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建了第二座中国工厂,它的贡献可能会比造车还大

牛头湖人世界 2025-02-15 14:52:40

"750万一套的巨型充电宝,能让特斯拉多赚100亿美金?"

这个数字来自特斯拉官网的Megapack储能系统报价。当上海临港的储能超级工厂在鞭炮声中投产时,马斯克在中国的"第二战场"正式拉开帷幕。距离2018年上海汽车超级工厂救活Model 3产能,不过六年光景。

"中国速度"复刻:马斯克的生死时速

2018年上海超级工厂从破土到投产仅用10个月,让濒临破产的特斯拉汽车业务起死回生。如今同样的剧本正在储能领域上演——去年5月立项,12月建成,这座工厂的建造速度打破全球工业项目记录。马斯克似乎深谙"要救命,找中国"的秘诀。

特斯拉2024年储能业务营收突破100亿美元,同比暴涨67%。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30年,仅储能业务就能创造39.5亿美元净利润。这组数据解释了为何马斯克六年前就预言"能源业务终将超越汽车"。

3900度电的"印钞机":藏在集装箱里的财富密码

每个长2.4米、宽0.8米的白色集装箱,储存着足够3600户家庭使用一小时的电力。苹果公司曾豪掷5000万美元采购85套Megapack,为其总部提供稳定电力。这种专攻企业级市场的策略,让特斯拉避开与宁德时代等电池巨头的正面交锋。

成本优势正在形成致命杀招。界面新闻披露,上海工厂量产后Megapack系统成本可能从1.92元/Wh骤降至1.34元。相比施耐德2元/Wh、Fluence1.5元/Wh的报价,这个价格足够颠覆全球储能市场格局。

万亿赛道上的"中国悖论"

中国储能市场预计2025年突破万亿规模,去年新增装机量占全球46%。但本土企业阳光电源的产品报价已低至1元/Wh,比特斯拉降价后的产品还便宜25%。这种局面形成奇特景观:外资品牌在海外大杀四方,回国却要面对更凶残的"价格屠夫"。

特斯拉显然吸取了汽车业务的教训。当年上海产Model 3质量反超美国原厂,这次储能工厂直接配置本土化供应链。有业内人士测算,仅电池采购成本就能削减30%,这或许解释了马斯克敢把储能毛利率做到汽车业务两倍的底气。

网友算账:回本要4年?

"峰谷电价差0.9元的话,四年才能回本。"这条高赞评论揭示了储能生意的核心逻辑。按750万元/套计算,每天充放一次需要1460天收回成本。但在美国德州,极端天气导致的电价波动能让这个周期缩短至18个月。或许这才是马斯克真正的算盘。

鞭炮声还在临港回荡,流水线已开始吞吐集装箱大小的"电力银行"。当特斯拉汽车在中国遭遇围剿时,马斯克用储能业务开辟了新战线——这次他的对手不再是比亚迪或蔚来,而是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

6 阅读:4103
评论列表
  • 2025-02-16 00:54

    又一个以为自己拯救了特斯拉的货

    加速度 回复:
    又一个看不起自己的货
  • 2025-02-17 21:23

    眼红了😍有本本你搞呀!

  • 2025-02-15 22:32

    对马斯克又爱又怕,爱的是他对中国的信任和投资,怕的是他会强大美国的霸权,这种人,不知道是支持好还是反对好。

    用户10xxx18 回复:
    肯定支持 只要在国内投资 提供就业和大量高薪职位 并且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对我们肯定有利 总比去印度那里生产强多了
    神经蛙 回复: 用户10xxx18
    马斯克给美国带去了太多的东西,如果当初中国不帮忙,马斯克破产就好了
  • 2025-02-17 17:18

    这不是变现偷中国的电卖到国外

牛头湖人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