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因认罪材料被管理所科长叫到办公室,为何出来时热泪盈眶?

同巍聊历史 2023-01-15 15:53:00

1956年的一天,在功德林接受改造的杜聿明突然被叫到办公室,管理所负责审核材料的李科长提醒道:“你的《自传》写得不错,就是遗漏了一个重要事件,昆仑关大战怎么不写呢?”

国民党名将,原任徐州“剿总”副司令的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我军俘虏后,关押在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根据战犯管理所的规定,每个在押人员都要写出自己的认罪材料,杜聿明也不例外。可在他交出认罪材料不几天,就被负责审核材料的李科长通知到管理处办公室去一趟。

一般只有在认罪材料里有所隐瞒的人,才会遇到这种情况。

(功德林里接受改造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他跟在管理员后面,缓步朝胡同口走去。他边走边想,低头不语。这位在战场上以雍容镇静著称的国民党名将,此时也不免忐忑不安,满腹狐疑。

“莫非是我在葫芦岛撤兵之前,命人炸毁锦西的炼油厂和发电厂的事?这些我已经在材料里交代过了呀?

是关于在徐蚌战场(淮海战役)使用化学武器的事?当时蒋介石的确让我使用毒气弹借机突围,可我还没来得及使用便被俘了。

还是让文强枪毙两个共产党便衣的事?可当时行色匆匆,他也没来得及执行命令!如若不信,可以叫文强来作证……”

(杜聿明)

杜聿明思前想后,心中迷惑不解,也猜不出李科长找他到底是为了材料里的哪儿件事?

他敲门进了办公室,李科长正站在办公桌前整理一份材料。

“叫我来是为了材料的事情吧?关于徐蚌战场使用化学武器,我之前已经交代过很多次了,当时是蒋介石……”杜聿明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解释。

“找你来不是为了这些事情。”李科长摆手打断了他的话。

“不是为了这些事情?”杜聿明心中更加迷惑了。

李科长请他在藤椅上坐定,转身倒了杯水递过去,杜聿明慌忙起身接在手里。

(负责审核材料的李科长)

“你的《自传》我看了,写得很不错嘛。可惜,就是遗漏一个重要的事件!”李科长拿起刚才桌上那一份材料,微笑地说道。

“重要事件?”杜聿明仍是疑惑不解。

“对呀!当年的昆仑关大战,你的材料里怎么不写呢?”

杜聿明听完这话才松了口气。“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话虽这么说,他内心却由刚才的紧张不安,变得有些激动。

“昆仑关大战!那可是自己人生的闪光之时!当年自己率领‘铁马雄狮’的中国第一支机械化兵团——第五军,与日寇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在昆仑关狭路相逢……”

想到这,他下意识端起手中的水杯,抿了一口。滚烫热水带来的生理疼痛刺激了神经中枢,把他的思绪又拉了回来。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李科长说得是那样地认真,只见仿佛他自己就是昆仑关大战的指挥官杜聿明一般,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当年的战情。

1939年10月14日,日寇占领广州之后,马不停蹄,即刻挥师向西,兵锋直指广西首府南宁。其意图再明显不过,便是要切断西南国际交通线滇越铁路,开辟华南战场,彻底扼杀掉中国的抗战!

日本大本营陆军部作战部长富永恭次更是在战前嚣张地说道:“这是中国事变的最后一战!”

一旦广西沦陷,不仅西南的两条国际交通线遭受危机,而且大后方的军心和民心也受到极大的动摇。一时之间,战局危矣!中华危矣!

11月13日,日本陆军在“加贺号”航母的掩护下,发动了对广西南部钦州湾的登陆作战。由于中国第四战区指挥部判断失误,在钦州湾一带布防的兵力仅有1个师,日军很快登陆成功。

19日,日军主力迅速推进,兵分三路向南宁进发,并于24日占领广西首府南宁及昆仑关等军事要塞。

(日军占领昆仑关)

南宁的失守使得重庆最高统帅部大为震惊,紧急从各地调兵遣将支援广西,桂南会战就此打响!

然而,中国援军南下的咽喉要塞——昆仑关,已经被日军第五师团占据。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是日军最早成立的17个常备师团之一,也是王牌中的王牌,精锐之中的精锐。

自日军全面侵华以来,该师团先后对战中国几十个师,鲜有败绩。

在这种情况下,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向蒋介石求援。鉴于桂南会战的重要性,也鉴于第五师团的凶残程度,蒋介石把自己的王牌家底——第五军,给他派了过去,援助攻打昆仑关。

1938年,在武汉会战之后,中国原本的德械师已经拼光了。蒋介石便用苏联援助的武器重新打造了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二〇〇师,该师装备着50多辆装甲车和近100辆坦克,师长就是杜聿明。

没过多久,200师扩编为军,蒋介石把“一·二八”淞沪抗战中,那支有着光荣部队的番号“第五军”授予了这支部队,杜聿明升任军长。

(中国军队装备的坦克)

此时的杜聿明,年仅35岁。可用兵却如诸葛亮一般谨慎优雅,有儒将风度。毕业于黄埔一期的他,先后参加过东征、北伐、长城抗战、淞沪会战等大小数十次战斗,战绩卓著。

俗话说得好,强将手下无弱兵。不仅杜聿明能打,他还给第五军调来了三员骁勇善战的战将,做自己的帮手!

第五军下辖三个师,荣誉第一师、新编第二十二师、第二〇〇师。

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年龄36岁,杜聿明在黄埔一期的同学,从东征到北伐,从古北口到台儿庄,屡经战阵的他从未负过伤,实乃名将加福将。

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邱清泉,年龄37岁,毕业于上海大学,后又考入黄埔二期,还到德国柏林陆军大学镀过金,本喜好吟诗作对的他,因为在战场上作战勇猛,后来得了个“邱疯子的”称号。

第二〇〇师戴安澜,黄埔三期生,一个专门为抗倭而诞生的将军。长城抗战、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战、武汉会战,四战四捷。

拥有着精兵猛将和精良装备的第五军,在1939年的国军大阅兵中,成绩全国排名第一。

就这样,临危受命的杜聿明率领着这支“铁马雄狮”出征了!

(机械化装备的第五军)

晨曦里,第五军的战士头顶泛着寒光的钢盔,身影凝重而又坚毅,苍凉而又悲凉。

摆在第五军面前的不仅有巍峨险峻的昆仑关,还有战斗力十分凶悍的日寇第五师团。也许是历史开的玩笑,让中日两国各自最精锐的部队在昆仑关狭路相逢。

第五军对战第五师团,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昆仑关,北宋名将狄青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面对强大的敌人和无法扭转的地理劣势,若想从敌人手里重新夺回南宁,第五军别无他法,只有正面仰攻昆仑关,打通南下之路。

昆仑关上有敌人精心打造的坚固堡垒工事,轻重火力可以组成密集的火力交叉网,覆盖着通往关上的必经之路。

对此,杜聿明做出两条对敌策略:一是关门打虎!二是围点打援!

根据他的战略部署,首先以郑洞国荣誉第一师为左翼,戴安澜第二〇〇师为右翼,集中优势兵力,将昆仑关外侧据点拔掉,逐渐缩小对敌人的包围圈,形成“关门打虎”之势。

昆仑关上的日军一旦被围,南宁方面的日军必将派重兵援救,到那时邱清泉的第新编二十二师在日寇来的路上设下伏兵,必能将其一网打尽,即所谓的“围点打援”。

(昆仑关)

1939年12月18日凌晨,荣誉第一师在战车和炮火的掩护下,对昆仑关上的日军发起进攻,战斗就此打响。

为了打好这一仗,杜聿明将自己的军部指挥所推到最前线,亲自指挥部队向敌人的堡垒进攻。

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向敌人的阵地冲去,用大刀将漫山的铁丝网一层层地割断。关上的日军退无可退,只得做困兽之斗。双方各不相让,直到战斗到彻底倒下为止。

更为麻烦的是,敌人派出的大批飞机支援,对我军进行疯狂扫射轰炸,官兵们倒了一批又一批,尸体填平一沟又一壑。

激战至次日清晨,我军很快就占领了昆仑关关口,以及罗塘等多处主阵地。

(第五军将士浴血奋战)

一日之间便丢了关口,这让日军第五师团长今村均始料未及,立刻命令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亲率所部向昆仑关增援。

19日午后,日寇援军21旅团三木联队在途经新编二十二师所设阻击线时,被邱清泉故意放进包围圈。面对我军强烈的坦克炮火,敌人抱头鼠窜,装甲车、坦克等重型武器损失殆尽。

可敌人步兵却得以逃脱与关上的守军会合,得到补充的日军立刻发起反攻,昆仑关口易手。

就这样,第五军在占领各据点与敌人展开拉锯战,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敌人的援军被阻挡在关外寸步难行,而我军一时之间又很难攻克昆仑关。战斗渐趋白热化,一度陷入胶着状态。

(中国军队浴血奋战)

12月21日,两军两天两夜的厮杀,仍没能将昆仑关拿下,反而让千余日军冲进关内。这引起重庆统帅部的重视,蒋介石对此十分不满。

严电杜聿明:“限期10天内攻克昆仑关,否则军法从事。”

得到蒋介石言辞训斥的杜聿明,立即调整作战部署,命荣誉第一师袭击日军援军所在九塘高地。师长郑洞国得到命令后,派出第3团团长郑庭笈率所部夜袭日军阵地。

连夜地猛攻,第3团于次日午时拿下九塘西侧高地。24日下午4时左右,郑庭笈在用望远镜观察敌人阵地的时候,发现在公路旁边的草坪上有大批鬼子集结,队伍前有一个军官正在训话。

他当即命令迫击炮连和重机枪连对着这股敌人开火,密集的炮火铺天盖地般向敌人砸去。日寇被炸倒一大片,其余没死的也纷纷逃窜。

其中一发迫击炮弹正中那个日本军官。这一炮堪称神炮,因为被击毙的那个军官,正是此次昆仑关战斗中,日军最高指挥者21旅团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

(21旅团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

后来,在他的身上翻出一个日记本,上面记载道:

“帝国皇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钢军’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军、比我更顽强的军队……”

随后,昆仑关第二次被我军拿下。

谁知日军见旅团长被击毙之后,竟发疯似地向我军进行报复,使用四周高地的重炮对我军侧翼发起攻击,第五军战士伤亡惨重,昆仑关再次易手。

经历两次失利的杜聿明,决定调整原作战方案,先拿下昆仑关周围高地,再打攻打主阵地。命令第一线的各团同时对日军据点发起攻击,逐次攻克。像吃饭一样,一口一口吃掉日军。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战斗变得异常激烈,一方要攻,一方要守。而地势之险要,使得敌我双方都没有地利可言,只能靠战士们的血肉之躯决死相拼。阵地之间多次易手,争夺战逐渐形成了拉锯战。

昆仑关上,炮火的轰鸣声,子弹的厉啸声,战士的喊杀声,刺刀的磕碰声,交织出一曲充斥着一往无前和满腔热血的战争旋律。

(中国军队攻上昆仑关)

昆仑关之战,激战至29日,昆仑关外围据点已经被第五军全部拿下,敌人也成强弩之末。眼看期限就只剩下最后一天了,杜聿明命令各部向昆仑关最后的主阵地发起总攻。

12月30日拂晓,各部再次发起进攻。由于地势险要,我军重型炮火很难发挥出作用来。万般无奈之下,工兵在山上架起了绞盘,用人力居然将坦克,榴弹炮等拉上了山。

但见阵地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炮弹落处,日军堡垒、防御工事皆被摧毁。此时的敌人还在做垂死挣扎,一次次地反扑,但均被击退。

各部乘胜追击,冲入关内。敌人残部望风而逃,向关下狼狈逃窜。至此,中国军队全部收复昆仑关。

(中国军队收复失地,取得胜利)

但见关上盈尸遍野,皆是敌人遗弃的护身符、佛像、太阳旗、写着“武运长久”白布条,还有许多没来得及焚烧完的尸体。

此次昆仑关之战堪称“血战”,第五军以牺牲5600人,负伤11000人的代价,毙敌5000余人。其中包括一名旅团长及两名联队长,伍长以上各级军官阵亡更是达到85%以上。

中国第五军重创日寇第五师团,从根本上挫败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让狂妄的日本人也终于低下了他们那看起来高傲实则极度自卑的头!

(中国军队缴获的日军战旗)

日军战史《战史丛书·大本营陆军部》曾如此评论昆仑关之战:

“通观中国事变以来全部时期,这是陆军最为暗淡的年代!”

等到李科长讲完这段好像他自己亲历过的战情后,杜聿明的眼眶已经红了。

“这些你们咋都还记得?”他吃惊地问道。

“记得,当然要记得,我相信每个具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会记得,你们在抵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战场上所建立的功勋,是谁也抹杀不了的。”李科长回答得是那样平静。

“可我是个罪人,再重提这段历史,有必要吗?”

“作为历史,缺少哪一方面都是不完整的,回去把那一部分再补上吧。”李科长将那份材料交到他手里。

(热泪盈眶的杜聿明)

出了办公室的杜聿明,抬头看了看功德林外的天空,刺目的阳光让他应激地闭上了双眼,耳畔边仿佛又听到了昆仑关上的炮火声与厮杀声。

他走回胡同时,依旧轻微地低着头,依旧缓步而走,依旧思绪万千。可是他的脚步却像是回到了昆仑关高高的山头,思绪早已飞跃到湘桂边界的千沟万壑。

只缘身在炮火中,不识战场真面目。

夜晚,躺在大通铺上的杜聿明辗转难眠,想起跟随他多年的战友,壮烈献身于缅甸野人山的戴安澜。当年若不是自己一意孤行,戴安澜将军也不至于殒命缅甸战场。

1942年秋的一个阴天,在戴安澜将军的追悼会上。杜聿明臂带黑纱,站在跟随他多年的部属灵柩左边,在戴安澜遗像前放满了花圈和挽联。

(杜聿明)

他没有过多注意蒋介石、何应钦、白崇禧、陈诚等国民党高官送的花圈,反而对共产党人题写的挽联格外关注,以至于今天还记得。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毛泽东敬挽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周恩来敬挽

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

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朱德、彭德怀敬挽

杜聿明默诵着这些挽词,并没有因当年题写的人成为今日国家的领袖,而去升高这些文字的价值。反而将他们的过去和今日的文字联系在一起,加深了他对这个党派的认识。

今天,李科长还告诉他一个重要的消息:中央政府已经追认戴安澜将军为烈士,毛泽东也向戴安澜的家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杜聿明从来没有像今天晚上这样彻夜未眠,他流淌着泪水向昔日的战友祈祷:安息吧,战士们!你们的功绩没有被人民忘记,在这块土地上,你们能够得到安息。

1959年12月4日,首批特赦大会在功德林礼堂举行。杜聿明作为第一批特赦人员,接到了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特赦证,从此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

(功德林第一批特赦人员)

次年7月,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访华,周总理、陈毅元帅邀请杜聿明到人民大会堂作陪。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两人一个是中国战区中缅战场的指挥官,一个是非洲战区地中海战场的指挥官,双方彼此闻名,又互相倾慕。

酒席宴间,杜聿明举杯致意。

“我以个人名义,敬蒙帅一杯。”

“个人名义?你的百万大军哪里去了?”蒙哥马利突然问道。

“我都送给他了。”杜聿明指了指在酒桌对面的陈毅元帅。

“您的胃口这么大?”蒙哥马利转身问陈毅。

(杜聿明会见蒙哥马利)

“他哪里有那么大方,是我们咬住不放,一口一口吃下去的。”陈毅摇摇头,笑着回答。

“我想知道,作为昔日统帅百万大军的将军,您对于失败,今日有何感想。”蒙哥马利追问道。

“这从何说起呢?不服气,想自杀。但是最终想明白了,我的全军覆没,缩短了民族苦难的历程。败在敌人手里还可以挽回,败在人民手里是无论如何也挽回不了的。”杜聿明叹息地说。

周总理见此情况,急忙出来打圆场,“不以成败论英雄嘛,杜聿明先生从战犯到公民,也不失为壮士断腕英雄气概,实在是难能可贵呀!来,让我们共同举杯!”

宴会结束后,杜聿明以轻快的脚步,昂首挺胸地走出人民大会堂,远处明媚而又温暖的阳光再次洒在他的脸上,他回首看了看这庄严肃穆的地方,不知在想些什么?

是回味和国家领导人共进宴席的幸福时光?还是愧疚于过去罪恶的历史?

答案,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吧。

(从人民大会堂出来的杜聿明)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古往今来,改天换地的战争有很多很多,但在战后能让失败的一方将领,真心诚意地接受新政权的却少之又少。

这位历经沧桑的杜聿明将军从手握大军的一方大佬,到沦为身陷囹圄的阶下囚,如今又再次获得了新生,他的人生是何其的奇妙。

文 | 长庚

参考资料:《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国殇》

0 阅读:17