来批判海瑞也不迟。

要知道,人家海瑞可是从一个教育局的主任,一路干到沙瑞金那个级别的存在。

而他的含金量,可是比沙瑞金的含金量还要高,因为他担任的这个应天巡抚,主要管理的就是江南,可以说是整个明朝最肥的一个巡抚。

沙瑞金的职位虽然与他基本上相同,但跟他根本就没法比。

你说一个如此逆天的人,能是凡人吗?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