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家婷
纵身一跃的魄力与担当。
李书福、魏建军和尹同跃,三位花甲车企掌门人,半部中国自主品牌奋斗史。严格地说,还要加上王传福这位年轻一点的60后。
不过,若要探讨新能源时代的传统车企转型,那就没有王的事了。比亚迪本就起步于电池制造,三年前率先停产燃油车后,也基本上意味着与过往的老对手们分道扬镳了。
而我们现在要谈的,正是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转型路上从品牌、产品到营销的得与失、泪与笑。
面对卷上加卷的一年,三位花甲老帅分别带领吉利、长城和奇瑞交出了堪称漂亮的成绩单,这令人再次惊叹于自主品牌强韧的生命力,也感慨于这一代企业掌舵者的大视野、大格局,以及敢于纵身一跃的魄力与担当。
某种程度上,这是中国汽车业之幸事。在全球不确定性增强的时代,一些企业不求有功、但求无错的行为准则反而加快了旧秩序的坍塌。
吉利、长城、奇瑞打赢逆风局则证明了,与其被时代的泥石流裹挟,不如果断出击撑出一个自己想要的未来。
吉利:行业“指南针”的觉悟
“吉利控股集团,要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大众集团。”
谁能想到,2024年初旗下数个品牌携手亮相的恢宏气势尚未延续影响力,行至中盘吉利控股就毅然决然地转向战略收缩。
时年9月,吉利集团发布《台州宣言》,正式提出“战略聚焦”——聚焦汽车主业,通过战略收缩、整合和协同,进一步强化吉利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
随之而来的是旗下子品牌大刀阔斧的整合,其中既有经营欠佳的弱势品牌并入强势品牌,比如几何并入银河、雷达并入吉利,也有各自市场表现不错的“强强组合”,比如领克和极氪合并为“新极氪”集团。
对此汽车行业心有戚戚。时值中国汽车市场最卷、最难也最迷茫的时刻,国内市场顶到天花板,国外市场壁垒重重,中国主流车企们该向何处去?在此之前,没有人给出答案,原因很简单:人人反内卷却又不敢停下来,因为停下意味着更快的出局。
十七年前同样以一部《宁波宣言》开启全球扩张战略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选择再一次站了出来。他以明确的态度告诉行业,如果一直饮鸩止渴,那么整个汽车行业将陷入万劫不复。中国汽车业到了必须要改的时刻!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
以《台州宣言》为起点,过去五个月来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等主流车企先后宣布战略收缩,从品牌、车型、研发到营销整合,以加速迎战全球“不确定性的时代”。
可以说,李书福和吉利集团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行业“指南针”的作用。这也是吉利作为“自主一哥”领袖风范的体现。
当然,人们心中难免会产生新的疑问:战略收缩后的吉利集团,还能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大众集团吗?
似乎不必担心。2024年,吉利控股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近149万辆,新能源渗透率约达45%。吉利乘用车板块新能源汽车销量也达到了88.8万辆,占比总销量超过四成。
2025年1月,吉利汽车更以破26.6万辆的成绩取得“开门红”,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高达84%。
在高端新能源豪华汽车市场,截至2024年底“新极氪”集团也已拥有51万辆销量规模,并将在未来两年实现年销百万辆目标。
这是绝不输于大众集团的体量与规模。更何况吉利还有新的“杀手锏”,那就是李书福多次为之站台的醇氢电动汽车。
吉利计划于今年四季度,推出搭载全新一代“超醇电混”技术的全新轿车与全新SUV。吉利甲醇汽车2030年的年销目标是30万辆——这才真的是十数年磨一剑。
毋庸置疑,吉利控股的新战役即将打响,它的新对手会是谁,将是2025年汽车业最大也最有趣的谜题。
长城:“网红”魏建军的一年
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中国车企的流量在保定。长城汽车年会上,董事长魏建军宣布拿出40亿元利润奖励优秀员工的消息在网上疯狂流传,让行业人士着实艳羡了一把。
被网友戏称为“汽车界的胖东来”背后,是长城汽车惊人的赚钱能力。
长城汽车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显示,这一年该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4亿元至130亿元,同比增加76.60%到85.14%;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非净利润为94亿元至100亿元,同比增加94.47%到106.88%。
要知道,这可是建立在长城汽车0.21%的年销量微增长基础上啊!它甚至没能跑过中国车市4.5%的整体增速。
但是,盈利就是底气。
当然,长城汽车最大的底气是魏建军。
2024年,魏被封为年度“最忙汽车人”,这个封号名副其实。这一年他开启了人生中的刷脸之路,回归社交平台、积极加入直播,在与小米汽车董事长雷军联手创下了几波破天流量之后,魏建军摸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密码,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个人IP变成了整个长城汽车从品牌、技术到产品传播的“先锋队”。
长城汽车年会上,董事长 魏建军
以60岁高龄成为新晋“网红”,这大概是魏建军本人也没有想到的。在他之前,多少车企高管已经撸起袖子冲进了直播间,但是,有一说一传统车企高管能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大佬们抢流量的实在是凤毛麟角,更多的前者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尴尬状态,只有魏建军和长城汽车出圈了。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给传统车企打了一针强心剂。
过去一两年,主流车企营销总是想尽招数要复制一个雷军、余承东那样的顶流IP,却又始终不得法门。原因是什么不得而知,但是网络好人缘一定不是架子端起来的。
当一个车企掌门人回归日常,在稀松平常的琐碎中被看见、被理解,才能更广泛地被接纳。可以说,并没有镜头感的“魏实在”之所以意外走红,秘密就藏在骑着幸福250穿街走巷、聊球迷心照不宣的足球、聊同行不敢聊的弊端这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上,当然也藏在他小年夜亲手捞起来的饺子里。
一个“新长城”的形象就这样立起来了。我们认为这是偶然中的必然,当然它不只有花活儿,毕竟这是一家以技术和产品立命的传统车企——2024年,它还干了两件大事。
一是在技术层面,坦克品牌发布了首个解耦越野架构Hi4-Z,实现了在越野动力上的全动力架构布局,并且划分了越野车等级,进一步抢占了中国越野车市场的话语权;
二是闯入新赛道,长城汽车斥资10亿元研发的灵魂摩托正式进军高端摩托车市场,初始业绩很是不错。这也给了魏建军更多自信,今年他又将挑战超豪华汽车市场——新品牌命名为“自信汽车”。
同样给了魏建军自信的是,高端品牌魏牌的再度中兴。今年1月,魏牌销量以49.42%的同比增幅成为长城汽车的最强音。
奇瑞:吹过的牛实现了
说过奇瑞新能源要不客气了之后,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在一次直播中笑着表示后悔,因为吹牛这种事不符合他过去的人设。
结果这一年奇瑞吹过的牛真的实现了。
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尹同跃
2024年,奇瑞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58.36万辆,同比暴涨232.7%。这一年奇瑞新能源不仅创下了单月“十连涨”的成绩,尤其12月新能源销量首次突破了10万辆。
虽然这个销量数字在奇瑞总销量中占比还不是那么高,有没有进入全国头部位置也未可知,但重点是,它的增速是主流车企里最高的。
与此同时,奇瑞集团也交出了史上最佳成绩单:以260.39万辆的总成绩单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同时也创下历史新高。
2024年初,我们曾祝贺它又挤进了中国车市销量榜单前十,谁知2024年末它直接进入了前五,在一些细分排名中甚至更靠前。
当然,年营收4800亿元、实现三年翻一番的财务表现,更是让不少国企同行羡慕。而这也得益于奇瑞海外市场的坚挺。
你可能想不到,在关卡重重的海外市场奇瑞依旧保住了稳定的增长。
2024年,奇瑞出口新车114.45万辆,同比增长21.4%,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且成为第一个累计出口销量突破400万的自主品牌。
这一年,随着奇瑞与西班牙EV MOTORS合资工厂的首款产品,EBRO品牌S700正式下线,奇瑞也成为首个在欧洲生产汽车的中国汽车品牌。
“全行业唯一实现新能源、燃油车、海外出口、国内市场四条赛道全面增长的车企”,毫无疑问,当下也是奇瑞士气最高的时期。
2024年10月,奇瑞第1500万辆整车下线。此时距离1999年12月奇瑞首辆整车下线已经过去了25年,“小草房”起步创业的故事再次口口相传,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这个昔日的自主品牌“老大哥”终于雄狮归来。
“2025年、2026年后,我们不再是追赶者,我们就是这个时代的颠覆者。”2024年年初,尹同跃这样说。
现在看来,这可不是吹牛。奇瑞已经定下新一年的目标:继续实现高于行业10%-20%左右的增长。在2025年规模盛大的“奇家宴”上,奇瑞集团旗下奇瑞、星途、捷途、iCAR和智界五大品牌共同启动了“2025战略”,剑指中国汽车第一。
老帅尹同跃有底气。因为这两年的表现足以证明,奇瑞的成绩并非偶然。今年1月,奇瑞集团整体销量既保持了两位数的同比增幅,其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延续了去年的热度,同比增长高达172.1%。
回顾十年前第500万辆汽车下线仪式上,奇瑞曾郑重宣布将于2020年夺回失去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领头羊”之位,但2020年它还是抱憾错失这个梦想。
同样,作为国内唯一未上市的头部自主品牌,IPO是奇瑞的又一梦想。2004年,奇瑞首次尝试上市折戟,此后二十年时间数次冲击IPO皆未果。近年来尹同跃多次表示,希望奇瑞能在2025年实现上市。
倘若今年这两个梦能够圆满,那么奇瑞无疑将是自主品牌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