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网络上一大堆关于扶苏不死的视频、文章到处流传。
有的人说扶苏不死的话,秦朝就不会灭亡,有的人说扶苏就算不死,秦朝也一样会灭亡。
这两派人各有各的观点,但他们都忽视了一点,那就是扶苏根本就没有活着的可能,当时的情况对于扶苏而言就是必死之局。
自尽才是理所应当现在的人普遍都觉得扶苏太蠢,毕竟当时的他身处边境,又负责监督蒙恬的三十万大军,如果不自杀,而是与蒙恬联合,率领三十万大军杀向咸阳的话,那么谁输谁赢犹未可知。
有这种想法的人明显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扶苏的处境根本就没理由去质疑这一封诏书是假的。
你要清楚,扶苏是为什么出现在边境的呢?因为他违逆秦始皇。
秦始皇坑杀儒生,结果他呢?竟然站在儒生那一边,指责秦始皇。
你要知道,秦始皇坑杀儒生可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因为儒生坑骗了他。
当时秦始皇最喜欢的是什么?那就是长生不老,而有两个儒生,一个叫做侯生,一个叫做卢生,说能找到长生不老的办法。
对此,秦始皇当然是要试一试。
结果呢?这两个儒生竟然卷款潜逃。
卷款潜逃也就算了,竟然还在背后议论秦始皇,说就秦始皇这种货色,竟然也敢想长生不老,简直就是做他的春秋大梦。
你试想一下,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是什么反应?
正所谓,帝王一怒血流千里,既然你们这群儒生坑骗我,那我就让你们这群儒生全部去见阎王。
从秦始皇的这个举动就可以意识到他生气到什么程度。但就是这种情况,他的长子扶苏竟然站出来说风凉话。
你就说换你是秦始皇,你会不会大发雷霆?
“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将扶苏命令到边境的这个举动,被不少的人解释成这是秦始皇对扶苏的历练,这种解释简直就是扯淡。
你要清楚,秦国从来就没有一位秦王将自己的继承人放到边境去历练,就连当年与秦孝公对着干的秦惠文王也仅仅只是放到民间历练。
为什么不能放到边境历练呢?
原因很简单,边境距离国都路途遥远,你如果将你的继承人放到边境去历练,一旦你突然驾崩,你觉得你的继承人能做出迅速的反应吗?
而一旦做不出迅速的反应,朝廷里要是出现个别心怀叵测的大臣,你说你的继承人还能坐上王位吗?
这就是为什么封建王朝的历史上就没有一位皇帝将自己的继承人安排到边境的原因。
更何况,扶苏当时到边境历练所承担的王位争夺风险相比于其他王朝的太子,可以说是相当的大。
其他王朝的太子虽然也有竞争对手,但这群竞争对手基本上都在外面当藩王,但扶苏的竞争对手可都是聚集在咸阳,而且还不少,整整有二十位。
你说这有一丁点秦始皇要将扶苏立成太子的苗头吗?
更何况,你要是说秦始皇待见扶苏的话,那有一个问题你必须是要解释一下的。
扶苏去世的时候已经是三十一岁的高龄,这个时候的他为什么还不是太子?
你必须要清楚一点,秦朝自从秦孝公以来,被立成太子的王子普遍年龄都不会超过二十岁。
秦惠文王是在十九岁那一年被立成太子,秦武王是在十八岁那一年被立成太子,秦始皇是在十岁那一年被立成太子。
有的人或许会说,秦孝文王不是三十七岁才被立成太子吗?
你要清楚一点,原本王位的继承人不是秦孝文王,而是他的哥哥嬴倬。
是因为嬴倬去世,他才有了王位的继承权,这就是为什么他三十七岁才被立成太子的原因。
而剩下的秦昭襄王、秦庄襄王之所以被立成太子的年龄超过二十岁,是因为他们的继位原本就是一个意外。
秦昭襄王能继位是因为秦武王没有儿子,秦庄襄王能继位是因为他将他自己过继给秦孝文王的宠妃当儿子。
你就说这种情况,秦始皇一直到扶苏三十岁都不将他立成太子,已经说明了问题。
要是说到这里,你还是认为秦始皇将扶苏当成继承人,那就问你一点,为什么秦始皇不将扶苏带在身边处理朝政?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当时就没有一丁点秦始皇要立扶苏的苗头,相反,露出来的苗头都是秦始皇反感扶苏。
你就说这种情况,秦始皇叫扶苏自尽,难道不合理吗?既然合理,你说扶苏能不自尽吗?
如果扶苏不自尽,会怎么样?众所周知,接到赐死圣旨的并不止扶苏一个人,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蒙恬。
而当时蒙恬叫扶苏不要自尽,为什么他叫扶苏不要自尽呢?因为这一道圣旨隐隐约约透露出来一定的问题。
毕竟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而他又作为三代为秦国效忠的秦将。
到他这一代,不但他手握三十万大军,就连他的弟弟蒙毅也是能与秦始皇同坐一辆车出行的大臣。
按道理来说,类似于他与扶苏这种级别的人物,要赐死的话,也是出现重大错误才会赐死。
但问题在于,他们两个并没有什么重大错误,秦始皇却莫名其妙的要他们两个去死,难不成是秦始皇受到了奸臣的蛊惑?
这是他第一时间的想法,这就是为什么他叫扶苏写一封文书递交到秦始皇的手中,印证一遍。
“复请而后死,未暮也。”——《秦纪·秦纪二》
但扶苏却没有选择这样去做,而是直接选择自尽,毕竟秦始皇确实不待见他。
如果当时的扶苏没有选择自尽,而是选择与蒙恬一样选择验证的话,会怎么样呢?结局还是一样。
毕竟赵高能伪造一次圣旨,就不能伪造第二次吗?所以就算扶苏不自尽,也难逃一死。
如果扶苏反抗的话,会怎么样呢?无论扶苏反抗与否,他都难逃一死。
你要清楚,如果扶苏反抗的话,单靠他一个人是不够的,还得需要蒙恬的协助。
但蒙恬根本就不可能协助扶苏。
你要清楚,蒙恬就算接受到秦始皇自尽的圣旨,也仅仅只是产生验证的想法,而不是产生反抗的想法。
如果扶苏要反抗的话,蒙恬的第一时间绝对不是与他一起反抗,而是将他抓起来送到胡亥那里。
毕竟蒙恬作为秦始皇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你叫他反抗秦始皇,就算你给他十个胆子,他都不敢。
更何况,他的弟弟蒙毅、家人可都在秦始皇的手里拽着,你觉得他敢反抗吗?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不知道圣旨是假的,如果他知道圣旨是假的,会不会与扶苏一同反抗呢?那是肯定会的。
但就算反抗,也逃不了一死,因为无论成功,他们两个的结局都已经注定。
你要清楚,长城守卫军团总计三十大军,而当时胡亥的手里握着的大军数量可不会低于六十万,这还是现存的。
要知道,岭南军团就已经高达五十万大军,而秦朝的都城咸阳还有郎中令军,卫尉军、中尉军总计七万大军。
你就说这现存的五十七万大军对抗蒙恬的三十万大军有多大的胜算。
更何况,你要清楚,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大军,如果再招兵的话,那么这个大军数量将会高达至少八十万。
更何况,就算扶苏能赢,秦国这架马车也已经开到尽头。
你要清楚,胡亥继位不到一年的时间,陈胜吴广就已经起义,你觉得如果扶苏与胡亥对皇位展开争夺,陈胜吴广就不会起义了吗?你想多了。
陈胜吴广肯定也会起义。
有的人或许会说,陈胜吴广起义打的旗号里不是有为扶苏复仇吗?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史记·陈涉世家》
你要清楚,起义军打出来的旗号只能当成一乐。
你别忘记,当年朱元璋打出来的旗号,不是将元朝灭亡,而是给元顺帝清君侧,而清军打出来的旗号,也不是灭亡明朝,而是来协助明朝一同平定农民起义军。
你就说旗号这种东东西有多少的可信。
如果你扶苏没死的话,不写不就行了,这个反肯定还是要造的。
更何况,当时要造反的,可不止陈胜吴广一个,刘邦,项羽,以及六国的遗老遗少肯定也会起兵。
而当时秦国的注意力主要是集中在胡亥与扶苏的皇位争夺战上面,你就说秦国面对六国的反扑能有几成的把握会活下来。
有的人或许会说,如果扶苏迅速将胡亥击溃,那秦国不就是能活下来了吗?毕竟扶苏主打的是一个仁政。
你要清楚一点,难道起义军反抗秦朝,是因为秦朝施行暴政吗?不是,而是因为反抗秦朝,才符合他们的利益。
刘邦当时已经是芒砀山的一个土匪,如果他不反抗秦朝的话,你觉得他这一辈子还会有出头之日吗?
而项羽叔侄以及六国的那一群遗老遗少,只有反抗秦朝,他们才能获得原本属于他们的身份地位。
所以不要以为是秦朝暴政,他们才起来反抗秦朝,就算秦朝不暴政,他们也起来反抗秦朝。
你要知道,项羽叔侄作为楚国的贵族,按道理来说,应当忠于楚王,但他们这两个,一个也没有忠于楚王。
一个项梁是要利用楚怀王给他们项家招兵买马,一个项羽直接杀掉楚怀王。
你就说利益对于他们而言,是不是就是最重要的?你扶苏算是哪根葱?
更何况,上面已经提到,胡亥继位不到一年的时间,陈胜吴广就已经起义。
就算扶苏要推行仁政,你觉得不到一年的时间,扶苏这个仁政能推行到什么地步。
更何况,他这个仁政肯定与秦始皇的政策相违背,而朝廷里的大臣可都是秦始皇一朝的大臣。
你说他有可能在一年的时间内就将仁政推行下去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为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处理掉秦始皇一朝的大臣。所以只要扶苏一反抗,无论剧情按照哪个方向去走,他都难逃一死。
结语说句实在的,秦朝的这一次政变,对于历史的发展而言,是有一定贡献的。
毕竟如果不是秦始皇这一对父子的事件,后世的皇帝根本就不敢想象,竟然还有人敢篡改圣旨。
而后世的太子也根本就不敢想象,圣旨竟然也有假。
正是因为秦始皇的这一对父子,给后世的皇帝、太子敲响警钟。
这就是为什么后世的皇帝都会在自己神志清醒的时候将太子的人选确定下来,防的就是出现秦朝的这种事情。
任何一个已死的人,都是不可避免的。不要相信什么一个蝴蝶的翅膀会引发一场飓风,没有这只蝴蝶就没有那场飓风了吗?
汉武帝的太子,识破了江充的假圣旨,起兵了,结果呢,不一样兵败身死。要知道他可是卫霍集团的代言人,可比扶苏和蒙恬铁多了。另外,始皇让蒙恬带三十万兵,就没制衡蒙恬的手段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