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南京明故宫能否数字化?

围一圈大南京 2024-07-30 21:44:43

南京明故宫在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后,即遭遇不小的损坏,“都城陷,‌宫中火起”,奉先殿被烧毁。后来迁都北京之后,南京明故宫自然也就逐渐败落,好在依然有定期维护,然明中后期因为各种原因保护的力度不断弱化。后清军进入南京,焚毁了不少明代宫殿建筑。

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为建造天王府,又拆走了南京明故宫的宫墙砖石、木料构建等,明故宫进一步被破坏。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军攻陷天京,焚天王府。明故宫和明孝陵地面建筑也在两军的战火中彻底被焚毁。

再往后,对于明故宫的破坏更多是因为建设导致的,比如说上世纪20年代末中山大道通车,就把明故宫遗址一分为二,在西南面修建机场、社稷坛等遗迹被毁,后续的很多建筑也慢慢在原明故宫的范围内修建。

逐渐导致现存的明故宫遗址只剩下中间窄窄的一条。观感也好,气势也罢都大大减弱,很多游客更无法领略南京明故宫的真正气魄,这也是很多市民和游客的遗憾,要知道南京明故宫在中世纪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宫殿”,如今就剩一座小公园确实很难有代入感。

即使地上建筑不复存在,如果以外部范围为界打造明故宫主题公园,那也是很有看头的,比如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宫殿虽早已不复存在,但地界基本得以复原,从人的体感角度来说,大家对于大明宫的尺度还是能够有一个基本认识的。因此复原南京明故宫地界或者说范围也是很有意义的。

01 重建不现实

但以现有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复原明故宫的地界范围,还是进一步的重建都很难,也不现实。

明故宫大部分区域都已被现代建筑所占满,建起来容易,拆起来可就难了,光拆迁所需资金就是天文数字。而且很多设施也不是南京想动就能动得了的,这里面非常复杂。而且说起来容易,真要实施这项计划,还有可能引发很大的社会争议,压力巨大。所以虽然恢复明故宫地界或重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实际操作层面很难,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天方夜谭。

02 中轴线数字化

最近北京利用数字化技术,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北京中轴线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字中轴”利用数字化技术全过程参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此种方式堪称全球首次,开创了先河。

其同步上线了一个“数字中轴”的项目,我很好奇也体验了一番。确实相当有意思,几乎是在用玩游戏的方式,将北京中轴线进行了数字化展示。

这条中轴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全长7.8公里,包含15处遗产,在此项目中全部打包集合在了一起,给人呈现出非常完整的中轴线全貌。而且情景代入感很强,以第三人称动作的方式也很有探索性和趣味性,甚至还有完整的剧情,给人一种在玩RPG游戏的既视感,特效光影层面也有不错的表现,创新感十足。尤其对年轻朋友极为友好,上手度非常高,我认为这对于文化传承是很有帮助的,很有意义。

关键这还是一个在线项目,不用单独下载即可实现不错的3D体验效果,技术功力着实了得。

据说这个项目历时三年筹备,前后迭代了542个版本,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联合腾讯共同打造,是正儿八经的全球首个大型城市历史景观沉浸互动产品。

整体来说呈现出非常年轻化的观感,不管从音乐还是画面的呈现效果来看,都展现出了很高的水准,北京城墙,中轴线等都得以高水准的再现,实在有些让人羡慕呀。可见文化层面的内容交给年轻化的团队是很好的选择。

中间还涉及很多的科普性内容,包括北京雨燕、城楼宫殿的结构以及建造步骤等,很有互动感。甚至一些已经消失了的建筑,现实中无法复原,但在数字层面得以重现,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手段,一种补救的方式,很值得借鉴啊。当然里面还有很多其他内容,就不一一说了。

03 南京明故宫

北京中轴线项目的成功,说明历史遗产是可以被数字化的,而且数字化之后也有着很好的表现手法,不管是从科普的角度,还是从遗迹再现的方式,都表现不俗。

那么南京呢,对于明故宫周边的拆除以及重建显然是不现实的,至少困难度极高,但数字化复原确实完全可行。而且我认为不单是简单的复原明故宫,包括城墙,包括其他的一些宫殿都可以尝试数字化复原,并且以特定的历史时期,以某个主题为切入点。历史上南京因为各种原因消失的宫殿太多了,这里面可做的文章多了去了。

大家都知道中华门城墙保护的很好,但大家不觉得中华门上有点秃吗,实际上其上是有一座城楼的。那么能不能复原呢?关于中华门城楼的复原一直都有很大争议,在我看来与其一直喋喋不休争论个没完没了,关键至今都没个定论。还不如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重建先放一边,能不能先通过数字化完成中华门城楼的复原。

再比如大报恩寺,很多人都觉得后来的玻璃塔并不好看,但真实的原版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是什么样子的呢,也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完整的复原,并整体打包到一起。

当然类似的数字化项目可能之前也有过,但以往的项目大多比较零散,而且更多的呈现方式是在博物馆且是以影像,类似纪录片的方式居多。观者自主探索性缺乏,趣味感不够,更像是纪录片而非真正的数字化产品,画面的效果可能也稍微弱一些。

而且总觉得南京的历史文化虽然很丰富也很厚重,但呈现出来的历史脉络还是稍微有些杂乱,整体感不够强。那么能不能也通过数字化的方式,通过交互式的新技术,让南京的历史脉络,各个时期的更替有一个更加清晰完整的呈现,这也是可以去加强的。而且有必要学习北京数字中轴线的模式,开发线上项目,将南京的宏大传递出去。总之南京需要积极拥抱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有时候一条路走不通,就换一条,我相信总有更好的办法。

0 阅读:0

围一圈大南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