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大明王朝的第二帝王,也被后世称为李世民第二,既表达了对其雄才大略的欣赏仰慕,又表现出他杀伐果断、不惜人命的暴虐,那么朱棣造反究竟是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还是蓄谋已久的剧本呢?
号称李世民第二的朱棣
靖难之役与玄武门政变相似点颇多
一是二人处境雷同。彼时李渊正全力支持李建成打压李世民,朱棣处境更危险,建文帝的削藩直接致其于死地。二是都属于弱势,掌握兵力有限。大家往往认为朱棣兵力雄厚,才能一举攻破南京,其实不然,朱棣起兵时只有身边的少量亲卫。李世民也是,虽名声在外,军权却被架空,最后靠秦王府的兵夺权。从这两点来看,朱棣的造反颇符合走投无路的推测。
靖难之役攻防线
弄拙成巧,成千古帝业
与朱棣不同,李世民政变时早已提前造势,并收买守城将领,做足了准备,朱棣却似乎准备不足。这一点从他起兵前的狼狈样子便可窥知一二,譬如他将儿子送至南京当人质,自己装疯取信建文帝等等,这些动作都表明他需要借各种手段拖延造反的时间,这再次说明朱棣的造反更偏向于走投无路。
玄武门事变
朱标去世,出乎意料
朱元璋一直将嫡长子朱标作为合法的继承人来培养,这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因此朱标在世时估计朱棣连坐皇帝的想法都没有。然而历史就是充满了戏剧性,朱标英年早死,其他皇子才能又远远不及,这便给朱棣夺位留下了机会。因此,朱标在世时,朱棣绝对没有付诸实践,这也是他准备不充分的原因,但在朱标去世后,朱棣确有谋划,这便是其起兵蓄谋已久的论据。
太子朱标剧照
战争诡异,记载不充足
朱允炆虽为年轻皇帝,声望不足,但其所掌控的军队仍然是钢铁洪流。但就是这样的绝对优势却屡屡让朱棣逃脱,谁能相信朱允炆身边没有眼线在给朱棣递送军情呢?不止于此,朱允炆每次兵败,大批人马都被朱棣接收改编,如果不是有将领有“投诚”之意,其扩军能有如此顺利吗?由此可见朱棣对明中央的渗透极深,若非表示他无称帝之意,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综上,朱棣造反两方面的原因都存在,朱棣对夺权一直有谋划,只不过朱允炆的动作幅度太大,一下出乎朱棣的预料,准备尚不充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