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务不光出现在电视剧中,在现实生活里更是无孔不入,遍布各个领域。
各国的情报组织都在想方设法地安插间谍,想要窃取中国更多的机密文件,美国更是惯犯。
去年国安部回国了我国破解的重大间谍案件,其中美国安插的间谍居多,手法也是相当熟练。
即便如此,也没能逃脱我国安全机关的法眼,深挖打击间谍份子,让那些间谍份子寸步难行。
那么,我国机关有什么样的反间谍手段呢?是通过怎样的手段将那些间谍分子捉拿归案的呢?
——【·从巅峰到深渊的背叛·】——
康日新曾经是核工业领域的风云人物,但同时他也曾经是我国贪腐金额最大的间谍之一。
出身普通家庭的他,从基层技术员一路干到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带领企业扭亏为盈,成为行业标杆,前途一片光明。
但2008年的股市暴跌成了他人生转折点。康日新不仅把自己的积蓄全砸进股市,还挪用了部分公款,结果血本无归。面对巨额亏空,他慌了。
就在这时,法国阿海珐公司的人找上了他。
阿海珐当时正在竞标中国的核电项目,急需内部情报。他们摸清了康日新的财务困境,开始一步步拉他下水。
第一次接触是在澳门的一家高级酒店,对方递过来一个黑色手提箱,里面是50万美元现金。康日新犹豫了,但最终还是接了过来。
此后,他开始利用职务之便,向境外泄露我国核电核心技术参数。为了掩人耳目,他特意选择在国外开会时交接情报,以为这样就能万无一失。但国安机关早已盯上了他。
2009年,某核电项目招标时,专家发现法国企业的方案与中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指标高度相似,怀疑有人泄密。
国安部门介入调查,很快锁定了康日新。他们发现,每次他出国后,他小舅子的海外账户就会收到一笔神秘汇款,金额都在50万美元左右。
更可疑的是,这些钱经过多个离岸公司洗白,但大数据系统还是找到了规律。
最终,国安人员在康日新准备飞往东京的前一刻将他控制。在他的行李箱夹层里,搜出了存有机密文件的加密硬盘。这个曾经的行业领袖,就这样成了阶下囚。
——【·数字时代的反间谍天网·】——
现在的间谍活动,早就不像电影里那样靠戴墨镜、对暗号接头了。国安机关的反间谍手段,也已经进化到了高科技时代。
技术人员后来发现,他用的是一款伪装成计算器App的间谍软件,只要拍摄特定文件,就会自动加密传输到境外服务器。但国安的大数据平台还是捕捉到了异常流量,最终锁定了他。
资金流向也是关键线索。现在的反洗钱系统能自动分析可疑交易,比如某人的账户突然收到境外大额汇款,或者频繁与特定国家有资金往来,系统就会标记。
2018年,某军工企业的工程师突然在海外购置豪宅,国安一查,发现他长期向境外传输敏感资料,最终人赃俱获。
不光如此,普通老百姓也是反间谍的重要力量。
类似案例越来越多,说明老百姓的反间谍意识确实提高了。
——【·铜墙铁壁的防护体系·】——
关键行业的反间谍措施,现在已经严格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比如大亚湾核电站,核心区域外围三公里就设了第一道关卡,所有车辆都要接受辐射检测。
员工进厂区得刷虹膜识别,工作手机统一存放在防电磁屏蔽柜里。中央控制室更是全封闭设计,连USB接口都被特殊胶水封死,防止数据被拷贝。
军工企业的保密措施更严。某航空研究所的研究员,办公电脑连硬盘都没有,所有数据存在云端,操作记录实时监控。
曾经有个工程师想用手机拍屏幕,结果触发了天花板上的激光扫描仪,安保人员30秒内就冲了进来。
这些措施不是小题大做。2018年破获的一起间谍案里,境外情报机构收买了保洁员,专门翻军工企业的垃圾桶找废弃图纸。
现在涉密单位的碎纸机都是微粒级的,碎出来的纸屑比芝麻还小,还得用药水泡烂才能扔。
——【·全球围剿间谍网络·】——
而且反间谍早已不是一国的事,国际合作越来越重要。
去年,中国国安部门和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共享了一条情报:某东欧外交官频繁接触我国军工院校的师生。
虚拟货币曾经是间谍交易的理想工具,但现在中国的区块链溯源系统已经能追踪大部分混币交易。
2022年破获的一起案子里,某研究所员工用比特币收钱,向境外卖导弹资料,结果国安通过链上数据分析,锁定了他的交易记录,直接抓人。
在云南边境,中国和缅甸警方联合行动,端掉了三个伪装成赌场的间谍培训基地。
这些地方专门教人怎么用旅游签证混进中国、怎么用隐形墨水写密信。缴获的培训手册上还写着美国中情局的最新策略——重点培养中国企业家当线人。
从康日新案到现在,中国的反间谍网越织越密。2022年,全国有1.7万群众因举报间谍行为拿了奖金,最高的一笔50万。
在北京国安部的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全国间谍活动预警,上面的红点正在逐年减少。
间谍再狡猾,也逃不过这张天罗地网。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