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74年7月,64岁的谢太后抱着3岁的宋恭帝赵显,可怜巴巴地坐在临安的朝堂上,无助地望着奸臣贾似道。
贾似道的身后,一大群饭桶整整齐齐地位列班位,琢磨着往哪逃跑更安全些。
同时在另一边,由于襄阳重地已被拿下,忽必烈命令伯颜、阿术率军20万,顺江而下,直取临安,同时命令其他元军分头进攻两川和两淮。
这就是当时南宋形势的缩影:
危如累卵,无可救药。
当此民族危亡时刻,有文天祥、李庭芝、张世杰、陆秀夫、张珏这样宁死不屈、浩气长存的抗元英雄,但更多无能懦弱的南宋官员选择了逃跑或者投降。
当时宋恭帝的宰相留梦炎,就是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位。

一、南宋的最后几年,能去摸鱼的官员,都算好的
留梦炎能在1275年时当上右丞相,完全是因为朝廷真没人了。
在元军摧枯拉朽般的挺进下,南宋朝廷和地方官员们纷纷逃跑或投降,整个行政军事体系几近瘫痪。能正常上班打卡的,都已算是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好官员了。
当时官员的旷工,离谱到什么程度呢?
1、有的官员明明想摞挑子,却仍然死要面子。于是就主动检举自己,或者哀求监察御史弹劾自己,让朝廷罢免官职,比如签书枢密院事文及翁。
2、1275年正月,谢太后、宋恭帝有一天上朝时,整个议事厅居然只来了6个人!
一个老太太抱着一个4岁的娃,和6个还能来上班的大臣,就这么多了!(可惜我没查阅到这6人,也不好推测是谁)
3、谢太后没辙,下旨说,只要能来上班的,摸鱼都算你一天工资。史载:
凡在官守者,尚书省即与转一次;负国逃者,御史觉察以闻。

身为宰相的留梦炎,自然是旷工那一拨中的。
虽然被任命了,他却一直托病不去就职。最后谢太后亲自到他家,留梦炎才不得不硬着头皮上任了,但没多久就又逃到更南边一点的衢州去了。
1276年2月,5岁的宋恭帝带着百官投降元军,元朝使者大摇大摆地进入临安府。
仅过了半年,身在衢州的留梦炎也投降了。
留梦炎投降后,劝降了很多原有的同事,再加上原来就是宰相,凭借这些影响力和工作成绩,后来居然也做到了丞相的高位。
从气节上讲,留梦炎别说和文天祥比了,就说和他同期进入宰相班子的陈宜中,虽然一直逃跑,最后甚至都跑到泰国了,但就是不去做元朝的官。
还有上面说的那个检举自己罢官的文及翁,虽然荒唐,但后来元朝多次请他出山,老头打死也不同意。
没办法,你是宰相,对你的要求就得高一些喽。

二、杀害文天祥,让留梦炎彻底臭了
1278年,文天祥被捕。
像文天祥这种忠诚兼具才华、而且极富人格魅力的旗帜性人物,即使是敌人也相当喜欢的。
1278年时,忽必烈曾经问另一个南宋降臣王积翁:“你们南宋还有什么人才吗?”
王积翁回答:
“南人无如天祥者。”
意思是,南宋没有人能超过文天祥的。
王积翁虽然也是降臣,但品德方面比留梦炎明显高一大截。他在1277年独守福州空城时,是与元军约定不屠杀百姓后,才无奈投降的。
忽必烈非常爱才,一直不舍得杀文天祥,就这么拖了4年。
于是,王积翁建议把文天祥放了,让他去做道士去。
忽必烈则仍然犹豫不决:
放了吧,这么个南人偶像和人才,实在可惜了;不放吧,文天祥活一天,就有一天的影响力。

此时,留梦炎跳出来了:
“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
他说,如果放了文天祥,到了江南立刻就会起兵,我们这些降臣就完蛋了!
忽必烈听了此言,一咬牙,斩!
没过一会儿,忽必烈就后悔了,又赶紧下令不要杀文天祥,结果部下回报,晚了,已经砍了。
本来嘛,留梦炎做为降臣中的一分子,最多就是没骨气,冒不出头来的。
但他直接害死了大英雄文天祥,那历史岂能放过他?!

三、留姓后世必须和留梦炎划清界线,才能参加高考
清朝的乾隆评价人臣的才能与品德孰重孰轻,举例说明什么是最差劲的人臣时,就点了留梦炎的名。
文天祥和留梦炎,这一忠一奸,一正一邪,后世人是拎得清清楚楚。
到了明朝时,数百年间,留姓子弟参加高考时,必须出具书面说明,说自己不是留梦炎的子孙,方能进入考场!
“两浙有梦炎,两浙之羞也。历明朝数百年,凡留氏子孙赴考,责令书一结云:‘并非留梦炎子孙。’方许入场。”

如果同情心泛滥的话,南宋最后的那几年,看着是真心碎:
老态龙钟的太后,一脸童稚的皇帝,束手无策的大臣,那些实力微弱却誓死不降的壮士,还有崖山投海的十万军民们。
可是,当看到就连文天祥和张世杰这样舍生取义的英雄,都无法真正拧成一股力量时,也就释然了:
散了,真是散了。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
自评:看到南宋末年时,我居然感觉,宋高宗赵构都能算是号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