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合资转型新能源被称之为“大象转身”,那么这次广州车展我们终于等到了合资象群们的集体转身,即便蹒跚,即便对过往留恋,但他们终究还是转身了。
广州车展向来被称之为车市的镜子,从品牌展位的摆展布局,品牌战略规划,新品的发布,都能看出行业整体的走向。前两年的广州车展更多的是新势力的独角戏,今年合资大刀阔斧推进新能源,完成从质疑新势力,到理解新势力,最终成为新势力的蜕变,他们的加入让今年的广州车展成为无论规模和看点都空前的一届。
合资新能源看点空前
这次东风Honda、广汽本田、东风日产、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一汽-大众等合资车企,将自身在电动化领域的战略规划,技术积累毫无保留地搬至台面,以示野心,同时也将旗下最新的新能源产品摆到展台C位,以示诚意。
正如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文大力在媒体日上的豪言:“合资不是落后代表,它有着成熟的稳重,也有后发的韧劲。”应声而来的是,广汽丰田旗下全新新能源品牌“铂智”,“铂智”铂智品牌首款产品铂智4X同步上市,售价17.98万元起。
而作为新能源推动速度较快的上汽大众,展台几乎没给燃油车留多大位置,ID系列悉数登场,ID.7 VIZZION、ID. NEXT是绝对的展台主角。其中ID. NEXT勾勒出ID.家族新成员的雏形——智能、互联、电动和绿色,并计划于2024年首秀。
广汽本田带来10款新能源车型参展,作为极湃的第二款纯电产品全新纯电动车e:NP2极湃2完成首发亮相。此前东风本田已经发布全新新能源品牌灵悉。此次车展亮相e:NS品牌第二弹产品—e:NS2,新车定位“纯电猎装轿跑”,预计将在2024年正式上市。
东风日产则是宣布启辰作为作为新能源的先锋军,在未来3年内,日产品牌将向中国市场投放4款本土开发的新能源车型,包括轿车和SUV,动力涵盖纯电和混动,首款新车将在2024年投放市场。
一汽-大众此次也是带来了ID.7 VIZZION,并表示后续将坚持“油电共进”战略。据悉,其新能源品牌也在筹备之中。长安马自达也表示将在明年推出新能源产品,后续产品将由马自达和长安共创。
合资的行事风格依旧没太多变化,没太多的敲锣打鼓的前奏,这一次不论是态度的重视程度,还是新能源产品的推进速度,他们的觉醒和行动一起来了。
合资2.0时代
反观自主品牌,有一说一,他们乘着新能源的东风成就了一段让人惊艳的逆袭。10月销量中,车企前五强自主占了4个席位,燃油时代的的王者一汽-大众也只能屈居第5。而且前十强中,合资车企从原来6-7个席位,跌得仅剩三家。
国内车市的“变天”肉眼可见,与之相对应的是品牌全球财报数据的反差。第三季度各大跨国车企的财报中显示,本田、马自达、通用、大众等都实现了销售收入和营收利润的两位数增长。尤其是日系车企,他们的财报表现甚至达到了目前为止最好的市场表现。
这说明这些跨国车企并没有因为中国新能源步调缓慢而损失惨重,反而,他们电动化的节奏缓慢是照顾到全球市场的结果。全球用户对智能和电动化需求的不同步,决定了智能电动化并不是跨国车企短期迫切的技术和产品目标。
这决定了他们的慢,但不等于他们不搞。至于怎么搞,再蛰伏期他们想明白了一件事情——智能电动是中国市场本土化的关键,既然自己没精力搞,那这件事就得交给本土母公司去搞。这使得汽车合资方式由以往的外资单方面的技术输入的1.0时代,正式进入到合资双方各自发挥所长“共创融合”的2.0时代。
广州车展上部分合资车企毫不隐晦的表明了这一点。比如长安马自达此次虽然没带来新能源产品,但在专访环节明确表示明年讲带来纯电产品,产品的设计和操控部分会交由马自达方面来完成,智能和电动化则由长安母公司来全面本土化。
再比如长安福特与长安汽车共同成立长安福特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这一“新合资模式”,亦被看成福特在华放权,积极寻求新能源领域的发展的信号。
如果说,全面本土化是合资反攻的主要思路,已经是大家的共识。那么如何做到“全面本土化”似乎大家还在摸索。
设计大刀阔斧
如今的消费者似乎已经习惯了新能源的新,他们渴望在新品牌和新产品上找到更多新设计和新功能带给他们新鲜感。这种新鲜感首先一定是设计开始,比如理想MEGA的设计“跳楼款”和“每卖出一台高铁就损失一个车头”梗让它赚足曝光,成为车展现场各种皮尺部都愿意量一量的对象。所以颜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品牌推新的第一桶流量,不管好评坏评,都得抓住了。
渠道增加曝光度
“新鲜”之下,合资品牌需要获得进一步的关注,渠道必须要改变。一些合资品牌已经在借鉴新势力和特斯拉,在商超建立体验店。目前,沃尔沃、上汽大众ID.家族、别克品牌等多家合资品牌已经入驻商超,提高新能源产品的曝光度和客流量的同时,也能在消费者眼中树立一种新兴印象。
与本土强者合作
智能新能源时代的内卷,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卷资源,卷车企的朋友圈,卷供应链。所以除与本土母公司深化合作之外,在供应链方面外资也需要更积极的布局。大众集团入股国轩高科,牵手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奔驰与宁德时代深化电池研发,与腾讯共研智能驾驶;丰田与Momenta合作推进高清地图业务,采购比亚迪电池等。
夯实20万内区间
目前的智能方面,众多新势力和自主品牌都主打一个冗余度,谁的硬件好谁似乎就在气势上获胜,这直接导致了成本的上升,整体定价的上升。比如阿维塔11三个激光雷达30万起,极越01、智界S7等主打科技的新能源产品都定调在了20万以上区间。反观20万内真正做到智能的产品,为数并不多,而这也是合资的舒适区。所以完全可以从这一区间入手,先做量,夯实产品形象和口碑后再向高端推进。
最后
流水不争先,争滔滔不绝。面对自主品牌一时的领先,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合资会轻易退让。他们在设计、机械、驾控等方面依旧有着自主无法超越的优势,而作为后发者,他们有着更多的后发优势,比如智能功能方面,完全可以选择模仿;比如配置和定价策略方面,也能比照着力压对手。
总之,摆在合资眼前两条路,要么“打不过就加入”,要么“卷不过就躺平”。从当前节点看,至少德系品牌已经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变化并落地,日系也正在尝试“加入”中国对手的阵营,至于韩系和法系,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