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4月1日,愚人节这天,16岁的变成天才于行健从高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只留下最后一声呼救:妈妈,我疼,救我。
别看他只有16岁,却曾以942分高分进入辽宁省队。
一个前途无量的孩子,怎么说没就没了?
——【·家里的战争·】——
于行健的父母很早就发现了儿子很聪明,在别的小朋友还不认识字的时候,于行健就能熟练的背诵古诗以及做100以内的加减法算术题了。
父母很快就意识到了家里这是出了个“小天才”,他们下定决心不要让儿子泯然众人,从此家中仿佛变了一个样子。
他们给于行健报了很多的兴趣班,开始充分的利用于行健的天赋,而在这些兴趣班中,于行健特别喜爱的就是编程。
小学的时候,于行健写出的代码就已经开始让老师惊讶了,老师专门找到了于行健的家长,嘱咐他们一定要好好培养于行健在编程上的天赋。
为此,于行健的父母还专门花大价钱给于行健购买了一台价值不菲的电脑供于行健练习。
以后几乎是每天早上五点,母亲就会直接闯进于行健的房间叫他起床开始练习。
母亲对于行健的要求很高,除了要将编程天赋发挥好,学校里的成绩也不许落下一点。
每当于行健想要赖床的时候,母亲就会拿“为了让于行健成为人才,她和父亲有多么不容易”来道德绑架于行健。
而面对着母亲的道德绑架,于行健只好每天早上端坐在书桌前早早的开始学习。
不光如此,父亲的表现甚至比母亲还要过分,在每天吃饭这种放松的时候,家里的氛围是最压抑的。
在于行健的记忆中,从家里买了电脑开始练习编程后,自己就没有吃过一顿轻松的饭。
父亲在饭桌上总是会问自己无数的问题,有些时候是编程上的问题,比如“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
又或者会拿着他在学校中的成绩单,质问他为什么选择题居然比上次考试多错了一道。
面对父亲的咄咄逼人,于行健有时候真的回答不上父亲的问题,而他沉默的态度也会让父亲突然变成暴躁易怒。
他会愤怒的夺过于行健手中的饭碗摔碎,对着于行健就是劈头盖脸的批评,有时候情绪激动,甚至还会将手中的筷子摔到于行健的身上。
而这一切都让于行健压力非常的大,似乎一点做不好都会让父母抛弃自己一样。
但在这种压力之下,于行健也难免会偷偷给自己找点放松的机会,那是于行健上初三的时候。
随着于行健一点点长大,父母早已经不是他上小学时那种教育态度了,他们对内对外都是非常关心于行健的样子,但这关心之下是比之前更甚的道德绑架。
虽然这让于行健的压力倍增,但同时也让他觉得父母对自己比之前好多了,所以自己偷偷玩会电脑应该也没有事。
怀着这样的想法,于行健趁着父亲上班,母亲去买菜的功夫打开了最近同学们都在玩的热门游戏,想要熟悉游戏来拉近和同学们的关系。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正在自己玩游戏的时候,母亲突然折返回家了,而他玩游戏的这一幕也正好被母亲撞见。
母亲看见于行健在这里最重要的初三竟然还在玩游戏,一下子情绪就爆发了,她冲过来就将电脑的网线拔掉了。
随后就开始尖叫着指责于行健不认真学习,只知道玩游戏,辜负她和父亲对他的良苦用心。
而母亲的话语无疑也触动了于行健的敏感神经,他平生第一次开始反抗父母,他“腾”地站了起来,把椅子都带倒了。
“你凭什么管我,你们不容易,那我就容易吗?我都快疯了你们知道吗?”
将自己的不满嘶吼出来后,于行健就跑了出去,那一晚他都没有回家,在外面的大街上游荡。
而这次的反抗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父母不再对他像之前那样严格,甚至每天给了他半个小时的休闲时间。
这也让这个三口之家获得了一段时间的平静时光,但变数很快也随之而来。
在随后的期中考试里,于行健因为身体不舒服,成绩比之前退步了很多,而这也触动了父亲的逆鳞。
那天晚上,父子俩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但父亲毕竟比于行健强壮很多,那晚于行健狠狠地挨了一顿揍。
临走的时候,父亲彻底剥夺了于行健的休闲时间,每天还给于行健增加了三套练习题的任务。
这也让于行健的生活和学习迈入到了水深火热的程度,同时于行健也开始了自己的反抗生涯。
从这次之后,于行健的脾气突然开始变得非常的暴躁,动不动的就在家里发火。
甚至仅仅是因为母亲做饭口味重了点,他都会将所有饭菜倒掉,让母亲重新做。
而每次他都会用学习为借口来达到自己的要求,当父母不满足自己的时候,于行健就会绝食抗议。
靠着这些行为,于行健顺利得到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也让这一家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平衡,平常是和睦的一家人,争吵起来的时候那就是恨不得掀翻屋顶。
——【·最后一根稻草·】——
但即便是和父母抗衡,于行健也清楚自己的重要任务是什么,对于学习和编程,他还是很努力的。
就比如,对待2025年3月份的编程省赛,为了这场考试,于行健准备了很长时间。
那段时间他甚至每天编程到很晚,眼睛因为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早已经变得通红,但于行健敲击键盘的手指却从来没有停下过。
而如果在这场省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很有可能进入省队并且可以顺利保送到于行健心仪的大学中。
所以一家人都对这场省赛充满了重视,那段时间于行健的父母可以说对于行健有求必应,甚至还主动提出让于行健多休息休息,生怕儿子累坏了。
但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场比赛于行健竟然失手了。
成绩公布那天,于行健只取得了第十名的成绩,无缘省队和保送。
当看到这个成绩后,于行健家陷入了沉默中,父母的脸上以及话语中充满了失望的态度。
他们甚至直言不再对于行健抱有曾经那么大的希望,让于行健后面想干嘛就干嘛吧。
这让本就失意的于行健压力更大,也成为了压垮于行健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天晚上于行健躺在床上思考了很长时间,最终他将自己曾经获得的所有成绩摆在了桌上,给父母留下了一封遗书,选择了最悲痛的路。
而在生命的最后,于行健还是无法摆脱对父母的爱,身体的剧烈疼痛让她忍不住的呼救:“妈妈,我疼,救我。”
——【·余波·】——
事后,父亲也在网络上给自己孩子写下了一封长长的悼念信,而这篇文章也被传到了网上。
不过对于这封悼念信,网友们的态度却是两极分化的,有人认为父母良苦用心不容易,也有人认为于行健走到这步,罪魁祸首就是父母的过度压力。
但事已至此,导致于行健选择该决定的原因已经无从考察,只能说作为父母,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多给予关怀。
信息来源:网易新闻
网易新闻
于行健家人发布的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