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刘雨辰是一位系统工程师,也是一名红会志愿者。3年时间内,他运用自己的急救技能,参与现场救护300多次,是救护员中的"单王"。2月19日, 《你好,志愿者》宣讲活动在南京举行,来看看他的故事。

2022年,南京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先锋队成立,刘雨辰是其中一员。在这之前,他从"心肺复苏、人工呼吸、AED使用"开始,逐步学习急救技能,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先后完成了红十字救护员和救护师资的培训。有了技能之后,他开始积极参与现场救护。
南京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先锋队队长刘雨辰说:“从2022年至今在平台接单一共有300多次,每隔一两天就有一次,有的时候一天一两次。”

刘雨辰所说的是南京市红十字会急救平台。120调度中心在派出救护车的同时,如判定伤情比较严重需要志愿者力量,会将调度信息发送到这一平台,平台会通知伤者附近的救护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始初级救护任务。
就在上周末,刘雨辰在红十字救护培训中心,突然接到通知,附近一个老人在家昏迷晕厥。“同时打电话给培训中心老师 ,一同带着AED赶到现场,我是跑楼梯的,到了现场之后 ,判断老人心搏骤停,立刻给他心肺复苏,随后120也来了。”

早一分钟到达现场,伤患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刘雨辰利用工作的间隙,只要附近有急救需求,情况允许都会赶到现场。救人之后,又匆匆赶回工作岗位。最快的一次,他30秒就到达了交通事故现场,及时对伤员采取包扎止血等急救措施,保证现场安全,避免二次伤害。成为南京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先锋队队长后,他有了更强的使命感,希望能培养更多志愿者参与到应急救护中。
刘雨辰说:“只要身边发生意外,我们都会在现场,也希望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个人掌握这样一个救护技能,可以及时有效地帮助到身边的人。”
近年来,江苏也加大应急救护培训力度,各级红十字会组织救护师资定期走进社区、学校,向更多人普及推广急救知识,并组织宣讲等活动,向社会传递善意和善行。2024年全省完成救护培训211.6万人次,在公共场所配置的AED累计达到8285台,2025年力争救护培训总量超150万人次。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记者/汪乐萍 编辑/李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