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的形象在历史上向来都是反面的,就算是到了近现代,也亦是如此,这一点从影视作品上就能看得出来。
《绣春刀》、《新龙门客栈》、《三揭皇榜》里面都有魏忠贤出演,而这里面的魏忠贤无一不是反派。
但最近这几年,网络上出现一种说法,那就是:魏忠贤如果不死的话,那么明朝就不会灭亡。
支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三点,第一点、稳定朝廷,第二点、扩大税源,第三点、有军事才能。
但其实这三点全部都是在扯淡。
稳定朝廷?说魏忠贤稳定朝廷这种说法的依据就是魏忠贤利用他的阉党取代了原本在朝廷里起到绝对地位的文官集团。
这不就是一种势力取代另一种势力吗?怎么就能稳定朝廷了呢?你要清楚,太监可不比文官集团这个群体。
太监所能依附的只能是皇帝,而文官集团就算没有了皇帝,他们依旧能在下一个皇帝那里找到工作。
毕竟文官集团是负责办事的,而太监是负责伺候皇帝的。
你试想一下,如果你是皇帝,你敢用前朝的太监来伺候你吗?
要是这个前朝的太监对前朝还有感激之情的话,你觉得你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说阉党取代文官集团就能稳定朝廷的原因。
因为阉党就是皇帝的附属,没有了皇帝,也就没有了他们,你说他们能不对皇帝忠心吗?
但你要清楚一个问题,明朝从来就没有出现过文官集团。
毕竟一两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可以理解,但全体文官的利益是一致的,这就很难理解。
如果全体文官的利益都是一致的的话,那明朝那一群文官之间的斗争又该做和解释。
就比如高拱斗倒徐阶、张居正又斗倒高拱。
如果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们为什么又要相互斗争?
这就说明文官从来就不是一股绳,而是各自有各自的利益,无论有没有人去取代他们,他们在朝廷里自己就能起到平衡的作用。
有的人或许会说,当时的朝廷虽然有四大党派的存在,也就是东林党、楚党、齐党、浙党,但是真正说得上话的就只有一个党派,这个党派就是东林党。
一个党派压住其他的三大党派,这不就是说明平衡已经被打破了吗?而魏忠贤的出现,不就是将这种已经被打破的平衡恢复如初吗?
你要清楚一点,魏忠贤的阉党并不是由太监组成的,而是由文官组成的。
就比如阉党的核心成员五虎、五彪。
五虎分别是兵部尚书崔呈秀、原兵部尚书田吉、太常寺卿倪文焕、工部尚书吴淳夫、副都御史李燮龙。
而五彪则分别是左都督田尔耕、都督同知崔应元、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许显纯、右都督孙云鹤、锦衣卫佥事杨寰。
你说阉党的核心成员不是太监,其他的外围成员能是太监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阉党实际上就是由败在东林党手里的齐党、楚党、浙党组成。
你说魏忠贤打败东林党,稳定了朝廷的局势,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因为阉党的自身就存在不稳定因素,毕竟阉党是由三大党派组成。
你说斗倒了东林党,如果魏忠贤一旦去世,又或者失势,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当然就是内斗,党争延续到崇祯一朝就已经说明这一点是确实存在的。
毕竟他们原本就是属于三个不同的党派,你就说这种情况,怎么能称得上是稳定朝廷?
毕竟阉党能存在,靠的是魏忠贤这个人,而东林党能存在,靠的是东林党的官员。
你说阉党的稳定性能与东林党的稳定性相提并论吗?
所以说阉党的存在不是稳定了朝廷的党争,而是加剧了朝廷的党争,只不过由于魏忠贤的压制,这种更加激烈的党争没有体现出来而已。
扩大税源?说魏忠贤扩大税源这种说法更是扯淡,因为关于这种说法的文章也好,视频也好,根本拿不出任何的证据。
他们的证据无非就是通过妖魔化东林党来获得。
他们觉得东林党就是当时东南沿海一带的大资本家,资本家在人们的印象里向来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角色,到手的利益,他们又岂会放弃。
所以魏忠贤将他们从朝廷里剔除出去,进而收取商业税,这种说法明摆着就是扯淡。
商业税出现的时间是在天启五年,这一年的朝廷的确是由魏忠贤主持。
但是你要清楚一点,商业税仅仅执行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被废除,而提出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魏忠贤的党羽五虎之一的崔呈秀。
“开税原非得已,若果有长策,堪佐时艰,此项自宜停免。”——《明熹宗实录》
有的人或许会觉得,说不定是崔呈秀被东林党收买了呢?
你要清楚一点,当时东林党的代表人物六君子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可不是被魏忠贤赶出朝廷那么简单,而是全部都死在了魏忠贤的手上。
你说就这种情况,崔呈秀有可能投靠东林党吗?
更何况,魏忠贤这个人大字不识一个,协助他处理朝政的就是五虎五彪。
你就说东林党六君子的死能与崔呈秀没有任何的关系吗?
如果是你,你会去投靠你的仇人吗?
最主要的是,如果崔呈秀真的投靠了东林党,那么后面的事情根本就解释不清楚。
你要知道,魏忠贤还没死的时候,崔呈秀就已经死亡,而他并不是被崇祯下令处死,而是自己自杀。
你试想一下,他要是投靠了东林党,他又何必自杀?
他自杀就能说明他知道自己罪孽深重,现如今魏忠贤倒台,他要是不自杀的话,将来一定会死的很难看。
值得一提的是,就算他自杀,东林党也没有放过他,愣是将他从坟里挖出来,斩首示众,讲究的就是一个态度。
你如果是东林党,你会这么对待你的盟友吗?
这不就是典型的痛打落水狗吗?
排除了崔呈秀不是东林党的可能,那么就能说明废除商业税魏忠贤也是赞同的。
其实魏忠贤赞同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毕竟上面已经提到魏忠贤大字不识一个,他的政策全部都是出自于阉党的核心成员之手。
而崔呈秀作为五虎之一,他既然都已经提出来,那就说明他的这条政策已经在阉党的内部形成共识,魏忠贤又岂会有不答应的理由,毕竟大家都是自己人。
其实崔呈秀提出废除商业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别忘记,东林党的对手叫做齐党、浙党、楚党,而上面已经提到这三大党派的成员全部投靠阉党。
你仔细看一看,这三大党派的名字叫做什么?
一个叫齐党,一个叫浙党,一个叫楚党,你说东林党是东南地区的大资本家,那他们又是哪一个地区的大资本家?
所以给东林党扣上东南地区大资本家这顶帽子是真的搞笑,因为你连阉党的核心成员是个什么成分都搞不清楚。
更何况,如果魏忠贤真的给朝廷增加了税收,那你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天启七年朝廷欠下的边军军饷已经高达七百八十万两?
“未解边而更有七百八十万之欠也,臣思之而无策也。”——《明熹宗实录》
要知道,当时朝廷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四百万两,这就是为什么袁崇焕这个蓟辽督师还没有到辽东就任,辽东就已经发生兵变。
毕竟你不给员工工资,员工顶多罢工,你要是不给士兵工资,士兵可是要拿刀干你,毕竟士兵干的可是卖命的活。
你说扩大税源,这个税源到底是扩大到了哪里?总不可能说你魏忠贤一边扩大税源,朝廷的窟窿一边越大。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因为魏忠贤的本身就不干净。
三大殿从天启五年开始修,一直修到天启七年,你猜花费了多少银子?花费了整整六百万两银子,你就说离谱不离谱?
仅仅只差两百万两银子就能赶得上朝廷欠下的边军军饷。
就这种人,你说他为了明朝好,你自己信吗?
有的人或许会说,既然魏忠贤不堪,那为什么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主要是爆发在崇祯一朝呢?
你要清楚一点,李自成、张献忠虽然是在崇祯一朝才出来闹起义,但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导火索,史学界公认是在天启七年二月,发生在陕西澄城的起义。
你要是不信的话,可以翻一翻顾城先生写的《陕西农民战争史》,其中的第一章就是“陕西农民首建义旗”。
但凡崇祯是个昏君,重用魏忠贤的话,现在也就不会有人再吹魏忠贤。
毕竟但凡崇祯继续重用魏忠贤,明朝灭亡的这个结局是肯定不会改变的,对于明朝灭亡这口锅,魏忠贤也就躲不掉。
魏忠贤有军事才能?按道理来说,魏忠贤这一辈子连边境都没有去过,你说他有军事才能,估计谁都不信。
但营销号还是根据魏忠贤的一生,总结出了两点。说魏忠贤有军事才能。
这两点第一点是,关宁铁骑的组建与魏忠贤有关;第二点是,天启一朝的两场大捷,宁远大捷、宁锦大捷都是发生在魏忠贤统治期间。
而这两点实际上与魏忠贤都没有任何的关系。
魏忠贤的确给前线供养过马匹,而且这一个又一个的马匹都是良马。
因为当时明朝有规定,但凡地位高的太监,皇帝都会给予他在皇宫里骑马的特权。
但这个特权是有一定代价的,那就是逢年过节都要给朝廷进献一匹良马。
魏忠贤就是依据这一条规定,一下子就给几百名太监安排上皇宫骑马的特权,以至于他们叫苦不迭。
毕竟这个马负责验收的,可是魏忠贤,你要是敢拿下等马充当上等马的话,恐怕将会死无葬身之地。
但问题在于,魏忠贤收上来的马,基本上都死在了运往辽东的路上,除非关宁铁骑的士兵骑的是死马作战,要不然与魏忠贤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及解马到于本处,听其瓜分,又苦无应时刍豆,随至倒死者相望,军士啖马者比比也。”——《酌中志》
而至于针对后金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为什么会出现在天启一朝,这与魏忠贤的个人也没有任何的关系。
你要清楚一点,宁远大捷发生的时候,宁远就是一座孤城,为什么是一座孤城呢?因为当时其他城池的将领都已经撤退。
为什么其他城池的将领都已经撤退呢?
因为当时辽东的一把手高第都已经撤退到山海关以内,你觉得其他的将领还会留在山海关以外吗?
而这个高第就是魏忠贤推荐到辽东担任一把手的,是个彻彻底底的阉党成员。而袁崇焕绝对不会是阉党成员。
你要清楚,袁崇焕虽然是进士出身,但他这个进士可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进士。
袁崇焕的这个进士是整整考了五次才考上的,而且是三甲第四十名。
三甲第四十名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刚好考上,因为三甲没有四十一名,但凡袁崇焕落后一名,他就得回家接着读书。
这就是为什么他的第一个职位是知县,毕竟你不是一甲,也不是二甲,就你这种读书水平,还想留京任职,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那他一生的转折点在哪里呢?在于都察院御史侯恂将他提拔成兵部职方司主事。
要知道,兵部职方司主事可是一个京官,而侯恂是东林党。
正是因为能留京任职,袁崇焕才能前往山海关担任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监军,这就是他传奇一生的开始。
而他能升任总兵,靠的也是一个东林党人,这个东林党人就是孙承宗。
孙承宗为什么提拔他呢?因为原本的辽东经略王在晋将辽东的防线设置在八里铺。
而袁崇焕则指出,辽东的防线应当设置在宁远,这个想法可以说是相当的有开创性。
因为八里铺就在山海关附近,为什么在山海关附近呢?因为当时整个辽东都已经是努尔哈赤的地盘,而宁远则在辽东的中心位置,你就说谁有胆子敢去那里驻守辽东。
但实际上就以当时的情况而言,宁远的确是最佳的防守位置。
因为宁远三面是山,一面是海,而努尔哈赤是没有海军的。
更何况,努尔哈赤如果要从辽东路过攻打山海关,那么宁远是他避不过去的一座城池,这就是为什么孙承宗要提拔袁崇焕的原因。
因为他能精准的意识到哪里才是最好的防线,就能知道他绝对是一位有能力的将领。
你就说,袁崇焕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两个贵人,哪一个都是东林党,你觉得魏忠贤能与阉党有关系吗?
有的人或许会说,既然他与阉党没有关系,那他为什么要给魏忠贤修生祠?
你要搞清楚,当时修生祠可不是只有袁崇焕一个人在修,全国整整有三十五个督抚在修,难道他们全部都是阉党成员吗?
那他们为什么要修呢?因为你要继续留任,那就必须要给魏忠贤表忠心,要不然一定是死路一条。
毕竟督抚可不是一般的官员,全国也就只有那么几个,魏忠贤是完全数得过来的,是完全记得住的。
你试想一下,如果你是袁崇焕,你要继续为国尽忠,你难道敢不给魏忠贤修生祠吗?
这就是为什么崇祯元年,魏忠贤自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崇祯直接就将袁崇焕提拔成蓟辽督帅,无论是辽东,还是山海关,都是属于他管。
这说明什么?说明当时袁崇焕不是阉党这一层身份是大家公认的。
你总不可能说你比当时的人更加懂袁崇焕。
既然袁崇焕不是阉党,那就说明不但宁远大捷与阉党没有任何的关系,就连宁锦大捷也与阉党没有任何的关系。
那这两场大捷与谁有关系呢?与东林党有关系。
当时如果不是孙承宗的话,袁崇焕的构想根本就得不到实行。
更何况孙承宗本人就是一个优秀的战略家,他不但将宁远设置成辽东的防守要地,甚至还收复山海关至宁远这一路上的所有城池。
最主要的是,日后闻名于天下的关宁铁骑就是在这个时候由他创建出来的。
而在宁远大捷、宁锦大捷这两场大捷中大放异彩的红夷大炮(宁远大捷的时候,有一枚大炮轰在一座黄龙帐上面,然后战争停止,努尔哈赤回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去世,虽然后金不承认是被轰死的,但大概率是被轰死的),也是由东林党从澳门购买过来的。
你就说辽东的战事与魏忠贤有什么关系?
结语现如今由于流量的原因,刮起了一股给历史上的典型反面教材人物翻案的文章、视频。
对于魏忠贤这个人,你就算是用脚趾头想也能想得明白,这就是个无能之人。
毕竟他当年无非就是河北肃宁县的一个无赖,如果不是因为将家里的钱全部输光,他也不会去当太监。
你就说这么一个人,他能懂什么?
有的人或许会说,他既然什么都不懂,那他又是如何上位的?
他能上位靠的无非就是与天启关系不清不楚的奶妈客氏,再加上天启不理朝政,要不然哪里轮得到他。
恶人才能镇住东林党
先要明白一件事,实际上并没有所谓阉党,要不崇祯怎么可能轻易除掉魏忠贤,阉党只是皇权的外皮罢了,真正的斗争是皇权与东林党的斗争
魏忠贤肯定洗不白,但是有他在,比东林党人掌权要好得多。
从明朝从未出现过文官集团这句话就看不下去了,文官集团有内斗就变成没文官集团了?人家文官集团是:皇帝就该当个吉祥物什么都听我的,政敌就该抄家灭族遗臭万年,国家怎么样关我屁事,大不了投降继续高官厚禄
并不是魏忠贤有多少才能而是政治最大的保障在于平衡,不能让任何一方做大了,魏忠贤要除但要保证要有能替代魏忠贤的人
新龙门客栈背景是景泰年间,那会哪来的魏忠贤[笑着哭]
有道理,比网上无脑黑或无脑洗的有理有据多了
毕竟网庙十哲之首,论网吹隋炀帝都得排他后面。[得瑟]
我们不是想给太监洗地,只是想对东林党吐涂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